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顺 伦学永 李瑞晓 李顺吉 郭贞
【摘要】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人生当中的第一所学校,不是小学或者初中、高中,而是他的家庭,他人生当中的第一位老师永远不是教给他学科知识的老师,而是他的家长,家庭教育为我们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起了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随着互联网信息快速发展,教育事业顺应时代,不断探寻新的教育路子。移动互联时代引领家校沟通走向多元化,逐步建立“互联网+”背景下的家校共育新机制。本文以初中学段的家校教育为依托,分析在新时代“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情况下,我们以党建为抓手,探寻家校教育的有效沟通策略,为新时代的家校教育提供些许参照。
【关键词】 家校共育 “互联网+” 党建引领
引言:
初中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重要的青少年发展时期,在心理以及生理上,他们褪去了小学时代的懵懂,但是还未达到成年人的成熟发展的阶段,所以在平常的人际交往以及家校沟通当中,许多学生容易出现青春期的心理方面的问题。在信息化时代来临的今天,学校要探寻如何依托先进的信息科技发展,结合党建工作,通过村社区的工作开展,寻找家校合作的新道路,共同促进教育的良好发展,为初中学生的成长创造一个健康,良好的氛围。
“校长有约”与“家长会”不同的是,把“我在上你在下”变成“面对面”,实现了零距离,“心连心”;把“会议讲话”变成“交流聊天”,少了份庄严庄重,多了些亲近亲和;把“会议厅”变成“会客厅”,把“校长”变成“家长”,校长为家长全面服务,与家长打成一片,亲密无间。 “专题座谈”更像一次家庭聚会,校长与家长们共围一桌,有聊不完的“掏心窝子话”:聊大棚、聊孩子、聊教育、聊就业。围绕“泡网吧”、“乱花钱”、“不做家务”、“厌学”等怪题难题,校长与家长要聊上大半天。这一刻,没有了主宾之分,模糊了家长校长。从眉头紧锁聊到眉开目笑,从束手无策聊到信心满满,家长们收获颇丰,意犹未尽,强烈要求“下次还来”。 一次专题座谈,一次贴心交流,学校、家长都敞开了心扉,两股暖流汇聚一起,家庭、学校成为了一家亲。
一、传统的家校共育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在我国的教育发展和改革当中,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影响,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行,学校建立了家校共育合作机制。但是由于方式单一,实施难度较大等原因,所以许多家校合作无法真正的开展,家校共育并没有起到实际的作用。传统的家校共育机制一般都是通过家长会或者教师进行家访,或者是家长到学校来找老师了解情况等方式来开展。但是由于学校学生的数量比较多,教师和家长平时都忙于工作和其他的事情,许多同学的家庭住得学校比较远等原因,所以教师想要去挨个家访是比较困难的。当学校召开家长会的时候,会议的时间有限,在家长会上,教师也无法做到与每一位家长都进行深入的交流,所以并不能满足与所有的家长沟通的需要。现在许多家长都忙于工作,尤其一些农村地区,很多学生家长为了养活全家老小都出去打工,所以说想要家长到学校来进行沟通的话,这种方式更加困难。在上述各种因素的限制之下,传统的家校共育机制实施的难度比较大,所以最后达到的效果也并不是非常的理想,家庭和学校之间缺乏深入的,有效的沟通。
二、互联网+背景下,开展家校共育的重要意义
传统的家校共育模式开展并没有达到良好的效果,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进而促进我国的家庭建设、社会建设。随着信息的全球化发展,为互联网+背景下探寻家校共育的新机制创造了条件。互联网+教育模式之下,不必担心时间不够,距离太远等问题,通过网络平台,校长也可以快速、实时的与学生家长交流,有助于学校和家庭之间互相沟通,老师和家长之间互相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为他们更好地发展提供助力。结合家长学校,可以开展更多的线上线下家校交流活动,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互联网的发展为我们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家庭和学校的深入交流以及学生的学习指导,都提供了一个平台。即使不在学校,老师也可以通过各种网络平台及时地将好的教学资源分享给学生。同时,学生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及时的询问老师,双方之间可以进行无空间和时间限制的交流以及反馈。家长有任何疑问,也能够随时随地的跟老师进行沟通,这样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二者更容易形成合力,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互联网+背景下,引领家校共育策略
3.1通过多样化的网络沟通平台促进家校以及村社区之间的深入交流
信息时代随着科技的发展早已降临,尤其是进入移动互联时代,溝通方式变得更加方便、高效。各村各社区以及学校、教师要及时的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建立多样化的网络平台,以促进家校良好的、深入的沟通。
1.通过微信群或钉钉群,共同促进家校共育发展。各村和社区以及学校之间可以建立工作的微信群或钉钉群,方便平时的工作沟通,以促进政府和学校共顺利展开学生的家校共育工作。在学校里面,学校和老师可以建立班级的微信群或钉钉群。在群里面老师和学生家长可以实现远距离的交流,老师可以通过本群及时向家长了解学生放学回家以后在家中的表现,是否积极的完成课后任务,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培养情况。家长也可以通过这些群来向老师了解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另外有了这些群,老师、家长和学生之间还可以及时的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及自己的课外见闻,分享有用的公共资源等等。班级群为这三方的交流创造一了个良好的氛围,有助于促进家校共育的健康发展。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理发展到了叛逆期,有了自己的许多秘密,有时候老师或者家长会觉得学生和他们之间产生了一种距离感,但是又难以需找原因,此时老师和家长可以互相通过微信或钉钉进行单独交流,共同关注孩子的细微变化,从侧面了解孩子的内心,从而能够更好地引导孩子健康发展。
