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玲 钟伟兰
宫颈癌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首,好发于40~50岁的女性。近年来,发病趋势趋于年轻化。临床上,广泛全子宫切除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根治性手术,但因手术范围大,损伤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纤维及神经节,导致膀胱供血减少及生理反射减弱,尿液流出阻力增加,加上术后留置尿管时间长[1],术后容易引起尿潴留,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延长患者住院时间,给患者身体和身心带来一定的痛苦,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因此,术后对患者膀胱功能恢复进行早期的干预和治疗是迫切重要的问题。目前术后对于膀胱功能的恢复上,除了常规药物治疗方案,低频电刺激、盆底肌功能锻炼以及中医的针灸、电针等治疗方案也取得了不错的疗效,其中低频电刺激是目前唯一可以直接刺激受损神经肌肉的治疗方法,临床疗效确切,但因其需要通过使用肛门或阴道电极才能刺激到相关的受损神经,使这一方案临床操作时过程繁琐[2],因此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市中医院妇产科将低频电刺激与传统子午流注开穴法相结合,用于宫颈癌术后膀胱功能恢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2020年9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市中医院妇产科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6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于术后第5天指导患者进行盆底功能锻炼,治疗组:术后第5天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子午流注低频穴位治疗。治疗组30例,年龄37~65岁,平均(51.8±0.8)岁;对照组30例,年龄35~66岁,平均(50.5±1.6)岁。2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宫颈癌分期按照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18年的标准分期标准进行分期。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宫颈癌Ia2~IIa2期的患者,均行宫颈癌根治术;②年龄30~70岁;③无严重心、肺、肾等器质性疾病;④无意识障碍及精神障碍。
1.4 排除标准①合并尿路感染;②合并泌尿系损伤;③合并严重内科疾病;④不能配合治疗,依从性差,未坚持治疗的患者;⑤接受药物及其他治疗方案的患者。
1.5 治疗方法对照组:术后常规留置尿管,每日会阴部清洗,术后5 d定期夹闭尿管,术后10 d拔除尿管,并同时给予指导腹肌训练。治疗组:在基础护理上,于术后第5天行子午流注低频穴位治疗(由北京佳时正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选择尿潴留模式。固定穴位:三阴交、中极、地机。适时开穴:仪器所显示治疗时刻子午流注的穴位。每个穴位1组电极片,调节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治疗时间20 min,每日1次。
1.6 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②B超监测膀胱残余尿量情况:根据患者残余尿量评价膀胱功能。1级:患者膀胱功能恢复良好,残余尿量<50 ml;2级:患者残余尿量50~100 ml;3 级:患者残余尿量>100 ml;4 级:患者膀胱功能尚未恢复,排尿极为困难。评价等级越高表明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状态越差。③有无并发症发生(尿潴留,泌尿系感染)。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癃闭的疗效判定标准。治愈:患者能自行排尿;膀胱残余尿量<50 ml;无小腹胀急疼痛等症状。显效:患者能自行排尿,但稍有不畅;膀胱残余尿量为50~100 ml;无小腹胀急疼痛等症状。有效:患者可自行排尿,但小便持续时间较长,有尿不净感;膀胱残余尿量>100 ml;小腹胀急疼痛等症状虽有好转,但仍存在。无效:患者仍不能自行排尿,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留置导尿;小腹胀急疼痛等症状无改善。
1.7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患者术后尿潴留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术后尿潴留疗效比较 (例,%)
2.2 2组患者术后首次排尿时间比较治疗组首次排尿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后首次排尿时间比较 (例,
2.3 2组患者膀胱功能比较治疗组膀胱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膀胱功能比较 (例)
宫颈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发展中国家,其发病率仍位居首位。在全球女性中是排在第2位的最常见的恶性生殖系统肿瘤[4]。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我国每年约有13万宫颈癌新发病例,占世界新发病例总数的1/4,发病率和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5]。早期宫颈癌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宫颈癌目前主要采用2018国际妇产联盟(FIGO)手术分期,同时结合影像学及病理评估。根据不同分期,采用的手术方式也不同。本研究中主要针对Ia2~IIa2期宫颈癌患者,目前主要选择广泛全子宫+双附件+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由于手术范围大,术中需切除子宫主韧带、宫骶韧带、直肠阴道韧带和膀胱宫颈韧带,损伤盆底支撑组织结构及神经血管等。盆底支撑结构损伤导致膀胱失去支撑,使膀胱底部、尿道后段之间形成锐角,尿液流阻力增加[6]。术中操作对患者宫颈韧带的神经纤维造成损伤,引发神经源性麻痹,神经血管损伤可导致膀胱兴奋传导及血供受到影响,术后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膀胱功能障碍,尿潴留是其主要并发症,目前研究显示,国内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为7.5%~44.9%[7],临床上则需反复插尿管,则易导致尿路感染等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因此,术后尽早干预,恢复膀胱功能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宫颈癌术后引起的尿潴留,在中医上归为“癃闭”范畴,主要为肾与膀胱气化不利所致,与肺,脾,肾关系密切。术后耗伤元气,导致肾阳不足,气虚水液运行无力,膀胱气化无权,尿液不能排出,潴留膀胱[8]。临床上,针灸治疗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疗效已肯定,同时有穴位注射、拔罐、穴位按摩、埋线等方法的报道。目前研究显示低频电流刺激能促进腰骶部神经等膀胱支配神经的功能恢复,早期干预能为膀胱肌肉肌神经功能的恢复提供重要的前提条件,进而防止术后尿潴留的发生[9],本研究采用子午流注穴位治疗仪利用电脑精确时间计算与子午流注开穴相结合,子午流注低频穴位治疗仪将繁琐的过程简化,利用电极贴片代替毫针,真实模拟针灸的各种技法,达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功能、补益肾气、平衡阴阳的功效,子午流注是以《黄帝内经》中“天人相应”为基础,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将机体视为一个整体的整体观理论与基础,认为机体经络气血流注盛衰与时间变化相关,根据不同的应时穴位施以针刺,在特定的时间,通过相应的腧穴上的适宜刺激,借助机体内部纵横的经络联系,多靶点、多环节进行调节,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整体调节效应,最终使机体恢复阴阳平衡,以期“补肾固振,神气不散,神守不分”,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发生的目的。
本研究取三阴交、中极、地机为主穴,可达温阳化气、通利小便的作用;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补益脾肾,行气通络,调节膀胱气化功能;三主穴可通过刺激局部神经调节逼尿肌-尿道括约肌协同性,从而改善膀胱功能;另一方面,不同频率的电流刺激,反射性地增强骨盆底肌肉的收缩,使盆底肌肉得到改善和增强,促进盆腔组织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对促进膀胱机能的恢复起到了重大作用。
综上所述,子午流注低频穴位治疗,通过中医适时开穴,使用低频穴位治疗促进盆底神经传导恢复,兴奋神经和肌肉组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盆底肌肉功能恢复,加强尿道括约肌的作用,有效降低了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发生,且该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性强,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