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睿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 101101)
如何促进学生深度参与课堂进行“做中学”“研中学”,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具有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课题。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赋能教育的大背景下,信息化教学正在颠覆人类的教育模式,面对面的课堂教学不再是唯一的教育途径,优质的教学内容、创新的教学设计和优秀的教师等稀缺教育资源通过MOOC、SPOC等在线课程平台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播。教育的维度和深度在技术赋能的时代背景下无限延展,与传统课堂教学面对面、师生互动充分等优势相比,MOOC、SPOC等网络教学具有不受时间空间局限、资源整合、大数据统计等优势。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有机结合,优势互补,能够多维度提升教学质量。
“国际结算”课程是金融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金融基础理论性强和操作实践性强双重特征。学生既需要掌握票据、支付方式、贸易融资等专业知识,又需要掌握国际结算业务的操作,具备处理国际票据、进行国际支付和贸易融资的能力。而且实务操作中涉及的单据均是英文文本,对学生的专业英文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基于上述的课程特点,设计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是“国际结算”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
高职“国际结算”课程尝试了项目制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在智慧职教平台上利用金融资源库和多种教学资源搭建了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平台,实施线上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实践证明,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项目制教学能够创设更有效的学习情境,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深度参与教学,学以致用、积极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有效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国际结算”课程改革过程中,选取国际结算业务中的典型工作任务,按照结算业务的真实流程,从学生视角出发来设计教学项目模块,同时引入国际结算实验教学平台,以项目任务为驱动,导入模拟案例,提出贸易结算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小组为单位探讨银行结算方案,然后进入国际结算实验平台,按照项目任务清单,模拟国际结算过程。
在教学改革推进过程中,尽管课程改革的理念非常先进,但“单纯的线下课堂+实训”模式很难实现“教、学、考、做”一体化,教学改革很难突破教学设计真正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总结起来,教学改革正面临以下困境:
第一,课堂空间和时间的有限性与丰富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存在矛盾。“国际结算”课程是实操性非常强的实务课程,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大量的课程资源辅助教学。但是,单一线下课堂的时间有限,资源无法叠加使用,一节45分钟的课堂,很难容纳教师讲授、学生讨论、课堂检测和业务模拟的立体式教学。多则几十人的课堂,教师很难顾及每个学生的参与,也就很难把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推进“做中学”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教与学割裂的现象,又回到传统教学一节课教师教、一节课学生实训的局面,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第二,在课堂之外学生的自主学习无法得到有效回应和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深度参与教学、发现问题、思考分析问题、讨论解决方案等环节都需要教师参与指导。师生互动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深入的关键,在课堂讨论中非常有效。但是,延展到课后学习,如果缺少有效的技术手段支持,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就会无法及时得到有效的回应。学生遇到的问题会拦阻学生继续探索,除了个别具有极强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内驱力的学生,一般学生会中断深度学习,从而回到课堂无反馈的尴尬局面。另外,学生自主学习也需要丰富的课件、微课、视频、测试等教学资源支持,并且形成学习和反馈的有效闭环。因此,迫切需要新的教育技术支持学生的课后自主学习,只有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学习局面,才有利于学习的良性循环。
第三,学习效果的过程性评价很难有效落实。理实一体化的教学非常重视对学习过程的考核,这是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所学、学以致用的关键指标。但是,如果仅有过程性考核的意识和理念,缺少支持教师记录发生过程的现代化教学技术工具,单纯依靠教师的手动记载,就会因工作量大而费时费力,记录的准确性、有效性就会打折扣,效率不高。如果学生人数较多,实现难度就会很大。教师对过程性考核心向往之,但心有余而力不足。
综上所述,“国际结算”课程项目制教学中存在的困境,使教学改革的推进卡在教学设计如何有效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课程组开展了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在智慧职教平台开展“国际结算”SPOC教学,通过在线课程和实训平台的结合,完成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训教学。
