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实证素养下的高中历史问题式教学

2021-09-24 01:08郭仕惠
教育·读写生活 2021年8期
关键词:史料高中历史历史

郭仕惠

问题不仅是师生交流、互动的纽带,也是培养学生思维和创造力的有效手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借助史料来设计、讨论、解决问题,进行问题式教学,可以让课堂变得妙趣横生。但是,许多人都不知道如何将史料实证素养培养渗透到问题式教学中去。为此,本文以高中历史教学为例,就史料实证素养下的高中历史问题式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希望能为教育同仁提供参考和帮助。

一、借助奇妙的问题,让学生去搜集史料

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培养,需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史料收集、分析、整合的权利,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史料收集、分析、整合过程中,让学生借助史料穿越历史时空,认知历史原貌,完善历史知识体系。鉴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史料实证素养下的高中历史问题式教学需要教师适度放手,积极借助具有导学作用的问题,或者在导学案中设计问题,以问题为引擎让学生开展课前预习,让学生在预习环节去搜索史料,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在学习《鸦片战争》这一课时,为了培养学生尊疑重证的精神和证据意识,教师可以参考名师课件设计导学案,在导学案中让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深入探讨有关历史核心素养的问题,如: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夕,英国议会爆发了巨大的争论,有的议员说没有人知道中国是什么样子,而且中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当时中国的GDP远远超过英国,是经济上最强大的国家,和中国打仗,不一定会成功。但是最后议会还是通过了对中国开战的决议。那么,鸦片战争和自由经济有何关联?人人都说落后就要挨打,为什么中国的GDP远远超过英国,还是要挨打?为了不挨打,后来国人提出了什么主张?做出了哪些努力?然后,结合问题,让学生从互联网上搜集有关鸦片战争的史料,如鸦片战争前后,西方各国驻华公使与国家领导人的通信,了解英国发起鸦片战争的原因;阅读魏源《海国图志》,解读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阅读一些著名的历史教育类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有关鸦片战争的文章,参与网络大讨论……这样让学生运用各种手段搜集史料,通过史料辨析、认识历史,可以让学生知道史料的丰富性,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二、借助问题趣味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历史讲述的都是过去的事,许多历史内容都具有不可复原的特征。历史教学内容的特殊性,给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问题式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教材知识点,挖掘有趣、新奇的问题,借助问题和史料点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在学习《太平天国运动》一课时,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将史料、问题与其他教学手法结合起来,激趣导入。先利用多媒体播放电视剧《太平天国》中的一些片段,如:洪秀全起义后与清军作战的片段;定都天京后,一些将领争夺名利的场景。然后,展示曾国藩《讨粤匪檄》中的选段:“逆贼洪秀全杨秀清称乱以来,于今五年矣。荼毒生靈数百余万,蹂躏州县五千余里,所过之境……一概抢掠罄尽,寸草不留……此其残忍残酷,凡有血气者未有闻之而不痛憾者也……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出示《美国侵华史》中美国公使向国务院的报告,以及1863年英国传教士致函《香港日报》编辑的书信。结合以上史料提出问题:洪秀全究竟是英雄还是屠夫?太平军给中国社会和经济繁荣带来的是痛苦、破坏还是安乐、繁荣?为什么美国公使和英国传教士口中的太平天国在性质、作用上有明显的不同?然后给出时间,让学生阅读教材,从阶级立场、研究方法、史料占有等方面思考和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优化课程生成效果。

三、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了解历史原貌

历史具有复杂性、重复性,在历史教学中,学生经常会遇到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的问题,学生对历史的认知也会弱化,因此,借助具有实证作用的史料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方法和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正因为如此,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才将史料实证视为学习历史的“核心方法”。这也要求在历史教学中,任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求,巧妙运用史料创设历史教学情境,借助史料去解释历史知识,重现历史事实,以深化学生的认识,促使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具体到问题式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问题与史料结合起来,借助历史让学生领悟问题产生的根源,为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提供方向指引。

如在学习《全球航路的开辟》一课时,许多学生虽然了解一些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的影响,但是对西方国家的罪恶史、新航路开辟所带来的经济问题等了解得不够全面,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高清纪录片《郑和下西洋》中的一些史料、场景,如史料记载:郑和的船队每到一处,都向当地酋长、国王赠送珍贵的礼品,宣读明朝皇帝的诏书,所以,许多国家在郑和到访后,都与明朝建立了邦交关系,开展了海上贸易,一些国家还派出了使者专门来大明“朝贡”。然后,展示一则有关新航路开辟的史料,哥伦布在《航海日志》中写道:陛下下决心让他们成为基督徒,我相信只要开始做,就可以在短时间内为西班牙赢得大批皈依者、广大的领土和巨大的财富———这片大陆上蕴藏着大量的黄金、宝石、名贵珍珠和香料……教师可以结合史料提出问题:郑和与哥伦布的航海目的和行事方式有何差异?中国为什么在海上没有奉行侵略政策,没有像西方国家一样投身于贸易与殖民事业中去?有人说郑和下西洋是一项耗费国力而又没有意义的面子工程,所以最后被叫停,你是否同意这个说法?中国要是像西方国家一样进行大规模的扩张和贸易,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和实力?然后,让学生思考问题,从史料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综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去探索问题的意义,进行文化、国情对比,再由教师结合史料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意义,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传统思想观念、政治体制对贸易和经济的影响,这样可以深化学生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学习能力。

四、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虽说在历史教学和研究中,史料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突出的。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锻炼学生的史料鉴别、选择和运用能力,是任课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问题式教学的重点是围绕问题开展课堂对话和学习活动,让学生养成质疑、探索的学习能力。但是问题式教学,不是单纯的提问与回答,它要与情境创设、趣味导向、自主探究和评价等融合起来。史料实证素养下的高中历史问题式教学需要拓展教学空间,需要将史料应用到学生自主学习中去,让学生自己去鉴别、选择史料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在学习《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一课时,教师可以以“政治体制”为中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政治体制的独特性”的课外专题学习活动,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搜集有关宰相、明朝内阁、唐宋元明清中央一级行政机构、皇权、西方内阁制的史料,对比明朝内阁制与西方内阁制的本质区别,了解明朝内阁和西方内阁的性质,探讨两者在决策形式、人员选拔和行政方式方面有何不同,并从社会性质、文明发展的角度,由点及面分析两者出现的背景,概括不同时期政治体制的独特性,并要求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了解更多的内容,扩大学习空间,对相关的材料、资料进行补充,以增加学生学习的深度,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史料实证素养是学生辨析历史、建构历史知识、形成历史观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核心素养教学的要求。所以,在高中历史问题式教学中,要将史料运用与问题式教学巧妙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意识,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历史观。

基金项目:本文系宁德市普通基础教育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2019年立项课题(第二批)“基于史料实证的高中历史问题教学研究”(编号:MS28)的阶段成果。

猜你喜欢
史料高中历史历史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