史秋衡
當今社会职业教育对人们的吸引力不大,但是大多数人都在从事着职业工作,其中只有少部分人会主动接受职业教育,这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矛盾。面对这种矛盾,应当积极实现职业教育向乐业教育的转变。通过转变,提高职业教育自身的吸引力,使更多的人接受职业教育,从而缓解这一社会矛盾。
从黄炎培的“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中可以认识到“有业”和“乐业”的重要性。“有业”即有一正当职业,可以通过自身工作获得更好的生活。“乐业”的概念则更加丰富,即热爱自己的职业,愿意深化对职业的认知,了解其价值,并积极主动地进行工作。当大多数人都已经实现“有业”之时,向“乐业”的转变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乐业教育,学习者可以认识到自身工作的价值,并将外在感知变成自身的价值标准,内化为价值观,以此来指导行为。当认定自身工作有价值之时,就已经实现了从“有业”向“乐业”迈进的第一步。与此同时,如果职业教育可以让越来越多的准备从业者认识到自身未来工作的价值,就实现了从“职业教育”向“乐业教育”的转变。在承认自身工作价值的基础上,职业工作者便会将这种思想上的转变体现于“情感”之中,即学习者愿意注意某特定的价值认同,并会采用积极的态度来学习相关知识。这种“认知内化于价值、体现于情感”的教育目标实现方式,可让学习者通过对“价值”的正确认识和全面把握,获得更深层次的“认知”内化,并采取更加积极的“情感”来进行活动。
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之所以不大,是因为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自身工作的价值,也没有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工作。“职业教育”转变为“乐业教育”不仅可以让职业工作者更为全面地认识到自身工作的价值,同时也会让其在情感上实现转变,以更为积极的态度去工作、生活。这对社会上从事职业工作的人来说,无疑具有重大意义。对自身工作有着正确的认知可以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由此可见,职业教育向乐业教育的转变已成为当务之急。而乐业教育不仅可以使有业者乐业,也可将原本陷于泥潭之中的职业教育解放出来,提升其吸引力。这便可以从根源上缓解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大,而社会上大多数人都从事着职业工作的这一矛盾。因此,职业教育应是乐业教育,乐业教育应是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