2013年,阿曼德·福克斯教授最早提出了SPOC,即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英文简称为“SPOC”)[1],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英文简称为“MOOC”)之后出现的、融合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度应用,使新型教学资源大力支持教学改革,有效推动了教学改革突破“最后一公里”。利用智慧职教平台搭建“国际结算”SPOC,将“国际结算”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教学,转变为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借助上海硕研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硕研国际结算实验教学平台”,实现混合式项目制教学创新,从以下几方面实现了教学变革。
1.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
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考试分数轻学习过程的教学模式往往导致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学习主动性差。学生进入职场后,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弱,不足以适应日新月异的新技术发展,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创新能力弱。未来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会对学生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项目制教学中,将项目教学的教与学,通过SPOC、在线“国际结算实验实训平台”与线下教学有机结合,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不再主导课堂,从教学的台前退到幕后,其核心作用变为策划教学、设计课程项目、构建教学资源、提供指导等。线下教学采用课堂翻转模式,教师重点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和学生进行深度的讨论,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共性问题。线上以学生自主学习、测验、完成项目任务为主,教师通过讨论区、答疑区、视频、微课等资源提供在线辅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讲授、辅导、指导、总结相结合的混合式项目制教学,实现了应用型学科的教学关系的重建,有助于学生的成长。
2.从单一课堂向复合式课堂转变
传统教学模式下对教学资源的运用相对有限,学生在线下课堂中获取的资源较为单一。将SPOC、在线“国际结算实验实训平台”与线下教学有机结合,促使项目制教学从单一课堂向复合式课堂转变,课堂的时间和空间都有了很大的延展,更加立体丰满。线上资源和线下教学有机互补,有利于多维度开展教学。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教学设计从线下课堂拓展到课前、课后,学生也不拘泥于有限的线下课堂学习时间。当然,单一课堂向复合式课堂的转变确实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和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认知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3.从单一评价、人工评价向多元评价、智能评价转变
在混合式项目制教学中,在线课程平台具有大数据统计功能,有效记录了学生在线的所有学习活动。在每一个任务节点,通过提交相应的成果或测验等形式,评判结果的准确性,记录学生的项目成果。通过记录学生学习过程的时间、浏览教学内容的频率、讨论区留言、参与项目的次数、任务完成的路径等数据,形成每一个学生的电子学习档案,为过程性评价提供充分的统计数据,改变了过去单一的结果性评价。以数据为基准的智能评价代替人工评价,一方面使过程性教学评价更加多元、准确、量化,另一方面把教师从琐碎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使教师有更多的精力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设计,极大地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及教学效果提升。
4.从备课向教学资源建构转变
在混合式项目制教学中,教师的价值更多体现在教学设计、专业指导、方法指导等方面,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项目制教学基于建构理论,学生全程参与项目任务,教师提供资源、方法和专业的支持和指导。设计好教学项目后,备课就是一个教学资源建构的过程。围绕教学项目的设计和任务目标,从收集相关资料出发,将教学资源整合、重组、建构,建立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动态的资源库。教师根据学生需求、教学目标的不同,进行灵活的多重组合,并实时更新。项目制教学中的备课,更强调教师的设计、指导和以任务为导向解决问题的思想。
总之,项目制教学过程基于工作需要和任务导向,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深度参与教学,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成为学习的主导者。混合式教学为这样的项目制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课程延展的空间和时间,并提供了科学、充分的评价机制,有助于达成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育人目标,有利于培养未来社会所需的创新型人才。
