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调研

2021-09-23 04:16朱格纬翟红华丁爽王亚男
文教资料 2021年18期
关键词:跨境电商实践能力校企合作

朱格纬 翟红华 丁爽 王亚男

摘   要: 近年来新兴跨境电商发展呈现利好态势,行业人才需求逐渐扩大。然而,仅靠高校培养的跨境电商人才还不能完全适应行业的快速变化。许多高校选择与企業合作育人,除理论知识外,重点落实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进入企业后能够迅速适应,为企业带来即时效益。就校企合作专业的有效性,从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现状入手,以山东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跨境电商校企合作专业学生为研究主体,在分析调查问卷结果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及现状提出优化建议。

关键词: 跨境电商   校企合作   实践能力

1.引言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跨境电商发展逆势而上。国务院2020年发布的《关于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强调“加快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由此,大量外贸交易围绕电商平台展开,使企业对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等复合型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增多。然而,在每年有大量专业对口的应届毕业生流入的大环境下,虽然对跨境电商人才缺口这一概念没有准确的界定,但是绝大多数人(85.9%)还是认为,跨境电子商务领域企业招聘时存在人才缺口(孙百林,2016)。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学生理论学习的时间远远超过实际操作的时间,实践能力不达标,难以为企业带来即时效益。因此,不同于传统专业,除打牢理论基础外,如何有效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满足企业需求,是当代高校校企合作不可回避且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山东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动适应我国跨境电商产业的要求,与山东网商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开设了商务英语(跨境电商方向)专业(以下简称“跨境电商校企合作专业”)。该专业采取“3+1”培养模式,校企双方共同修订培养方案,学生前三年在校内学习专业知识,第四年到企业进行实习。在招生数量方面,由于跨境电商行业迅猛发展,该专业招生人数逐年递增,目前在校学生共242人。在培养计划方面,为了培养“有效人才”,校企双方在办学过程中已经注意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并在课程体系中设置了大量实操实践课。但目前仍存在学生对实践能力的提高有所诉求的情况,如希望多接触实训、实践等动手操作方面的内容,本次研究将以现有的相关研究理论作参考,在此基础上展开问卷调研。

2.现状与问题

为了解近年来研究校企合作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关注重点和研究情况,进一步明确调查问卷的切入口和创新点,我们主要查阅近十年(2013年—2021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期刊。其中很多院校在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方面有一些探索,但存在一些共性问题。比如在高校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有:教学方式滞后、师资力量薄弱;记忆传统知识与教学实操软件练习的“二件套”教学模式并未有效锻炼学生在以后工作中可能用到的综合性、实操性的知识与技能;一些任课老师没有相应的工作经验等(彭楚钧,2017)。在校企合作方面,存在校企合作不够紧密、实践教学目标模糊的问题,致使校外实践较难展开,校内实践的诸多项目无法深度开展(吴俊丽,2016)。在学生群体方面,存在学生实践课程积极性不高、创造性不强等情况(姜嘉丽,2017)。由于目标主体积极性和参与度的缺乏,校企合作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形势更严峻。

在现有研究中,鲜以学生的意愿和需求为出发点,学者们多研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实施缘由及途径。结合这一现象,我们将基于学者们过往对共性问题各有侧重的理论分析完成问卷设计,并对山东农业大学跨境电商校企合作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现状与实践主体意愿进行调研。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该专业实践课程课时安排情况、该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与提升情况、学生对于自身实践能力提高的积极程度及对于该专业人才招聘资质与录用门槛的看法等。从现实中发现真实问题,就如何解决问题进行合理分析,以为当前校企合作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与建议。本次问卷调查共有88位学生参加,发放的主要对象为山东农业大学跨境电商校企合作专业大二和大三学生,共71人。大一学生的问卷结果作为部分内容的参考。在回收的88份问卷中,结果显示有62.5%的学生对专业的实践能力培养机制给予了基本完善及以上的评价,但也发现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2.1实践课程课时安排较少,课程质量有待提高。

调查结果显示,在“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课时安排”方面,认为实践课程相较于理论课程偏少的学生占比达44.31%;在关于“提高本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的策略建议”问题的回答上,比较集中的是“推出实践微课”“多元化开展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对本专业课程进行分类汇总:

在整理过程中发现,专业实践类课程是比较全面的,比如国际贸易谈判模拟实践、跨境零售运营与推广、国际贸易单证与合同、跨境B2B贸易模式解析、跨境视觉营销设计等课程,符合跨境电商人才能力培养要求,如平台操作能力、开拓客户、接单、跟单、平台操作、商务谈判的外贸业务能力等。但由图1结果可知,该类课程在总课程中占比不高。其次,有20%的同学认为企业参观等活动才属于实践课程。这一问题首先反映出学生对实践课程认知有误,其次是实践课程偏理论化,实践性不强。

