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学勤 刘夏
摘要:打造“金课”开启高职教育发展的新征程,课堂教学中塑造商科人才工匠精神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现阶段高职商科人才工匠精神培养是在职业体验课程中启蒙敬业思想,教师知行合一营造尊师重道的校园文化,课堂教学“匠心”贯穿技能与思维训练。存在教学实施重“教”轻“学”,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提出商科金课建设路径:参考职业标准打造金课,加强培养教师“匠心”,主动利用智能化手段分析教学数据与技能作品。
关键词:工匠精神;商科;金课
一、商科人才工匠精神培养现状
1.1体验职业,启蒙敬业
商科职业体验课程虽然向学生提供真实的职场环境,但课程深度挖掘不足。职业体验不仅是学生观摩,还需要更多现场专业技能展示,更多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体悟商务精英的劳动艰辛、爱岗敬业。学生从发现商务精英的共同特征——敬业,到被敬业精神感染、激励,再到体悟融入课程的“工匠精神”。这些是“商务工匠”鲜活精神的体现,是课程传导商务工匠精神的基础,也是让学生客观上恭谦谨慎地对待自己将来专业对口岗位的有效途径。
1.2 尊师重道,教师先行
大部分高职院校重视教师素质培养,大部分教师也做到了言传身教, 爱岗敬业,这是不争的事实。但也不可否认,受就业市场功利主义的影响,技术特色突出的课堂更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受职场竞争业绩标准的衡量,商科课程重视商务技能内容设计的同时,往往容易忽视对“人”职业精神的培育。
1.3技能实操精益求精,思维训练求实创新
搞一线商科教学的老师虽然多数有“双师”资格,但目前拥有丰富行业企业工作经验的是少数。学校对师资的泛化培养一般为短期实践,接触不到行业企业的核心业务,对企业业务流程和模式知之不深。学生在教师的理论讲解和教材的图文信息中可以了解到真实的、及时的市场信息,但离培养学生求实创新思维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通过技能竞赛的方式对商务服务中的典型岗位技能进行强化训练,正不断缩短这一差距,并且不断从中探索商科工匠型人才培养的可行性路径。
二、“工匠精神”融入商科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为了促进职业教育的系统性改革,高职院校已着手从制度和实践层面将“工匠精神”切实融入商科人才培养方案中。但分析 “工匠精神”融入商科课堂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等方面仍呈现出诸多问题。
2.1 教学活动缺少精耕细作
教师也是匠人,曰:教书匠。教师作为匠人类型的一种,其工作的理想状态是在商科教学中“独具匠心”地备课、授课,直接、形象演绎商务精英人设,但现实教学活动中恰恰缺乏这样的精耕细作。例如:一个教学团队有开发教材的共同意愿,需要讨论确定课程教材的实际且具体的价值,以“工匠之心”编写教材,传递理论知识和方法技能,并科学设计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散发“匠心”。实际上即使教师有教材建设意愿,成立课程建设团队,但学习研讨、提出编写大纲、分担具体任务等教材编写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精力。一线教师平日教学任务繁重,大部分教师可能无力承担高品质教材的编写工作。
2.2教学实施重“教”轻“学”
虽然商科课程会使用多种教学方式,例如游戏互动,但目前仍然以课堂讲授为主。从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层面分析,学生很难通过教师的讲解将“工匠精神”主动地入心入脑。理论教学学生容易听懂,实践操作时问题多多,学生欠缺主动思考包含“工匠精神”的职业道德。在重視动手能力培养的职教环境下,教师在考核时往往注重的是商务实操,无暇顾及支撑学生学习的内核意识。商科专业的“工匠精神”培养很难真正渗透,这折射出商科教学实施重教轻学的症结。一方面因为教师的敬业精神还未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学生心中的道德律并不统一,即使沉浸式的学习仍然难以消化吸收蕴含统一精神营养的教学内容。
2.3教学过程评价方式单一
单一的教学评价形式难以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评价方式单一是对课堂的教学要求不严格,教学考核流于形式的具体表现。商科教学评价中这种情况比较普遍,既不利于学生平时知识量的积累,也不利于学生商务技能的培养,更不必谈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商科突出工匠精神培养的课程一般实操性较强,实操训练中教师的任务更多是指导而非评价。
三、商科“金课”建设是培养工匠型人才的有效路径
3.1参考职业标准打造金课,充分体现新时代下的工匠精神
金课建设离不开课程标准的重构或修订。通过金课建设,在课程标准中融入新时代职业标准,突出了高等职业教育重视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的适配性。构建科学、合理、统一、有效的金课课程标准是高职教育现阶段发展与改革的一个重要切入口。通过将职业标准融入到课程考核中,将课程建设与职业标准对接,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实现商科专业教育的职业化。
3.2商科金课建设中加强教师“工匠精神”职业素养的构建
淘汰“水课”、打造“金课”,让具有匠心的工匠之师培养学生的工匠意识。以金课建设为契机,职业教育先行者尽快针对性编写培育工匠之师的培训教材。在教材功能定位上应当聚焦高职教师这个主体,既要兼顾教师的职业身份,更要凸显培育的教材功能。教材内容应当坚持理论与案例相结合,既要有工匠精神的理论阐释,也要有工匠精神的具体案例,还必须体现高职院校属性。
3.3教学数据与技能作品共同证明金课建设“匠心”成效
教育部相继发布建设“金课”等文件,但是还缺乏金课智能化建设标准。建议搭建金课建设“匠心”指标体系。课前利用智能技术系统精准分析学情数据,形成更具个性化的教学设计。需要明确利用学习者画像进行教学分析是建设金课的逻辑起点。学习者画像主要是对学习者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学习风格、情绪特征等进行描述,其本质是对学习者本人“贴标签”。通过历史数据判断学习者的职业素养意识,并设计更具“匠心”的教学方案,帮助学习者锻炼高阶思维,支持教师开展创新性、精准化教学。
基金项目:
重庆市2020年职业教育科研课题“立德树人视阙下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研究(一般)”(项目编号:2020ZJXH282069),主持人:杨明
四川外国语大学2019年校级科研项目“外商直接投资对“一带一路”国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sisu2019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