追溯项目制教学的方法研究,赵璋课等[2]基于建构主义的TCSP教学模式,提出教学改革的思路。王新娜[3]在此基础上,从建构主义理论中吸纳核心理念,从理论教学(Theoretical Teaching)、情景教学(Situational Teaching)、案 例 教 学(Case Teaching)、实 践 教 学(Practical Teaching)四个层级设计教学。借鉴前面诸位学者的实践探索基础,在建构主义的理论框架内,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如何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依据建构主义四个层级的教学内容,设计“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项目,以项目任务为驱动,借助现代信息化教学技术,在教学领域深度应用多种教学手段,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
“国际结算”课程采用项目制教学,遵循“问题导向”的逻辑,使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按照“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从国际结算实践中提炼、设计教学案例,将每一个教学模块都设计成一个教学项目。梳理国际结算流程,即:描述贸易背景、展示贸易合同、解读结算条款、提出结算需求问题、讨论案例、学习结算知识、设计结算方案、操作结算业务、解决结算问题、总结结算操作中的适用规则等流程,形成每个教学项目的内容。根据教学内容,实施每一个项目模块的任务。在项目制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融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智慧职教平台搭建的SPOC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检测、线上讨论等活动,通过“硕研国际结算实验教学平台”开展实践教学,打通课前、课中和课后,推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本文以信用证为例,展示教学设计(见表1)。
表1 信用证项目的教学流程
“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正在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4]转变,因此,选择“问题导向,任务驱动”的项目制教学,将国际结算业务中涉及的教学内容设计成系列教学项目,并按照将理论知识教学融入项目案例中、在实训操作的全过程“边做边学”的思路,依据项目制教学的教学任务需要,选择“线下讲授+在线实训平台模拟操作+智慧职教平台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国际结算”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国际结算”课程教学内容
1.项目模块和任务点
根据国际结算业务中涉及的不同结算工具、结算方式、融资方式,课题组从业务实践中形成系列教学模块和每个模块的核心任务点,将理论知识和实训操作有机融合。本文以信用证为例,对信用证项目内容及流程进行了设计(见表2)。
表2 信用证项目内容及流程
2.理论教学的三个层次
从应用型金融专业的教学目标来看,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最终都是以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为终极目标,为培养职业能力服务。因此,理论教学应基于应用性、实践性和操作性,以及教学中的基础知识需要,去除大而深的研究型理论。根据每个教学项目设计的需要,将相应的理论知识融入项目制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按照“做中学”的理念,分为先学、边做边学和延展学习三个层次进行教学。本文以信用证为例,对信用证理论知识教学进行了设计(见表3)。
表3 理论知识部分的教学设计:信用证
理论教学的先学部分,作为项目制教学的先导,作为学生开展项目的基础性知识,采用学生自学自测与教师讲授相结合,在开展信用证模块项目制教学前,让学生在线学习信用证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明确使用信用证的意义和优势,参加在线测试。在线下课堂中,采用案例教学,组织学习小组进行案例讨论,分析该案例中的贸易结算需求,分析为什么已经学习的贸易方式不适合该贸易案例,或者是否有更适合的结算方式,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点。教师点评、讲授、总结信用证产生的演绎方式、信用证的概念,说明信用证的结算方式解决了贸易结算中的哪些问题,意义是什么。这样的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解信用证产生的背景。
理论教学的边做边学部分,教师讲授业务流程、当事人的义务、风险点、统一惯例规则等,学生在模拟项目操作的每一步骤过程中,边操作边学习,通过实训操作,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及其应用。
理论教学的延展学习部分,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自主性。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水平、教学要求,将除基本教学内容之外的在线教学资源、延展学习单、学习案例、课程相关的微课或视频、测试题库等提供给学有余力的学生作为课后延展学习,并在线答疑。学生可以选择适合的方式课后学习、自主测试。拓展学习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这部分的内容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取舍。学生的共性问题也可以集中在课堂讨论、点评和讲授。
“国际结算”课程项目的实训模拟是整个项目制教学中的关键组成,是和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按照教学项目的任务、知识学习清单、基础理论知识、任务说明等,将学生在线学习、实训模拟和教师线下讲授相结合。
本项目制教学选用“硕研国际结算实验教学平台”,选取汇款、跟单托收、信用证、银行保函、贸易融资等项目,设计实验任务描述、实务流程图解、业务介绍、业务相关凭证等辅助内容,引导学生进入项目实训,先熟悉项目涉及的相关业务知识、业务流程和业务凭证。
本文以信用证为例,介绍信用证业务的实训流程:
①进口商和开证行业务往来(进口商开户行)(图2)
图2 进口贸易和开证行的业务往来实训流程
②出口商和出口地银行业务往来(通支行/议付行/付款行)(图3)
图3 出口商和出口商所在地银行业务往来实训流程
