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地域文化精华 打造校本德育体系

2021-09-26 06:19吴云波
新校园 2021年3期
关键词:齐国家国学校

一、挖掘地域文化精华,站在传统的肩膀上前行

临淄,作为“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都城,前后历经800余年,物华天宝,地灵人杰,曾经哺育了一大批有作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谋略家、文学家和科学家,如圣臣圣君姜尚,贤相管仲、晏婴,兵圣孙武……古齐国霸业、王业的辉煌历史,其兴盛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未随着齐国历史的结束而消弭,而是化作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留给了后人。

学校依托丰厚的齐文化资源,结合初中生特点,开发环境课程,重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建设了以齐文化元素为特征的校园环境,形成了“三进深、三主题”的传统文化校园结构。

第一进为学校门厅,主要标志为四幅大型浮雕,分别是“人文始祖”“管鲍之交”“孔子问礼”“义圣鲁连”,四个主题都与齐文化有关。

第二进为教学园区,主要标志为“稷下学宫”和日晷。学校把报告厅命名为“稷下学宫”,是对千年文化的尊重与传承。教学园区中央,矗立着两米多高的日晷,与地理园一起构成了理想的教学现场。

第三进为教学后园,主要标志为“闻韶书院”。书院内设“朱子家训室”和“溡阳文社”,布置以明清古式书桌、条凳、屏风,墙壁上张挂着中国最早的学生守则——《弟子职》,书架上陈列着县志、村志、家训等古籍,是体验传统文化、感受古代家风的地方。

二、实施“德育123工程”,不断完善校本德育体系建设

临淄区第一中学在常规教育教学过程中协同推进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工作,不断完善德育体系建设,打造具有校本特色的“德育123工程”,即一个中心、两条途径、三个重点。

1. 一个中心:以地域文化特色为中心,抓好传统文化课程资源开发,让丰富的课程资源为我所用

借助齐文化丰厚人文底蕴和本校环境资源优势,学校编写了《稷下人物故事选粹》《徜徉在“齐”韵校园》《学以成人》《齐国历史故事》等多种校本教材,精选有教育意义的人物故事,注重图文并茂,使学生在轻松的阅读中领略古人雄浑睿智的辩才、执着深沉的情感。学校免费向全体学生发放齐文化校本教材,要求相关学科加强齐文化融合教学。

学校大力开发“齐韶乐舞”和“蹴鞠”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让学生在古风古韵中感受“至善至美”的韶乐和“中和刚健”的蹴鞠艺术魅力,为学生发展综合素质提供有力的保障。

2. 两条途径:以研学旅行、社团活动为途径,搭建多彩的传统文化实践平台

学校开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的特色活动课程,为学生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渠道。

(1)研学旅行,推动传统文化课程的学习

学校以齐文化传承为核心理念,让学生通过参观访问、实地考察、资料搜集等方式参观齐文化旧迹,引导学生了解齐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精神内涵及网络分布,真正达到齐文化研学旅行的教育目的。

精心选取齐都古城具有代表性的游学景点,如稷下学宫遗址、晏婴墓、排水道口、世界足球博物馆等,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前往学习参观。

结合研学旅行,组织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三学科教师带领学生开展了齐文化小课题研究。此研究以先秦齐国代表人物、重要事件为主,设计了“姜太公研究”“管仲研究”“晏婴研究”“稷下学宫研究”“蹴鞠研究”“临淄文物、古迹研究”“临淄非遗研究”等7大类45个小类。课题以点带面,分工明确,效果显著。

(2)以社团活动为抓手,让学生感受齐文化魅力

学校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齐文化活动,促使一颗颗齐文化的种子在“有声”的世界里萌发、成长。

第一,举行“读齐国成语,做临淄达人”——齐国成语大赛活动。学校每年都积极开展齐国成语大赛活动。活动经过学校阅读中心的严密组织,先是在班级统一开展阅读相关的齐国成语书籍;然后以班组为单位由语文教师指导学习,筛选出本班最优秀选手,参加级部成语比赛;最后确定种子选手参加学校总决赛。整个活动井然有序,效果斐然。不仅让师生进一步学习了解了齐国成语故事的博大精深,而且大大激发了全校师生研读齐文化的热情,增强了学生热爱、走近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每年学校利用“春之韵”诗文诵读活动,再掀齐文化学习热潮。“春之韵”诗文诵读活动迄今为止已经连续举办了十届,成为学校展示学生阅读成果的一张名片。活动由原来单纯的古诗文吟诵,演变为一场齐文化活动盛宴。场地的选择,服装的准备,内容的确定,演出的形式……不断创新。呈现的节目之丰富,表演之精彩,场面之宏大,都让人耳目一新。