2.充分利用移动校讯通和微信公众号开展家校共育。有时候班级的微信群或钉钉群发布的消息容易被覆盖,或者有些家长事情太忙,自身社交软件当中的各类群消息又非常多,有时候可能会来不及关注或者忽略掉学校的信息。学校可以利用校讯通短信和校园公众号,也可以从侧面促进家校之间的沟通。每当学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可以通过移动校讯通短信进行发布。这样,家长即使没有时间去慢慢的翻阅群消息,也可以在闲暇的时候通过移动短信去了解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动态。通过移动短信,学校还可以单独给学生发布他们的考试成绩等等隐私信息,在保护学生隐私的同时,也促进了家校的沟通。学校平时的发展动态以及学生的校园生活等,也可以发布在学校的公众号上,以便于家长进一步了解学校,让他们对于自己孩子就读的学校并不是一无所知,这样可以轻松缩短学校和家长之间的距离,从而促进家校共育的发展。
3.利用手机软件辅助家校沟通。初中学生在学校并不仅仅只有枯燥乏味的学习,还有许多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学校生活。而且许多初中学生都是住校,一个星期或者是很久才回家一次,那学生平时活动的精彩瞬间,以及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点滴,家长如何去了解呢?老师就可以利用手机的音乐相册以及美篇等软件来记录学生在学校的点点滴滴,把它们制作成音乐相册发送给家长。让家长不仅能够及时的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生活,而且还可以把这些内容保存下来,作为自己孩子成长的重要点滴进行收藏。在学校举办各类活动的时候,比如说感恩教育活动,家长也可以通过相应的手机软件,与自己的孩子一起制作视频或者相册来参与到这些活动当中,这样更能进一步的促进家校之间的良好互动。
3.2以为家长会抓手,以学校为主导,利用录播系统助力家校共育
1.邀请家长来到学校,除了观摩、听课、进餐之外,还会收到一份特殊礼物——当值校长会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一次“亲密交流”的机会,地点设在录播室。学生以“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把自己的真心话说出来,学校安排专人录像。家长静坐“观察室”,仔细聆听孩子的心语;家长在“录播室”以“孩子,我想对你说”为题,把平时“想说而不好說”的话录下来。孩子在“观察室”满怀期待,静听父母的心语。 学校为家长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个两代对话的场所,更是畅通了两代之间的交流通道,消除了两代之间的隔阂。这种特殊的见面方式,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段短短的视频,成为消融代际间隔阂坚冰的暖阳,成为父母与孩子间的连心桥。家长和孩子们看到视频时,激动得热泪盈眶,亲子之间的一些误解瞬间消融,亲子之间更加亲密无间。一段视频,珍藏了一份感动。
2.开展家庭教育公益行动。学校可以和当地政府沟通,以村或者社区为单位开展家庭教育公益行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回家以后,与自己的家长一起进行家庭教育公益行动,学生可以在家长和老师的带领下去社区里面看望孤寡老人,帮助留守儿童或者是孤儿,或者开展“我为社区服务”的公益行动。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学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而且可以深入地促进学校社区以家庭之间的三方合作,培育良好的沟通氛围,进一步促进家校共育的向好发展。
3.逐步构建家庭、学校以及村社区三位一体的学习共同体。榜样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结合政府开展的五好家庭评选等活动,充分的去挖掘社区里面的优质家庭以及优质家长的优秀事迹。学校可以对这些优秀的家庭以及优秀的家长进行大力的宣传,以他们为榜样促进其他家庭的良好发展,从而逐步为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帮助学生积极健康的成长。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大力发展的今天,要建设良好的家庭教育,促进我们每一个家庭以及社会的良好发展,需要我们学校家庭以及政府之间的共同努力,构建新的家校合作机制。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以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为依托,探寻传统家校共育模式的改革,建立新的家校共育机制,来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共同教育,帮助学校和家庭之间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家校共育的良好发展,共同打造优秀的家校教育。
参 考 文 献
[1]吴寿明.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家校合作平台的利用[J]. 甘肃教育, 2020(1):20-20.
[2]马萍. “互联网+”背景下家校合作育人模式的构建[J].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6.
[3]余明辉. 家校共育千万别变味[J]. 党建文汇:上半月版, 2018, 000(006):P.50-50.
[4]徐永寿. 党建引领提升品质 家校同心共育良才——访玉溪市江川区大街街道大街小学校长白帆[J].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