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氯吡格雷与拜阿司匹林共同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的效果

2021-09-28 08:08刘雨帆厉郡华秦霞张芸玲
系统医学 2021年14期
关键词:氯吡格雷颈动脉

刘雨帆 ,厉郡华 ,秦霞 ,张芸玲

1.山东省日照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山东日照 276800;2.山东省日照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东日照 276826

颈动脉是脑部的主要供血血管之一,负责将血液自心脏输送给头、面以及颈部等位置,即使采用合理有效的药物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但在2 年内仍有不少的患者发生了脑供血不足等相关症状,病情严重者甚至会残疾或死亡。重度颈动脉狭窄是诱导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缺血性脑卒中对人类生命安全与健康均具有较大威胁,不良预后也会给患者家庭以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1]。相关研究证实,脑梗塞患者中约60%是由于颈动脉狭窄导致的。 因此重视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对于预防、降低系列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2-3]。 该文于2018 年4 月—2019年4 月选取86 例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氯吡格雷与拜阿司匹林共同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的效果,旨在为日后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持,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共纳入86 例症状性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板块所致的颈动脉狭窄。 按照计算机编号的单双数分为观察组(n=43)与对照组(n=43)。 观察组 43 例,男 26 例,女 17例;年龄 38~84 岁,平均(61.22±10.57)岁;颈动脉狭窄持续时间 14~28 d,平均(21.03±5.44)d;有 11 例患者合并糖尿病,19 例合并高血压,13 例合并高脂血症。对照组 43 例,男 20 例,女 23 例,年龄 37~83 岁,平均(60.97±10.64)岁;颈动脉狭窄持续时间 15~28 d,平均(21.27±5.35)d;有 15 例合并糖尿病,17 例合并高血压,11 例合并高脂血症。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86 例患者均经CT 检查确诊为重度颈动脉狭窄, 经超声或血管造影检查显示直径狭窄率>60%;发病 24 h 内入院,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4 分;临床资料与病例档案完整者;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心脏、脾、肝、肾等重要脏器合并功能性障碍者;精神异常或认知功能障碍,无法正常沟通者;由于大动脉炎、肌纤维发育不良或其他因素导致的重度颈动脉狭窄者;合并严重原发性疾病、急性胃溃疡、恶性肿瘤、自身性免疫疾病者;对于该文中所使用的药物存在过敏史者;中途退出研究患者。

1.2 方法

叮嘱两组患者戒烟戒酒,合理饮食,控制血糖等。对照组采用拜阿司匹林(国药准字J20171021)口服治疗,100 mg/次,1 次/d。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国药准字 J20180029 )口服治疗,75 mg/次,1 次/d。以上两组患者均连续服药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 依据《神经内科疾病诊断与治疗方案》对治疗效果进行判定:显效:治疗后3 个月患者肢体、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正常,生活完全自理;有效:治疗后3 个月患者肢体、神经系统功能明显好转,能够独立应对生活中大部分活动;无效:治疗后患者各项临床症状与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②相关症状发生情况。③预后及安全性。通过电话、邮件、QQ 等多种方式对患者保持随访,为期2 年,统计卒中复发、死亡、出血、改良 Rankin 评分量表(MRS)>2 分的人数。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5.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观察组(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2.2 两组患者相关症状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相关症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相关症状发生情况对比[n(%)]

2.3 两组患者预后及安全性

观察组卒中复发4.65%、MRS>2 分占比6.9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58%、27.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死亡、出血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预后及安全性对比[n(%)]

3 讨论

内科药物治疗虽无法完全消除患者体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但能够有效缓解疾病发展,降低血栓形成率,促进脑组织供血恢复[4]。常用药物包括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两大类,他汀类、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则是以上两大类药物中的使用频率较高且最具代表性的药物。该文中对照组单纯采用拜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4%)(P<0.05);观察组相关病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了采用氯吡格雷与拜阿司匹林共同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单独使用拜阿司匹林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病症, 降低中度颈动脉狭窄系列病症的发生。即说明了药物治疗的确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病症,其中联合用药方式治疗效果更佳。 在罗晓静等[5]学者研究中, 选取到该院接受治疗的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74 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7 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拜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氯吡格雷与拜阿司匹林联合治,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08%)(P<0.05);观察组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2.70%、8.11%)、脑梗死再发率(2.7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5.41%、27.03%、16.22%)(P<0.05),与该文结果相符。 经分析:拜阿司匹林是脑卒中二级预防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药物,能够通过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缓解血管内皮, 降低血栓烷的产生,遏制炎性分子聚集,有效控制住炎症,减少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性、脑血管意外事件等[6-7]。 氯吡格雷属于新一代的抗血小板药物, 具有双重作用机制,能够对血小板的活化作用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抗血小板活性明显提升, 阻断对ADP 所诱导的血小板相关膜糖蛋白受体的相关构型变化,降低其与纤维蛋白原结合能力,能够对血小板的活化作用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8]。 两者联合治疗可有效抑制斑块中巨噬细胞增殖与迁移进程,阻断血小板活化的各种途径,预防或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以及炎性介质病变[9]。此外,两种药物联用充分发挥协同作用,转变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成成分,减少其中脂质、巨噬细胞含量,促使平滑肌细胞含量明显提升,斑块稳定性随之上升,复发率降低[10]。 故在对患者进行随访工作中发现,观察组卒中复发(4.65%)、MRS>2 分(6.9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60%、23.26%)(P<0.05);而病死率(2.33%)、出血率(6.98%)与对照组的(4.65%、9.3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联合氯吡格雷与拜阿司匹林共同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的远期效果理想。在董慧珠等[11]学者研究中,搜集在该院诊治的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临床资料,取其中145 例纳入研究,单用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归为单抗组(70 例),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的患者归为双联组,抗血小板药物组为双抗组(75 例),维持6 个月的随访发现,单抗组卒中率(3.00%),MRS >2 分 6.00, 均 显 著 低 于 双 抗 组 的(14.00%、19.00%)(P<0.05); 组间病死率 (3.00%、3.00%)、出血率(8.00%、9.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证实了联合用药的远期效果。 需注意,虽多位学者指出针对重度颈动脉狭窄疾病应首先考虑内科药物治疗,但其无法完全根除,只能起到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尽量减少血栓形成的作用,血管内介入治疗是目前唯一可以达到彻底去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重建正常管腔的方法,而我国血管内治疗技术水平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与临床症状慎重选择[7]。

综上所述,采用氯吡格雷与拜阿司匹林共同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效果良好,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氯吡格雷颈动脉
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用模块化思维打造组织
吃氯吡格雷最好测下基因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或只一步之遥
氯吡格雷抵抗须防范
氯吡格雷和奥美拉唑药有冲突
亲吻会致死,是真的吗
每日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