多种形式的活动融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让学生喜闻乐见,使德育“润物无声”。

3. 三个重点:以“生死利齐的家国情怀”“隆禮重法的规则意识”“变革开放的未来眼光”为重点,从齐文化价值取向中孕育初中生现代素养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实际,把握正确的文化价值取向。学校从齐文化中重点梳理出了三方面的思想内涵,即“生死利齐的家国情怀”“隆礼重法的规则意识”和“变革开放的未来眼光”,培养初中生科学、人文的文化基础和责任担当的社会参与能力。

(1)生死利齐的家国情怀

齐国贤相管仲认为,一个人的生死应当建立在三个基础上——社稷破败,宗庙灭亡,齐国失去后嗣,也就是整个齐国无以为继了,那么他会为之而死。《晏子春秋》也有类似的记载,共同表达着齐国先人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大局观念。学校在教育实践中,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初中生家国情怀的培养。

第一,培养家国情怀,从爱家、爱校开始。学校以姓氏文化为题,组织学生调查自己姓氏的起源、变迁,寻找本姓氏中的历史名人及其生平与贡献,再由姓氏文化拓展到“寻找家风、家训、家谱”的调查,让每一位学生了解自身的血脉史,增强家族凝聚力,更好地知道“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树立“大我”观念。

第二,培养家国情怀,从尊重传统、了解民俗开始。通过“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唤醒共同的民族记忆,激发民族认同感。

第三,培养家国情怀,从树立责任意识开始。组织学生开展“爱家、爱校、爱社区”活动,从每天干家务、为班级做一件好事、为社区做一次公益活动等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人文情怀等基本素养。

(2)隆礼重法的规则意识

齐国在国家治理上礼法结合,形成了“隆礼重法”的风格,其特点就是注重规则。学校重点从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第一,立足于班级的道德公约,提升初中生遵规守纪的意识。每个班级、级部都成立了“自主互助管理委员会”,制定班级公约,强化自主互助管理。学生从行走、坐立、集合、人际等日常学习生活中懂规则、守规则,争做“谦谦小君子,堂堂小公民”。

第二,立足于学习的认知规律,提升初中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学校要求教师不断总结学科特点、知识规律与思维特质,注重智慧生成,引导学生探索本质、发现规律。学校在各年级间推行“学长制”,高年级的学生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与帮助。

第三,立足于人生的成长规则,提升初中生自我规划的觉悟。学校为每一个学生发放《成长的脚印》,让学生记录自己的每一次成长与变化,感受成长的节奏,接受来自同学、老师、家长的督促。

(3)变革开放的未来眼光

齐文化是变革开放的文化。学校城阙边的门上,写着《管子·正世》中的名言:“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意思是不要依恋过去,不要局限在今天,要与时代一起变化,要与世俗一起改变。这是与时俱进的最早出处。

第一,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学校建设了“空中农场”“无土栽培室”,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场所。一年四季里,学生在“空中农场”观察玉米、小麦、花生、西红柿、地瓜等粮食和蔬菜的生长状态,了解其生长习性,培养观察、记录、比较等科学实践品质。

第二,培养预测未来的能力。学校建设了以现代技术为支撑的“虚拟空间”和“创客室”,培养学生运用现代科技,发挥自由想象力,在未来的天地里遨游。

第三,培养全面发展的綜合能力。学校成立了阅读、科普、艺体、心理健康、生活指导“五大中心”。阅读中心的读书沙龙受到师生的广泛喜爱;科普中心的航模、海模等活动使学生在兴趣勃发的同时感受到科技的魅力;艺体中心以“身怀一技、幸福自我”为宗旨,教授学生艺术、体育技能;心理健康中心积极介入学生的健康个性成长;生活指导中心本着“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理念,让学生从做饭、缝衣等日常“俗务”中感受生活,感恩父母。

(作者简介:吴云波,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第一中学副校长。)

猜你喜欢
齐国家国学校
家国情怀的乡土文化“软着陆”
蜗牛的故事
老马识途
远水救不了近火
立足“小我” 彰显“大我”——家国情怀类作文如何避免同质化表达
谁咬得更厉害
学校推介
秉笔直书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