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萍,李海燕*,黄菲菲
(1.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上海 200433;2.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上海 200433)
晕船病,也称航海晕动病,是指船在航行或锚泊时,受到风浪或涌的作用,产生复杂而不规则的运动,使人产生头晕、恶心、呕吐、出冷汗等自主神经反应的体征和症状[1]。研究表明,如未经适应性训练,晕船病发生率为50%~90%[2-3]。严重晕船病可能影响任务人员体能与认知能力,导致非战斗减员[4]。本研究主要调查某医院船在执行远航任务期间任务人员晕船病发生率与年龄的相关性,为今后更合理配置任务人员,提高任务人员抗晕船能力提供依据。
1.1 研究对象对和平方舟医院船上执行任务的251名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1.2 方 法
1.2.1 调查工具 采用自行设计的《和平方舟任务人员晕船病调查表》[5],内容主要包括:①基本情况调查:性别、年龄、出海次数等;②晕船症状调查:头晕、恶心、呕吐、嗜睡等,排除其他疾病因素,只要满足其中一条症状即可诊断为发生晕船病[6]。
1.2.2 资料收集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征得医院船领导及被调查者本人同意后,在任务即将结束前向任务人员发放问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60份,回收255份,有效问卷251份,有效率为96.5%。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用Empower Stats回归模型分析年龄与晕船病发生率及出海次数与晕船病发生率之间有无阈值效应。将出海次数作为因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年龄层出海次数与晕船病发生率的相互关系。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被调查的任务人员共251名,其中男性191人,女性60人,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为33.60±7.73岁。发生晕船病的任务人员为87名,晕船病发生率为34.7%。
2.2 任务人员的年龄与晕船病发生率阈值效应分析阈值饱和效应分析表明,年龄<40岁任务人员,年龄每增加1岁,晕船病发生率增加5%(回归系数=1.05,95%CI: 1.00-1.11);年龄≥40岁任务人员,年龄每增加1岁,晕船病发生率将降低10%(回归系数=0.90,95%CI: 0.80-1.00)(表1)。
表1 年龄与晕船病发生率的阈值效应分析
2.3 任务人员既往出海次数与晕船病发生率阈值效应分析阈值饱和效应分析表明,既往出海次数≥2次时,出海次数每增加1次,晕船病发生率将降低10%(回归系数=0.80,95% CI: 0.80-1.00)(表2)。
表2 出海次数与晕船病发生率的阈值效应分析
2.4 任务人员晕船病发生率与年龄的相关性分析将出海次数作为因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不同年龄层,晕船病发生率与出海次数的关系。结果显示,年龄<40岁任务人员,出海次数每增加1次,晕船病发生率降低5%(OR=0.95,95%CI: 0.92-0.98);年龄≥40岁任务人员,即使出海次数增加,晕船病发生率基本无改变(OR=1.00,95%CI: 0.94-1.06)。
3.1 晕船病发生机制目前对于晕船病发生的确切机制还不清楚[7],主要有感觉冲突学说、神经不匹配学说、基因遗传学说等[8]。其中,感觉冲突学说是目前最被广泛接受的理论学说。感觉冲突学说认为当运动信号传递到人体的视觉系统、前庭系统等感受器时,它会与人体的空间环境感觉相结合之后做出正确反应。当接收到的运动刺激与以往信息相冲突时,就会出现晕船病相关症状。Reason[9]等强调不管人体大脑的空间感觉在这一冲突中占有多大比例,前庭系统对晕船病发生一定产生直接或者间接作用。
3.2 年龄与晕船病发生率相关性分析本研究结果提示年龄在40岁以下的任务人员,随着年龄增长,晕船病发病率逐渐升高,40岁之后晕船病发病率呈逐渐下降趋势。分析原因,可能为人在40岁左右,前庭器官功能开始逐渐退化。且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前庭末梢器官呈现退行性变化。而国外有研究显示[10],晕动病的易感年龄从6~7周岁开始,在9~10岁达到顶峰,随后逐渐下降,大约在20岁逐步适应。分析两种研究结果不同原因,可能为本研究中无20岁以下任务人员,所以结果存在偏差,需要更大样本量以进行进一步分析研究。
3.3 年龄对于抗晕船能力的影响海上适应性训练被认为是提高抗晕船能力最为有效且副作用最小的方法之一[11]。且这种抗晕船能力,在回到陆地后还可以维持一段时间。吴桂荣[12]等通过研究发现两次出海间隔30天左右,60%以上人员仍有抗晕船能力,而间隔60天只有20%以上人员有抗晕船能力。马文领[13]等研究表明,初次训练适应后,间隔4周,81.7%以上的人保持晕船适应状态,若间隔8周,55%以上人员会出现脱适应。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40岁的任务人员可以通过增加出海次数,即定期进行海上适应性训练来提高其抗晕船能力。年龄≥40岁任务人员,因海上适应性训练对其抗晕船能力提高无帮助,应在上船前综合评估其抗晕船能力。这样既可节省人力,又可以使任务人员抗晕船能力得到延续,提高身心舒适感。
晕船病发病率很高,严重的晕船病可能影响人员的作业水平,降低其体能和认知能力,对有作战使命的任务人员可能有致命的影响,导致非战斗减员,降低战斗力。本研究显示配备远航任务人员时,应加强任务人员的年龄等因素评估,以更好适应远航任务,降低晕船病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