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理想信念教育能够促进青少年健康全面发展,而情感体验是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方式。情感体验能够达成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育人目标,增强其实施效果,并扩展其实施方式。当前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突出问题是情感体验缺失,具体表现在缺乏必要的情感体验意识、情感体验情境和情感体验实践。从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感知、认同和实践出发,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需要积极创设教育情境、努力增强移情能力并致力于扩展体验方式。
关键词 情感体验;理想信念教育;青少年
作者简介 梁明伟,河北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发展的关键时期,理想信念教育在这一时期尤为亟须。理想信念教育能帮助青少年树立明确的思想政治意识及价值观念,从而有效地促进青少年“政治社会化”,成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合格公民。在青少年理想信念教中,情感体验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情感体验出发,创新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引发青少年的情感共鸣,让青少年主动参与,能够使青少年更好地理解和认同理想信念教育。
一、情感体验在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中的意义与作用
情感体验能够活化道德认知,深化道德实践,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方式。朱小蔓教授从道德教育的角度重视情感因素,她认为:“道德教育若要真正成为一种抵达心灵、发育精神的教育,一定要诉诸情感。如果不诉诸情感、改善情感,就不可能变成精神发育的活动、生命内在的精神活动。”[1]对于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而言,情感体验尤为重要。结合情感体验与理想信念教育的关系,情感体验起到三方面的作用。
(一)达成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育人目标
理想信念教育的目的是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青少年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如果缺少情感体验,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难免会成为无源之水和空中楼阁,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育人目标也难以达成。理想信念教育不应该表现为“高高在上”,缺乏与青少年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内容;而应该在实效性、可操作性等方面更“平易近人”,让青少年保持浓厚的兴趣和持久的动力,从而使理想信念教育更有魅力和亲和力。理想信念教育要与青少年生活实际和情感体验相结合,让青少年更多地参与生活实践,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从而达成理想信念教育的育人目标。
(二)增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施效果
当前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效果较差,其主要原因在于教育过程中更多地关注道德认知,重视知识内容的传授,而忽视了青少年的主体参与和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对青少年理想信念的形成起着强化作用,能促进青少年对道德知识的理解,并激发他们进行道德实践的内在动机,从而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有些青少年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的动力不足,参与不积极、不主动,这些与他们缺乏必要的情感体验是密切相关的。通过情感体验让青少年能够“身临其境”,主动反思与感悟,分享经验,产生情感共鸣,这样的理想信念教育才具有很好的操作性,从而保证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施效果。
(三)扩展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施方式
当前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表现为机械化和形式化的倾向,实施方式单一。这种状况影响和制约着青少年的情感体验,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施效果。通过情感体验来增强青少年对理想信念教育的感知和理解,在对理想信念教育感知和理解的基础上,增强理想信念教育认同,这是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路径。因此,理想信念教育应加强与青少年生活实际的联系,创设适宜的教育情境,让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既能入脑,又能入心。理想信念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某一场所和范围,而应把学校组织的专题活动与校外活动结合起来,线上活动和线下活动充分结合,利用网络等新的平台和载体,拓展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施途径。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致力于扩展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施方式,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提供更加多元的策略和方法。
二、当前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问题:情感体验缺失
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中情感体验缺失主要表现为缺乏情感体验意识、缺乏情感体验情境、缺乏情感体验实践三个方面。
(一)缺乏情感体验意识
当前的理想信念教育在育人模式和课程设置方面过于注重青少年知识的获得,而对青少年情感因素和情感体验有所忽视,缺乏必要的情感体验意识。由于青少年缺乏主体性和情感体验,导致他们不能从道德认知向道德行为顺利转化,致使理想信念教育缺乏实效性,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对于理想信念的形成来说,还具有从情绪感应提升至理智认同的特点。其情感感知可以称作是理智认同的一个必要条件,并且,若无后者的话,前者是无法转变成理想信念的。”[2]必要的情感体验意识和情感感知是理想信念形成的基础条件,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应该重视青少年的情感感知和情感体验,通过情感体验达到情感认同的目的。
(二)缺乏情感体验情境
当前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往往对课程、活动等显性教育比较重视,而对环境、氛围等隐性教育方面有所忽视,缺乏青少年情感体验的情境。隐性教育往往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对青少年的影响更为持久和深远。由于现实中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忽视环境和氛围的营造,导致青少年情感体验的教育情境缺乏。学校应该创设有利于青少年情感体验的情境,使他们在课程学习或实践活动中有参与感、融入感、荣誉感和获得感,从而更好地激发青少年树立理想信念的内在动力。
(三)缺乏情感体验实践
青少年处在身心发展的转型期,理想信念教育关系着他们的健康成長和全面发展。当前的理想信念教育往往以“填鸭式”的灌输教育为主,忽视青少年的主体性和情感体验,缺乏对青少年的启发与引导,更缺乏青少年情感体验的载体和平台,实践不足。学校应该通过青少年感兴趣的方式和手段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积极构建青少年情感体验的平台和载体,扩展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方式,增强青少年的情感体验能力,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增强青少年的价值判断和价值抉择能力。