2.2课程实践形式单一,课程任务与行业现状联系性不强。

在“本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上,“实践环节较单一,不能将不同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的选项占比为39.77%。经过整理发现专业实践课程布置的任务独立性强,各学科之间的互动不多,且很少有与行业及社会现状相关的背景铺陈,与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另有54.55%的学生表示不太清楚从事相关职位所需的外语沟通能力,并希望能够练习与专业相关的口语交际沟通能力。本专业的外教口语课程安排在前两学年,相对来说商务方面的口语模拟训练较少,以致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口语表达定位不够清晰。

过于机械、不开放的实践课程任务无法锻炼学生综合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导致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不对等。另外,学校举办和推广与本专业相关的比赛活动占比相对较少,学生学习兴趣不足,没有充分锻炼实践能力的途径。

2.3学生缺乏提高实践能力的意识,对实践的认识不充分。

图2反映出,只有13.64%的学生会主动关注该类专业竞赛;如表2所示,仅有31.82%的学生认为“个人要重视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由此可知,目前校企合作专业大多数学生把自身能力提高的任务全部抛给老师,学习缺乏主动性。如果学生在实践课程中仅仅是消极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实践能力很难达到学校或企业培养的理想预期。企业更倾向挑选拥有综合实践能力(即相关工作经验)的往届毕业生,而非应届毕业生,主要原因是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过于追求理论基础和在校学分,忽视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3.对策与建议

参考诸多高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经验及山东农业大学跨境电商校企合作专业采取过且有成效的做法,对于上述问卷调查中反映出的问题,要从改革课程教学体系、拓宽学生实践渠道、提高学生积极性等方面完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3.1加强建设外语“双课堂”,提高学生跨文化实践能力。

“双课堂”包括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第一课堂丰富学生交际必备的理论知识;加大第二课堂开展力度,为锻炼沟通能力,利用校企合作多组织学生经历真正的或模拟的交际情景,完善外语商务学习环境。例如本专业所修的模拟商务谈判(英语)实践课程,在对学生进行分组后,让各组学生分角色扮演中外公司的谈判人员,共同制作谈判脚本并拍出模拟贸易磋商整体流程的视频。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在跨国的文化交际及礼仪方面得到锻炼,对谈判大体流程及专业名词的掌握得到巩固。这种实践性、收获性均强的课程应当作为原型完善其他课程。

3.2完善专业课程改革,实现实践课程多样化。

从课程内容方面入手,发现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和交叉性。因此,在布置实践课程任务时可以适当结合新知和旧知,加强各课程之间的联系。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然逐渐有意识地结合学过的技能,提高综合实践能力。比如本专业大二学年所修的校方教师课程“国际贸易单证与合同”讲授的内容主体单证、合同是贯穿于整个贸易流程的,大三学年所修的企业方讲师课程“跨境B2B贸易模式解析”课程内容有部分内容交叉涵盖,那么在学生已有相关基础之后,企业方可以提供真实案例给学生,学生根据相应材料依次完成国际贸易的各项业务,如合同、发票、装箱单等单证的制作和审核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对未接触过的新知整体外贸业务流程建立明确的认知,进一步增强感性认识和新旧技能的联结。

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兴趣。由于学生没有接触过跨境电商行业,在学习相关知识时会因缺乏基本认知产生消极心态。在教学手段上,可以多利用图片、动画、视频等教学资源,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知识。如在“跨境B2B贸易模式解析”课程中讲解跨境B2B流程这一章节时,一些学生对核销单备案、商检、报关、退税等流程毫无概念,在学习过程中相比其他章节比较吃力。利用校企合作,本专业企业方讲师能结合行业实况帮助学生理解,还可以适当找些视频或动画辅助讲解,注重学生初次接触时产生直观的认识和理解。另外,培养学生兴趣和感性认识,同样能为实践能力的提高打好基础。学校邀请过业内专家、合作企业及法律界的专业人员为本专业学生开展讲座。在讲座中,学生能够了解电商业内行情、实际操作经验、电子商务法等信息,从内部进一步加深对于电商行业的感性认识,提高对所学相关课程的兴趣。

