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库的汉语国际传播项目在美国的文化因素选择分析

2021-09-27 12:36袁方明林雨晴
传播与版权 2021年6期
关键词:孔子学院文化因素

袁方明 林雨晴

[摘要]文章通过参考“国际汉语教材文化点分析框架”,对数据库录入的2018—2019年在美国的81所孔子学院和13所孔子课堂的文化推广活动进行一、二级文化点的对比归类,发现孔子学院文化活动和该框架中的文化点基本一致,其活动内容主要集中在“中国国情”和“成就文化”的介绍方面;虽然文化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是与文化课缺乏互动和承接。因此,文章指出在大课程观理念下文化课设置的注意事项,并且提出以“州”为单位的孔子学院各项工作和汉语教学研究的统筹规划建议,以及“汉字文化→诗歌文化→礼仪文化”的文化课序列假设。

[关键词]孔子学院;汉语国际传播;文化因素

关于孔子学院在美国文化传播的研究,多是采用个案研究法,以某一个孔子学院为例,对文化交流活动的类别、形式、规模、受众和影响力进行探讨。但其对文化交流项目的归类分析主观性较强,而且数据来源的准确性和权威性也有待确认。多位学者(赵贤州、鲁健骥、张占一、毕继万、陈光磊、胡明杨等)先后进行了文化因素的定性与定量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为对外汉语教学文化大纲的制定和文化活动项目归类提供了必要参照。然而,大部分期刊论文对文化大纲的应用研究多是从汉语教材中的文化项目出发,很少结合孔子学院开展的文化活动进行论述。因此,本文以中山大学国际汉语教材研发与培训基地创建的“国际汉语教材文化点分析框架”为分类依据,借助吴应辉对“汉语国际传播动态建设及发展监测研究”数据库的研究,发现除了语言课文化因素的导入,孔子学院在美国主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和专门的文化课进行中国文化的推广。

根据数据库统计,2018—2019年孔子学院在美国开展和参与了1100多项文化活动,参与人数超过150万人次,包括所有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和受众群体的总和(直接参与人群指文化活动承办、协助、演讲或表演群体,受众群体包括受邀参与的学生、社区群众、政府机构以及其他社会团体,不包括未受邀请的旁观者以及其他网络视频群体)。由此可见,孔子学院的文化活动规模相对较大,辐射范围较广,对孔子学院的文化传播分析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孔子学院的文化推广策略是将文化传播内容与文化推广活动的形式、难度和适用对象等因素结合起来进行文化推广的,内容庞杂。“国际汉语教材文化点分析框架”开发的首要目的是为汉语推广教材开发服务,通过将该框架和孔子学院文化推广活动内容项目的对比分析,本文发现孔子学院的文化推广活动同样有迹可循,第一、二级文化点框架适合进行文化活动的分析、归类,而第三级文化点太过详细具体(一个完整的文化活动在第三级文化点上有多个对应的子项目)。故本文选用了该框架体系的前两级,同时针对文化活动中文化因素多样性的特征,对该框架体系进行了整合、删减,得出孔子学院承办的文化活动内容分类详情,对孔子学院在美国开展文化活动的内容和载体及其与文化课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有关孔子学院开展的文化活动和文化课相关信息的收集,本文以中央民族大学“汉语建议国际传播动态建设数据库及发展监测研究”数据库作为数据统计来源,导出2018—2019年孔子学院在美国开展和参与的文化活动,以及相关文化课教学内容详情,前者包括活动名称、时间、地点、受众数量等,后者包括课程名称、学生类型、教材、学时等。

一、孔子学院在美国开展文化活动的计量分析

根据文化活动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特征,本文拟将孔子学院开展的文化活动分为五大类(即一级文化點):日常生活和习俗、成就文化、文化对比和跨文化以及思想观念。结合表1、表2,本文从孔子学院开展文化活动的形式、内容和受众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从以上图表,我们可以发现孔子学院在美国的文化传播方式多样,比如展示体验类、主题讲座类、论坛会议类等;传播内容丰富,涵盖现当代中国经济、教育、生活习俗以及文化习惯差异对比,同时受众群体兼顾广泛性和针对性。

(一)文化活动开展的形式分析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文化活动在美国的开设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孔子学院的活动组织能力水平和汉语教师志愿者文化推广能力水平。孔子学院在美国开展的文化活动形式多样灵活,主要有展示体验类、主题讲座类、论坛会议类三种。展示体验类主要是一些从兴趣出发、语言门槛要求较低、参与性较强的文化活动,比如传统节日习俗的展示分享、中国饮食文化系列活动、书法绘画等;主题讲座类是从知识目标出发、语言门槛要求较高、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础的学术文化活动,比如中美教育与经贸讲座、中国音乐讲座、中国历史讲座等;论坛会议类是以解决某一问题或系统探讨某些专门文化现象为导向、参与成本较高、有相对稳定受众群体的文化交流活动,比如2018年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孔子学院举办的学术会议,分别从教育行政者和学区骨干教师的角度出发,为教育相关从业者提供管理和教学经验支持。

