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赵非一
指导专家·高尚璞(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
夏至已至,带来的不仅有逐日攀升的气温,还有“蠢蠢欲动”的顽癣。蛰伏了一个冬天的癣病总是在潮湿温热的夏天“来势汹汹”。脚癣、手癣、体癣、股癣、头癣、花斑癣……可谓五花八门。而且之所以称为“顽癣”,很多患者也是深有体会——特别顽固,总是反反复复好不了。那么,应对如此顽固的癣病,患者到底该怎么办呢?
夏季之所以癣病多发、高发,其实主要还是和气候因素有关。因为夏季里温度高、湿度大,所以非常适合真菌生存、繁殖,而癣病的发生又与真菌感染密切相关。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癣病具有高度的遗传易感性。中医认为,湿热体质的人更容易发生真菌感染,比如,脚癣多与湿热下注相关;脾虚湿蕴的人,湿邪蕴积体内,泛溢肌表,为真菌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所以容易发生真菌感染。“体质是可以遗传的”,在这一点上,中西医理论是相通的,都可以解释为什么癣病那么容易在家庭内部传播。
顽固的癣病在临床上的表现多种多样。如果以发生在身体不同部位的癣病来分类,它们的表现也不尽相同。
头癣:一般以断发和脱屑为主要表现。白癣较常见,主要表现为头发在距离头皮约两三毫米处即折断,残根周围包裹“白癣鞘”,此类型以学龄期儿童多见,青春期左右自愈,不留疤痕。黄癣危害比较大,表现为碟状黄癣痂、永久性秃发伴有鼠尿味。近年来头癣患者数量有所增加,或许与豢养宠物有关。
手足癣:发病多为单手双脚,皮损在夏季,主要表现为水疱鳞屑或浸渍糜烂,瘙痒明显;冬季以鳞屑角化型居多,主要发生在掌跖部及足跟,易发生皲裂出血,可伴有明显的疼痛。
体股癣:发生于面、颈、躯干、四肢的叫体癣;发生于臀部、腹股沟的叫股癣。两者皮损特征基本相同,初起为小的丘疹或水疱,逐渐由中心向周围扩展蔓延,形成环形或多环形,瘙痒明显。
花斑癣:好发于颈部、胸背、腋下等多汗部位,主要表现为豌豆大小的斑片,上覆细碎的棕色糠秕状鳞屑,渐增大融合成不规则状,一般无自觉症状。
癣病患者往往因为瘙痒难忍而影响到正常的日常生活,但你可知道,这还只能算是癣病的“小试牛刀”。如果癣病没有得到及时的控制,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皮肤严重破损,细菌经由皮肤的伤口处进入体内,而继发丹毒,造成下肢或手臂红肿热痛,并伴有高热症状。
丹毒反复发作、皮肤淋巴管受损被阻塞,日久还可能引起象皮肿,难以消退。所以,很多时候治疗足部癣病也是预防丹毒发生的一个重要举措。
目前,针对癣病的治疗主要还是以外用药物为主。常用的外用抗真菌药,如盐酸特比萘芬、酮康唑、联苯苄唑等,对于大部分癣病都是有效的。一般需要患者坚持涂药,皮损消退后还应继续搽药至少2周。但由于治疗周期较长,患者很难坚持,这也是导致癣病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还有比如针对病变范围小于2/3的甲癣,也可以尝试用外用药治疗,如30%冰醋酸、5%阿莫罗芬指甲油等,建议患者坚持涂药3~6个月以上。如果外用药无效,可以在肝功能正常的情况下酌情使用口服抗真菌药。
另外,对于反复发作,疗效欠佳的癣病,也提倡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即在使用西药的基础上,可以根据中医辩证,适当口服清热、化湿、健脾的中药,改善患者体质,以降低对真菌的易感性。另外,很多中医院还有一些皮肤外用的、专门针对癣病的特色制剂。以龙华医院为例,医院自制的“鹅掌风浸泡方”就是专门用来治疗手足癣的,在三伏天浸泡手足,也是为了避免冬季的手足皲裂。
特别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选择外用药膏时,很多患者并不小心,误以为只要不是吃下去的就没事,结果明明是真菌感染的癣病却误搽了激素药膏,造成皮疹范围进一步扩大,或并发细菌感染,反而加重病情,增加了治疗难度。为此,医生特别提醒,皮肤瘙痒起红疹,最好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不要自行搽药。因为很多皮肤病的表现相似或相近,患者自己其实无法很好鉴别,而每一种皮肤病的用药也是很严格谨慎的。
TIPS夏日如何防癣
饮食起居方面的防癣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居住处应通风透气、避免潮湿、高温。
第二,以前有过癣病病史的患者日常生活尽可能去除或避免接触可诱发的各种因素,还要避免剧烈瘙痒处或用热水烫洗,尽量不穿尼龙化纤的贴身内衣,贴身衣物最好是纯棉白色柔软的。
第三,饮食宜清淡,忌厚味辛辣之品,避免易致敏和刺激的食物,如鱼虾、牛肉、辛辣、酒类等。
第四,家庭成员中有癣病者,应和其他成员避免交叉使用毛巾、拖鞋等生活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