在“国际结算”课程的混合式项目制教学中,采用三种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教学、在线教学和实训。课堂教学主要针对理论教学的先学部分、实训中学生共性的操作性问题、教学重难点进行讲解和总结。在线教学基于智慧职教平台搭建的SPOC,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测;同时也可以开展翻转课堂,进行混合式教学,充分利用线上教学资源。实训基于“硕研国际结算实验教学平台”,进行“国际结算”课程的模拟实训。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灵活安排教学,线上、线下讲授、实训几种教学组织方式有机结合,可以高效推进课程的立体化教学。
“国际结算”课程在智慧职教平台上搭建了SPOC,并借助“硕研国际结算实验教学平台”进行实训,双平台的考核相辅相成,形成学生评价的结果性考核和过程性考核。教学平台的大数据库统计结果,使学生评价多元化,过程性评价可量化、可回溯,符合科学性、准确性的要求。
1.对学生评价的科学性提高
基于智慧职教平台的数据记载和统计功能,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数据形成过程性评价,由教师设定评价权重,这样的评价过程是建立在数据库基础上的,其真实性、可信性、科学性及准确性都比单纯靠教师手动记载有很大提高。
2.多元的综合评价代替单一评价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框架的项目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分析现实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评价从结果性评价转向认知、动手、思维等多元评价。基于智慧职教平台搭建SPOC,基于实验平台进行实训,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促进教学评价多元化,在高职和应用型本科的教学中都是值得推广的。
3.结果性和过程性评价都将作为重要的评价构成
“国际结算”课程采用项目制教学,强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学习,因此项目成绩占比较高,既包括结果性的成绩,也包括过程性评价。按照项目制教学的流程设计,对学生在线学习给予完成度和测试结果两个维度,智慧职教平台提供学生学习的大数据统计,为学生成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课程的过程性评价包括项目进行中的贡献度、小组成员间的合作、项目的完成进度、项目解决问题的创新性等。依据智慧职教平台的后台数据库的统计数据,分别设定权重,共同构成最后的成绩,如图4所示。
图4 学生成绩构成
项目制教学所提倡的培养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未来创新人才的重要特质[5]。在完成教学项目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内驱力,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以致用、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在现代教学技术日益丰富的未来,多种教学模式的混合,线上线下教学的融合,必将推动项目制教学在更多学科领域的应用。
在混合式项目制教学模式下,高校应及时转变传统的课程管理理念,给予教师更大的灵活性,允许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调整教学计划,灵活开展网络授课,针对教师线上开展SPOC教学给予更大鼓励与奖励政策。同时,高校应以网络课程建设为落脚点,建立科学、全面、有效的线上线下教育机制,将建设和运用爱课程、智慧职教等在线开放课程作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通过搭建公共网络教学平台,为教师提供教学资源整合路径,组织教师将优秀的教学资源及时共享至公共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学习资料。教师通过构建高效网络课堂,将知识点与专业课相结合、与生活相联系,实现教学资源整合,更好地解决碎片化知识学习问题。
未来数字时代,基于现代新技术的充分应用,混合式学习将成为终身学习的重要方式。如何在多样的教学资源中选择与教学项目最契合的资源,如何利用教学技术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如何设计符合学生学习认知规律的更加有意义的教学项目,实现未来教育目标,需要教师具备创造性的设计思维[6],即不断颠覆、重构、反思,提出更好的教学设计方案。发展针对复杂学习环境的设计思维能力,是未来数字时代对教师角色的诉求,更是教师在新时代教学能力发展中的必备技能。[7]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项目制教学,是从真实工作中提炼工作任务,创造与教学目标契合的项目情境,帮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在项目学习中实现“做中学”,从而建构新的认知和经验。[8]多种教育新技术支持下的项目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教学手段更加多样,为学生参与项目制学习提供了充分的时间、空间保障。同时,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只有强烈的学习内驱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过去等待教师“灌输知识”的被动情形,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9]
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及时转变并深化教育思想,掌握科学设计教学活动的原则与方法,还要借助信息化技术开展教学管理、教学评价及网络课程制作等工作,不断提升信息化技术水平。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群体、授课内容、学习目标进行分析,设计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项目和教学活动,其次要在教学活动中合理划分学习小组、适度分配学习任务、制定科学评价标准,最后要利用信息化技术不断丰富和拓展教学资源,制作高品质教学课堂视频,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答疑、测试点评及学习计划制定指导等服务,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内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此外,教师还需要在网络教学过程中进行网上答疑和互动式管理,这些可以通过视频直播平台、QQ群组和微信群等社交媒体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