(二)文化活动开展的内容分析

孔子学院开展的文化活动内容主要集中在一级文化点“中国国情”中的“经济”“教育”和“大众传媒”等方面,这些是帮助美国人了解现当代中国的主要内容。然后,一级文化点“日常生活和习俗”和“成就文化”中的“节日风俗”“体育与健康”“表演艺术”“传统技艺”等,这几类文化点在文化活动中复现率最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这几类文化大多可以通过展示体验的方式呈现。这类文化活动不需要特定的场地,执行简单便捷,而且有一套固定的活动开展流程,成本低、即时高效,因此孔子学院和汉语志愿者老师也倾向于开展这类活动。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思想文化很少以专题活动形式进行传播,一般是附着在物态文化和制度文化上,通过举例的方式介绍中国的民族性格、价值观念、思想道德以及审美倾向等文化深层内核部分。比如,通过中国地理专题的介绍,外国人能了解到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中国人爱好和平,拒绝冲突和敌对;同时他们也能了解到因中国地貌复杂,山水各异,人们在审美心理上表现豪放雄厚和婉约精致的区别。

(三)文化活动开展的受众分析

文化活动的开展首先就是要考虑受众基础和目标人群,上述图表中的文化活动的内容和种类各不相同,同时也有各自针对的受众群体。其中,文化体验展示类活动受众范围最广,一般是学生、社区民众以及其他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人群。节日习俗活动具有固定的流程,每年组织的文化活动主题和时间都比较相似,比如春节、中秋节、文化节、孔子学院建院纪念日以及中文比赛等。主题讲座活动的受众一般是希望增加汉语知识的大学生、汉语老师等;会议论坛的受众一般是商人、教育官员、学术研究者等群体。

二、文化课设置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文化教学一般是指语言中的文化因素教学和专门的文化课教学。这种语言中文化因素的划分是以语言和语言教学为本位的“文化教学”构想。本文从汉语教师志愿者和公派教师在美国的实际教学经历出发,以他们在数据库中录入的文化课教学课程表为例,探讨其文化课教学内容现状。

美国孔子学院的文化课包括两类,一类是技艺、体验类文化课;另一类是知识类文化课。其中技艺、体验类文化课由孔子学院的志愿者依据自身的技能特长和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进行独立教学;而知识类文化课由专门的教师或教授进行授课,比如旅游汉语、文化中文这些文化课程介绍了当下中国的通信与交通、公共设施、家庭生活、购物消费、学习与生活等,弥补了孔子学院关于日常生活的文化活动仅局限于节日习俗介绍的不足。这类文化课通常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知識储备和跨文化对比能力,同时要注重知识内容的客观性和知识启发的思辨性。为此,本文提出该类文化课设置的两点注意事项。

(一)要考虑文化活动和文化课之间的相互关联

现代大课程理念认为一般的课程结构应该包括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潜在课程三个组成部分。也就是说,文化课和文化活动的设置要避免“两张皮”,在两者统一的原则下对内容和难度的把控要体现上下的承接和互动。文化活动作为一种活动课程和潜在课程,其一些简单的技能依托型、手工型的文化展示和体验在专门设置的文化活动中展示后,应该在文化课上对其所蕴含的精神内涵进行再次地介绍和诠释。以中国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为例,学生参加一项庆祝活动,不能说只是有“饺子很好吃”“晚会很热闹”“烟花很酷”这样的认识,最好能够从文化认知、文化对比角度理解中国为什么在农历正月初一过春节、春节与圣诞节的异同等。例如,学生会用剪刀剪几个小动物、会打太极拳和会下中国象棋也不等于理解了中国文化,而是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剪纸中“以象寓意”的审美倾向,理解太极拳所体现的中国文化对个人“意、气、形、神”的精神和形体的综合锻炼,理解中国象棋对弈中“落子无悔”的慎重果敢和“当局者迷,旁观者者清”的大格局意识。

