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知著 妙手偶得

2021-09-24 01:08王建
教育·读写生活 2021年8期
关键词:习作课文作文

王建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二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中年级是作文教学的启蒙阶段。要想使学生真正提高习作能力,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愿意写、放胆写,单凭课本上每单元中规中矩的八篇作文是远远不够的。为此,笔者想到了一个更有效、更具有灵活性的训练模式———多维式微作文。微作文或几个词,或一句话,或三言两语,可以发议论,说心情,记思想,谈感受,不需要长篇大论。它可以由一个个小片段组成,既涵盖了阅读教学中“小练笔”的所有内容,又大大拓展了它的外延。笔者经过两年的探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寻求策略。

一、微素材,三言两语练手感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随笔可以说毫无规模,三言两语也成,从一个大范围抽出小小的一片段来写也成,思想藤蔓一样蔓延开去,直到藤梢和根部都不收拢也成。至于题材,凡是实际生活以内的一切都可以充作随笔的题材。”

(一)依托文本的随堂练笔

1.课文插图练观察

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许多文章都配有生动鲜明的插图,是进行练笔的宝贵资源。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司马光》《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等课文,其中的精美插图让人浮想联翩,有不吐不快之感。

2.精彩片段重仿写

仿写精彩片段着重于“点”,要抓住课文某方面特点,如描写事物的方法、结构的安排等训练学生构思成段。如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要训练的语文要素就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如《海滨小城》第4~6自然段,都是按照先总后分的结构来写的,结尾用一句:“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对全文做出概括,结构十分典型。练笔时,引导学生围绕不同的主题来写一段话,如:()的早晨、美丽的公园、课间活动真丰富、天上五彩缤纷的风筝、节日的大街、美丽的田园风景等。这样的拓展为学生提供了深层次品味语言的平台。

3.灵动“空白”补想象

法国作家梅里美曾说作诗只能作到七分,其余的三分应该由读者去补充。课文中有许多地方留有“空白”,需要读者去感悟、填补和阐释。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学完预测可以尝试续编故事。如《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一文,胡萝卜先生继续往前走,还会遇到谁呢?《手术台就是阵地》一文,白求恩在连续工作69小时里,还会遭遇哪些危险呢?

4.角度变换激兴趣

作者写作总有自己的角度,角度变了角色也就变了。在阅读教学中,变换叙述角度进行读写训练,可丰富课文内容,引发习作兴趣,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使课文内容变为学生的语言。

(1)转换成第一人称

《掌声》中把自己当作英子,用第一人称,哪些地方语言的叙述需要改变呢?学完《昆虫备忘录》《蟋蟀的住宅》《牛和鹅》,要求学生也以第一人称介绍这些动物的特点或生活习性。这些信手拈来的优秀文本,都可以进行改变叙述角度的练习,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是颇为有效的。

(2)以褒代贬,变抑为扬

四年级下册丰子恺笔下的“白鹅”是个架子十足的鹅老爷,俄国作家叶·诺索夫笔下的“白公鹅”却是个派头十足的海军上将。两位大师在语言风格上、语调上虽有许多不同,但是都运用了拟人、反语等方式,明贬实褒地写出了对鹅的喜爱,语言风趣幽默。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更是如此。教师不妨引导学生把前三段写讨厌母鸡的片段(或选择其中任意一段)进行改写,把它改写成赞美母鸡的内容,表达对母鸡的喜爱之情。

(二)“短精快”的自助快餐

1.四字词语重组成段

随着年级增高,课文或词语手册中出现了许多四字词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选择运用,使片段描写生动,充满灵气,活色生香,短小、精练、快捷,我称之为“‘短精快的自助快餐”。自由选择好词,就像选择自己喜欢的菜,这样吃下去更容易消化,更有效。

2.象声词模拟生动场景

象声词(拟声词)即模拟事物实在声音的词。在句子中恰到好处地运用,能生动形象地表现事物的特点、人物的心理、动作的状态,使读者产生联想,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如学完《大自然的声音》,提供“叽叽喳喳”“啾啾”“嘀哩嘀哩”“咕噜咕噜”等,写“鸟儿是大自然的歌手”;提供“乒乒乓乓”“哧”“笃笃笃”“哗啦啦”等,写“厨房是一個音乐厅”;提供“嘀嘀嘀”“唰唰唰”“沙沙沙”等,写“热闹的马路”……写起来既降低难度,又妙趣横生,十分有效。

3.特殊好词串串烧

为防止“的、地、得”相互混淆,可以引导学生自行设计一段话,尝试把“的、地、得”区分开来。AABC、ABCC、ABAB等结构词语的有意识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积累和运用词语的能力,体会语言的精妙之处,体验意想不到的效果和无穷乐趣。

(三)撷取生活的有趣场景

叶圣陶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去发现习作题材,久而久之,学生会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

1.节日元素巧利用

利用传统节日元素,既可弘扬传统文化,又可丰富习作素材。如包饺子、做清明果、吃粽子的动作描写,观察不同的月饼样子等,都是很好的题材。

2.校园生活大盘点

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充满乐趣。观察一棵树、一朵花、一颗豆的变化,拔河比赛、吃午饭时的众生百态,跳长绳、有趣的午睡、袋鼠跳等有趣而又是学生亲身体验的场面,都是学生情动辞发的好题材。

3.创设情境真体验

有时,教师不妨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捕捉各种习作素材。如突然来一次“背书抽查”袭击,会在同学们的内心世界掀起一次怎样的波浪呢?紧张、担心、恐惧,还是波澜不惊、胸有成竹呢?事实证明,对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学生总是能够有感而发,也容易下笔,描写细致入微。

二、微支架,不拘一格轻松写

(一)典型结构用心仿

1.并列关键词巧运用

引导学生对并列结构的句子进行仿写,如“有的……有的……有的……”“有时候……有时候……有时候……”“先……接着……然后……最后……”“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像……像……还像……”“可以……可以……可以……也可以……”等。

2.习作顺序巧安排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提供开头,进行故事接龙大赛。

按时间的顺序,可以给出几个关键词,如“清晨”“中午”“傍晚”三个时间段观察太阳的变化、树影的变化等,或者按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来写。

按地点转换、方位顺序,可以按照从小到大的范围体现习作层次,加大习作难度。可以先聚焦一个教室、一个客厅、一个花坛等一处景物,再慢慢辐射开去,练习写校园的四周、美丽的公园、热闹的超市、可爱的家等稍大的地方。

(二)不拘一格放胆写

“我手写我心,我心吐真情”,“放胆写”就是让学生放开思想、放开形式,不拘内容、不受任何压力,使学生在思想解放、心情愉快、宽松自由的情境中写作文,写片段、写整篇都可以。在自由习作的时候,篇幅、结构、体裁等都放宽要求。给学生成长的空间,这样才能有更多个性化的、充满童趣的习作产生。

文本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生活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微作文的价值就是教师适度地开发教材的潜在资源,指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可以利用的有效素材。“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微作文虽短小,却是学生语言积累的小桥梁、真情流露的芳草地、提高习作能力的大舞台。有效的微作文,定会练出习作的“大手笔”,定会迎来满园春色,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参考文献:

[1]王辰香.关于新课标理念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思考[J].学周刊.2018(9).

[2]顾春华,钱叶.以生为本的习作教学指导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18(2).

[3]薛必梅.“微”也精彩:“微作文”的特点简析与教学探微[J].小学教学参考.2019(10).

猜你喜欢
习作课文作文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