三、情感体验在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中运用的基本策略
为了让青少年更好地理解和认同理想信念教育,青少年的情感体验是非常有必要的。从促进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感知、认同和实践出发,需要积极创设教育情境、努力增强其移情能力并致力于扩展体验方式。
(一)创设教育情境,增强青少年对理想信念的感知力
理想信念教育应该积极创设教育情境,增强青少年的感知和理解,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在课程教学中激发青少年的學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注重青少年情感体验,保障青少年体验参与的权利。为此,教育者在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中应该努力创设教育情境,强化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认知与感受,让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在体验中“渗入”、在实践中“融入”,从而更好地促进理想信念教育的深化。此外,理想信念教育应注重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积极创设情境和利用情境,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和文化育人的作用,营造有利于青少年情感体验的教育氛围,让青少年在理想信念教育中有目标和方向、有兴趣和动力,更有信念的坚守和初心的保持。
(二)培养移情力,提升青少年对理想信念的认同感
在当前的理想信念教育中,有些青少年缺乏必要的移情意识和能力,致使其对理想信念教育缺乏理解和认同,导致理想信念教育实施效果差,难以深化与发展。“移情(empathy)可以界定为一种替代性的情绪反应能力,是既能分享他人情感,对他人的处境感同身受,又能客观理解、分析他人情感的能力,是个体内真实或想象中的他人的情绪状态引起的并与之相一致的情绪体验。”[3]移情是情感体验中的重要环节,青少年通过移情表达自己积极的情感,通过移情产生和驱动道德行为。并且“移情通过情感投射引发共情,使得个体感知他人境遇和情绪状态,从而调动个体道德情感,激发利他行为。”[4]
培养青少年移情能力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反思与体验的教育情境。教育者应该从课程教学、实践活动等方面让青少年在一定的环境、氛围和情境中进行设身处地的反思与体验,从而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增进青少年对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解和认同。第二,提高教育者移情能力,做好榜样示范。教育者的言传身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手段,可以通过提高教育者的移情能力给青少年以影响、感染和熏陶,从而增强青少年的移情能力。第三,加强青少年的情感体验实践。在实践活动中,青少年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换位思考等方式增强移情能力。“作为教育者要将培养青少年角色扮演能力作为教育的目标之一,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扮演他人,从他人角度出发解决问题;青少年自身面对道德问题时要学会放弃自身的角色,把自己当作他人去思考分析道德问题,摆脱狭隘的自我。”[5]
(三)扩展体验方式,深化青少年对理想信念的体悟
在道德教育中,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最终以道德行为的方式反映出来;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中的情感体验也需要通过相应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从当前学校教育的现实出发,结合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突出问题和道德教育的基本规律,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拓展青少年情感体验。
首先,注重与青少年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开展体验式主题教育活动。学校应该根据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目标,合理设计体验式主题教育活动。在活动中青少年不仅要学习到理论知识,而且要形成积极的情感,进行有效的教育实践。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也要重视隐性教育,通过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共同作用和影响,创设体验式主题教育活动,更好地促进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从而达成理想信念教育的育人目标。
其次,扩展青少年情感体验的场域,重视校外实践活动对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促进作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增强青少年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校外的实践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比校内的教育更加真实地影响到少年儿童的观念、品质和才能,因为校外的生活与实践是‘更加自然情境性的,遭遇时它可能是温情的,也许是冰冷的,但都需要少年儿童以真实心态去面对并思考如何解决”,[6]对于青少年来说也是如此。校外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培养,而且以情感体验的方式能更好地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第三,创新青少年情感体验的平台,注重通过互联网、新媒体等方式实施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青少年思维活跃,善于运用新手段和新方法,创新能力强。教育者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积极进行网络实践创新活动,扩展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教育模式和实施方式。
理想信念教育关系到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情感体验是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方式,通过情感体验可以提升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让青少年进行情感体验,使理想信念教育更容易达成育人目标,促使青少年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朱小蔓.情感德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0.
[2]刘莹,李伟杰,李晓兰.新时代青年学生理想信念形成分析及教育对策探究[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8(6):5-8.
[3]郑培秀,王向华.移情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作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6):42-44.
[4]胡倩,孙峰.道德情感培养:基本特质、生长机理及培育路径[J].中国德育,2021(1):26-30.
[5]徐晨晨.论当代青少年道德移情能力的培养[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60-63.
[6]薛国凤,梁明伟.协同的责任:少年儿童校外阵地建设与实践活动[M].上海: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2.
责任编辑︱郭鑫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