(二)知识类文化课对汉语教师的知识储备和跨文化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以水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汉语课程为例,这门课一般在中高级阶段开设,涉及对中国环保政策、法规的理解以及对中国工业发展历程的简述,教师给学生讲述时不能忽视现存的环境问题,也不能忽视中国为保护环境所做出的努力。同时,我们还要回应外界对我们的环保措施的实时质疑。比如2019年9月23日,国际顶级期刊Nature杂志官网发表了一篇批评中国植树运动的文章,标题为:“China’s tree-planting drive could falter in a warming world—Researchers warn that the country’s push to hold back its deserts could strain water resources”,大意是“中国为治理沙漠化而在西北地区大面积植树造林,专家们担心这会导致水资源短缺。”此时,这就需要知识经验丰富和具备跨文化素养的教师对学生由此产生的疑问进行正面回应。再以《中国文学》为例,谈到中国当代小说家,莫言作为首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其小说在美国是比较受欢迎的。在美国共有1381个图书馆收藏《红高粱》,其是美国最受关注的当代小说之一;《生死疲劳》《天堂蒜薹之歌》和《丰乳肥臀》分别有1364个、1359个和1055个图书馆收藏。而美国读者阅读莫言的小说是为了从这些作品中找到诠释中国文化、中国人生活状态的例证,还是出于一种对中国的猎奇或娱乐心态。在普通外国读者眼中,很多情况下其无法辨别《生死疲劳》中关于中国农村、现当代历史、民间故事的或真实或虚构的描述。对这些文学作品的解释,孔子学院的教师需要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和较强的跨文化诠释技能。

文化活动作为当地孔子学院展示中国文化的一种参与方式,具有极大的参与性和趣味性,但是考虑其受众变量(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业等),它对中国文化内涵的深度和范围的介绍很难把控。比如,展示体验类的文化活动以兴趣为导向,受众范围广,但对文化内涵的介绍比较浅显;讲座、论坛类的文化活动对中国文化的研究比较透彻、深入,但是缺乏系统性。而文化课的设置则可以提前掌控和把握,从而体现中国文化的系统性和深入性。

三、建议与思考

通过上文的分析,本文就孔子学院在文化传播与推广的策略上提出以“州”为单位的孔子学院文化推广和汉语教学研究的统筹规划,在内容上提出以“字”本位为基础的汉字文化、诗歌文化、礼仪文化课的序列假设。

(一)以“州”为单位的孔子学院文化推广和汉语教学研究的统筹规划

孔子学院数据收集截至2020年4月12日,当前美国拥有孔子学院较多的州是纽约州、加利福尼亚州和俄亥俄州,分别有17所、7所和5所,第四名宾夕法尼亚州和佐治亚州分别拥有4所孔子学院。这些孔子学院办学经验丰富,文化交流活动频繁。但是在知网数据库中,笔者却找不到关于美国某个州的所有孔子学院的研究报告,多是单个孔子学院的案例分析。因此,以“州”为单位进行工作统筹和教学研究,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促进一个州的几所孔子学院协同进步,相互交流,并且可以给其他各州孔子学院的运营、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和经验借鉴。同时,当地孔子学院要适应美国各州教育立法相对独立性的特点。美国各州对其所管辖范围内的教育有绝对的管理权,其会根据联邦教育法规的整体原则制定相应的教育工作条款。这就会造成各州对孔子学院褒贬不同,态度各异,从而导致孔子学院在各州呈现较大的地区差异和数量差异。据美国全国学者协会统计,2018年11月—12月,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密歇根大学、南佛罗里达大学和罗德岛大学都相继宣布将关闭其孔子学院,其关闭原因是“出于大学发展规划目标和课程体系调整的考虑”。因此,一所孔子学院在美国的创建和各项事务的开展要认识到美国各州不同教育立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并且要主动适应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以“字”本位为基础的汉字文化、诗歌文化、礼仪文化课的序列假设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摇篮,其表意性特点具有丰富的语言文化价值。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在《语言论》中说,“语言背后是有东西的,而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

何九盈在《汉字文化学》中指出,“文字是文化的产物,又服务于文化,促进文化的发展,它自身又是文化的一部分。”可见,汉字以及文化意义是理解中国文化的基础和关键。杨自俭在《字本位理论与应用研究》一书中指出,“字本位”是一种适应了汉语特点的语言理论,并且开辟了“对外汉语教学新路子”。详细来说,“字本位”教学方式就是以“字”为基本教学单位,学习汉字就是“直接学习汉字的形、音、义,由汉字到字组就是建立字义与字组义的联系”。也就是说,汉字构形的特点和汉字的文化因素强调从汉字形体、读音和意义三个方面着重探讨汉字与文化的含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将汉字与文化巧妙结合,把握正确的汉字教学原则,树立正确的文化意识,让学习者在学习汉字的同时了解汉字的发展过程、汉字的背景,从而加深汉字学习的印象,增加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使学习者更好地学习汉字,了解中国文化与中国人的精神气质。

