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艳
病例回放
36岁的陈莘(化名)因为同房出血在当地医院就诊,医生做了TCT、阴道镜等检查后认为是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然而在随后的一个月里,她的情况没有得到丝毫改善,于是她来到了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经会诊评估后医生建议再次行阴道镜检查,检查后病理报告显示陈莘为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并累及腺体。陈莘是幸运的,她很快便接受了手术,而病理报告显示为早期浸润性宫颈癌,术后恢复也十分顺利。
事实上,像陈莘一样的患者有很多,但未必都能如陈莘般幸运。同样的情况,如果没有引起足够的警觉任由病情恶化发展,那么“陈莘们”后续面临的很有可能就是切除子宫、切除卵巢输卵管,更有甚者可能会危及生命。而在这其中,如若基层单位能在第一时间作出准确的判断,那么,病变很有可能就会止步于早期。
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全球女性恶性肿瘤第四位,其中1/4新发病例在我国。但宫颈癌又是唯一一个可以明确病因并能进行早期预防和治疗的癌症。目前,从战略上来说,宫颈癌的三级预防十分明确。但是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作为一级预防措施的HPV疫苗,尽管在有效性上已经得到了国际公认,但目前国内存在苗源紧缺、费用较高、注射周期较长、接种观念尤其是边远地区尚待加强,无法大量普及。即便顺利接种,但由于现有的疫苗无法覆盖所有高危型HPV病毒亚型,且不能保证在注射前都未感染过HPV病毒,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仍然十分有必要。但国内各地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基层医院专业人才紧缺、关键设备数量不足,宫颈癌“三阶梯”诊断的实施同样困难重重,宫颈癌筛查覆盖率因此难以提高,宫颈癌防治的重点人群也往往无法获得及时诊治。此外,医务人员专业素质的高低、对宫颈癌治疗规范性的把握也对二级预防的效果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而随着三孩政策的放开,且年轻患者保育需求增加,需考虑更加个性化和人性化的治疗方法,而基层医疗机构在技术上也往往难以达到。
在此背景下,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发起了成立“红房子宫颈癌防治协作组”的倡议,旨在构建宫颈癌大数据平台,搭建涵盖女性全生命周期宫颈癌临床科研一体化、高质量、全流程防治网络,以响应“2030年前基本消除宫颈癌”的号召。
小沐因体检查出高危型HPV阳性,需要在当地医院做一次阴道镜的检查,医生在进行了醋酸白试验后对可疑部位拍摄了照片,同时一键实时传输至位于上海的中心服务器。几分钟后,中心服务器通过人工智能(AI)软件回传了判断结果,对医生随后的采样范围等后续操作提出了参考意见。
这个场景就是“红房子宫颈癌防治协作组”即将在协作组成员单位开展的项目之一——免费提供AI宫颈癌筛查平台及工具。该平台为国内首创,以多模态覆盖宫颈癌诊疗全流程,目前加载了宫颈细胞学检查(TCT)、阴道镜和核磁共振三个先进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工具模块,协作组单位可以通过这些工具快速提升读片结果、精准定位患者宫颈病灶区域以及预估手术范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检查的精准性和识别结果。
针对宫颈癌三级预防的策略,以加速消除宫颈癌为目标,协作组将从六个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分别是免费提供宫颈癌AI筛查平台及工具、提供宫颈癌标准化结构化病史、开展宫颈癌质量控制、开展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提供远程多学科会诊以及提供绿色通道转诊。
在一级预防方面,协作组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开展健康科普,带动当地女性树立正确的疫苗接种观,从源头加强健康促进,以进一步提高HPV疫苗接种率。在二级预防方面,为使得更多35~45岁的女性能接受高效检测方法筛查宫颈癌,协作组将人工智能引入其中。基于红房子医院华克勤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一体化诊治团队《面向宫颈癌预防诊治的“诊验理影”医疗分析云平台及临床应用示范项目》的成果,协作组免费向成员单位提供AI平台及工具,让人工智能软件协助当地宫颈癌筛查进行客观辅助判读,以解决短时间内专科人才培养周期漫长的现状,进一步提升基层医院宫颈癌筛查的质量与效率,扩大宫颈癌筛查的覆盖面。在三级预防方面,为使得癌前病变女性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浸润性癌病例得到妥善的管理,协助组还将为组内单位提供宫颈癌标准化结构化病史,并同步开展宫颈癌质控。协作组的宫颈癌质控将依托上海市妇科质控中心在单病种方面的探索,形成一套贯穿始终的三维全流程指标:从“有没有能力做”的评估到进行“如何能做得更好”的指导,并最终作出“做得好不好”的评价。对标国际指标,使得协助组组内实现单病种的同质化管理,确保宫颈癌诊疗的高质量实施。
目前,经过对各医疗机构能力、资质、设施设备的调研以及宫颈癌发病情况的摸底,最终确定了35家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加入,既保障了协作项目的顺利开展,也促使协作组加速探索一套便捷、高效、可推广的宫颈癌防治模式并使之有效推广,从而扩大宫颈癌防治的覆盖面,提升防治效能,使更多女性从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