在能力考查形式方面,学生实践课程的表现除了由任课教师评价之外,还可以适当增加其他评价主体。如让学生对自己的表现打分,督促学生及时反思,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主观能动性;处于社会环境中的企业方能够根据实际岗位的要求对学生的掌握情况给予更具参考性的评价,使学生明确自己与实际岗位之间的差距,更贴合社会发展及专业发展的要求,增强其在实习、面试乃至就业中的竞争力。

3.3拓宽实践能力培养渠道,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

在“提高本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些解决措施”的选项中,“完善学生实践学习成果的培養方式”的选项占比为50%。为拓宽学生综合运用实践能力的渠道,解决上文提到的实践环节单一问题,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室。企业提供货源,给予学生指导,以实训室为依托,通过速卖通等平台开展小型真实的业务操作,在实战中提高学生多方面技能协调运用能力。

近期山东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校企合作单位山东网商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引入优质农产品供应链企业“星优选”,利用本校农业科学优势+校企电商专业特色,以“助农”为主题举办了农产品直播带货大赛。在比赛过程中学生体验“带货主播”的工作,熟悉带货流程。赛制考查学生多方面的专业实践能力,不仅为带货平台注入了新鲜血液和增加了销量,还锻炼了学生的社交能力和胆量,提高了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3.4多种方式培养学生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的兴趣,调动学习主体的学习积极性。

3.4.1实行“赛教融合”,加大校企合作力度。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跨境电商实践能力专业赛事。我校外国语学院举办的“网商杯”跨境电商美工设计大赛,评选海报并给予奖金。在激发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在电商推广方面的动手实践能力。专业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竞赛途径,把在过程中发现的短板反馈到任教过程中,实现“赛教融合”(刘晰,2015),使学生在竞赛中运用知识、积累经验,在课堂上得到反馈,继续学习新知。

积极拓宽校企合作渠道。比如本专业组织学生到山东开创集团和海外仓参观的活动,不仅让学生了解到互联网和跨境电商的发展现状,还学到不同于学校授课内容的企业内部实用知识。在相关专业竞赛方面,由于学生很难分辨各大竞赛的含金量和难易程度,企业导师可先筛选出符合跨境电商专业培养目标且难度适宜的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进一步拓宽知识面,高效锻炼实战能力;为激发学生锻炼实践能力的动力和信心,利用校企合作的有利条件,设置企业奖学金,奖励在各类技能大赛中表现突出的优秀教师和学生。

3.4.2鼓励学生考取专业证书,加强学生岗位技能培养。

除了学校规定的英语能力证书,如BEC证书、英语4/6/8级证书、教师资格证书等外,学校的专业老师、实训指导教师还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设备实施针对性训练,带领并监督本专业学生考取商务英语及跨境电商方面的证书,在考证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全国商务英语翻译证书、计算机相关等级证书、国际商务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资格证书等。像跨境电商校企合作的大多数学生在考取计算机证书时,会利用校企专业课程“跨境视觉营销设计”所学知识的基础选择Photoshop方向。在招聘时,学生考取的证书对其专业技能掌握情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据调查显示有53.41%的学生认为“企业在招聘本类型人才时比较看重专业证书”。为了学生长远发展,将学生岗位技能培养和“多证书”教育有机结合不失为一种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同时职业资格证书的引入可以督促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

4.结语

探索校企合作跨境电商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目的是使学生熟悉真正的线上交易流程和交易模式,提高交易过程中的谈判能力,学会跨境营销及平台的操作与管理,实现提高实践能力的目标。山东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跨境电商专业结合本校农业及校企合作的特色个性化探索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校企合作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可借鉴的模式。完善实践能力培养机制,必须把握好校企合作“3+1”培养模式的“3”过程中实践能力培养的推进,尤其在加大实践力度、调动学生发展主动性等方面值得校企进一步加强,比如拓宽实践能力培养渠道、建立多种机制鼓励学生参加专业能力赛事及证书的考取等。总之,高校应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加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力度,为复合型人才的输送注入活力。

参考文献:

[1]國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J].上海建材,2020(6):13-17.

[2]孙百林.中国跨境电商人才调研报告[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6.

[3]刘晰,许锬,陈琴.“赛教融合”: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117-120.

[4]彭楚钧.基于校企合作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7(18):42-43.

[5]吴俊丽.复合型跨境电商商贸人才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路径研究[J].中国商论,2016(20):181-182.

[6]姜嘉丽.呼和浩特市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问题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17.

猜你喜欢
跨境电商实践能力校企合作
跨境电商与电子商务以及传统外贸电商的对比分析
河南郑州港区跨境电商发展的相关问题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温州传统外贸制造业转型研究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