当前,很多教师对汉字文化教学做出了有益尝试,童滢对《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所附《常用汉字表》中的600个汉字进行了文化蕴含的分类和归纳,并且在学生对汉字文化的认知与习得情况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字源教学、偏旁部首教学和拼字游戏教学法等,梳理汉字的文化类属,并着重将汉字形、音、义一体的特点、汉字与文化的联系教授给学生。其基本教学步骤是“展示古文(甲文/金文/篆文)—猜测字义—汉字分解—偏旁归类—文化要点”,这种教学设计让汉字文化真正走进课堂,缓解了学习者对汉字理解、记忆的认知负担。

汉字是一种声韵并茂的文字,中国诗歌的欣赏是从欣赏汉字的意象和韵律开始的。意象由汉字所代表的客观事物构成,同时包含了中国人对这一事物独特的审美体验和感情投射。在讲解诗歌时,教师要带领学生学会从语言、意象、意境和文化上去赏析诗歌,同时帮助他们通过诗歌中具体、典型意象的描写去体会诗人蕴含在其中的情感。比如“月”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意象之一,其阴晴圆缺本是一种物理现象,但在中国人的想象中其包含了“爱情”“故乡”“团圆”“孤独”等各种意象。比如在讲解李白的《月下独酌》时,教师可以首先展示“酌”的古文“”,表示“一个勺子伸到坛子里取酒”,仅通过一个生字点明这首诗与“饮酒”有关;其次通过“独”“影”“徘徊”“零乱”“分散”等字眼表达诗人的愁情苦绪,赋予“月”字与“孤独”“寂寞”的情感关联;最后通过一些视听手段帮助学生感受此情此景,从而达到与诗人情感共鸣。

礼仪文化课的开设则有利于理解汉字和由其组成的词所表达的语言方面和非语言方面的礼仪。通常语言方面的礼仪文化会涉及日常交际、文化禁忌等方面的内容,能培养汉语学习者对汉语词汇文化意义的理解以及语言使用得体性的掌握,比如用“您”代替“你”,表现人们的谦逊;多用“走、去世”代替“死”字,表达中国文化里的禁忌和趋利避害心理;用“夫人、太太、老婆、老伴儿、孩儿他妈”等近义词表现说话人不同的身份和场合。从非语言方面来看,

礼仪文化课的教学应着重于帮助汉语学习者理解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审美倾向和行为风俗,比如中国特有的“送礼文化”和“酒桌文化”,再比如节日庆祝中的“压岁钱、吉利话、红颜色、人迎我送”等行为和事物都表现了中国人特有的礼仪文化。孙雯倩对比分析了中美两国的礼仪文化的差异,指出对外汉语礼仪文化教学的难点与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且通过调查报告来说明在美国开设中国礼仪文化课的合理性。因此,教师在教授礼仪文化课时,归纳一份文化类型词汇表也是有必要的。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汉语国际传播项目文化内容设置的考察分析,拟建议汉语国际传播项目增加一个文化课序列课程。从汉字出发,体会其代表的原始文化含义,进一步理解古典诗歌里每一个汉字所承载的意象集合,体会诗歌表达的独特情感,感受汉字“声韵结合”的独特魅力,再到领会汉字和由其组成的词所代表达的语言方面和非语言方面的礼仪,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认知、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对比能力,以实现学习者汉语文化能力的综合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晓琪.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任树纲,张同善.大课程的理论和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3]Mark,Zastrow. China’s tree-planting drive could falter in a warming world[J]. Nature,2019(7775):474-475.

[4]王汝蕙.莫言小说在美国的传播与接受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8.

[5]Rachelle,Peterson.The Confucius Institutes[J].Academic Questions.2019(02):178-186.

[6]薩皮尔.语言论[M].陆单元,译.上海:商务印书馆,2009.

[7]何九盈.汉字文化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8]杨自俭.字本位理论与应用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

[9]童滢.国际汉语教学常用汉字文化解析及其教学应用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20.

[10]孙雯倩.面向美国留学生的中国礼仪文化教学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7.

[基金项目]广西大学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20010)。

[作者简介]袁方明(1996—),男,河南桐柏人,广西大学硕士研究生;林雨晴(1995—),女,河南周口人,广西大学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孔子学院文化因素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孔子学院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孔子学院办学模式的第三方介入研究:基于美国的分析
书刊出版设计中文化因素应用研究
涂色书热销的时代特征与文化因素
青春喜剧:欧美电影市场的文化调味剂
当代大学生微博名的调查归类及社会语言学分析
“汉语热”面面观
孔子学院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应对
意识形态下的新闻图式:英国主流媒体对孔子学院的“选择性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