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教育产城教融合发展的社会价值

2021-09-23 11:12丁国栋
知识窗·教师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技工教育社会价值

丁国栋

摘要:技工教育产城教融合是现阶段技工院校中发展的重要形式和必然趋势。创新技工教育产城教融合,能够全面实现产城教一体发展,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技工教育产城教融合的路径,以便提升产城教融合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技工教育  产城教融合  社会价值

一、技工教育产城教融合的主要特点

1.开放性特点

产城教融合体系主要在学校、企业和政府之间进行合作和协调,开放性是产城教融合能够维持发展的主要动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相关文件中提出,要将育人机制联合校企进行完善,并实现企业与院校之间的课程改革与专业建设,还需要进行技术研发和师资培养,提升办学质量,探究有效的企业合作方法,推进产业和专业之间的融合对接,并将职业标准与课程内容进行联系,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无缝衔接,促进企业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政府部门要根据市场需求制定相关文件,指导学校开展工作,并利用企业和院校之间的互补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在技工院校育人过程中,企业技术人员需要在学校给学生进行培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定时安排学生在企业中进行实习和培训,提升操作技能,避免出现独立存在和封闭的产教模式,实现外界环境信息和物质的交换与互通,从而完善企业和学校的发展结构。

2.线性特点

线性特点能够推动技工教育与产城教融合发展,而技工教育产城教融合体系线性发展能够通过学校、企业和政府之间,实现对称性、平等性和独立性。独立性一般是指企业与政府、学校之间互不干扰,具有独立的运作流程,实现任务分工明细合理化,并进行责任分工,实现相互独立。

而技工教育产城教融合体系的三维主体能够实现彼此制约、协同合作与组织协调,三者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能够实现线性变化,并且在产城教融合中,需要以政府要求作为融合路径的政策依据,将市场发展作为基本导向,企业、政府、学校平等发展,在维系体系的过程中实现相互共存、平等共存和线性发展,能够在角色分布上避免出现不平等的关系。产城教融合培养人才需要适应市场的发展需要,教学内容设置需要紧跟技术发展的脚步,教育活动过程中开展,需要符合法律规定,为学生制订能够满足其身心发展的培养方案。

对称性是指学校、企业和政府之间存在耦合,在发展的道路上具备基础规范,彼此之间能够实现对接与协调发展。在融合体系下,学校需要完善教育,为社会培养实用型的技工人才;企业需要开发优质资源,不断壮大,实现利益最大化;政府需要兼顾学校和企业。由此可见,促进技工教育和谐发展,实现教育融合的快速发展,企業、政府和学校需要朝着同一发展目标前行,并实现彼此协调。

3.平衡性特点

平衡性是在指融合体系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客观需要和必须条件。在体系构建过程中,学校需要凭借自身的组织能力,实现独立因素之间的互相关联,在发展过程中将外界信息与原有平衡组织之间建立联系,经过不稳定的过渡,逐渐稳固和发展。在此过程中,需要通过多种因素和反馈实现强化与控制,实现共同行动、相互合作,使发展方向的整体结构更加有序,从而完善整体的功能和结构。

由于技工教育产城教融合体系主要组成因素为学校、企业和政府,但各个因素之间不是相互独立的关系,也不是机械化的组合,所以学校需要灵活协调,有机整合。因此,技工教育产城教融合的发展和构建需要打破原有的模式,使独立因素内容减少排外性,实现彼此的磨合与沟通,建立相互影响,并经过不稳定的状态实现有效的排列,逐步形成稳定的平衡状态,由于非平衡状态是发展过程中的必要环节,只有将原有的轨迹改变,才能做到与时俱进,完善融合体系。

二、技工教育产城教融合发展路径

1.实现产城教融合的开放性

在产城教融合下,学校和企业之间不但应成果共创、人才共育,而是需要风险共担、责任共负,所以只有实现长效的合作机制,才能够真正做到协同就业、协同育人和协同发展。技工院校教育工作的快速发展,需要企业积极参与,企业与学校能够完成互相推动、互相协调的人才培养改革,使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提升。同时,技工院校需要以创新合作体制作为突破口,建立企业和政府之间的联系,提高人才培养的有效性,使人才培养能够与行业发展紧密连接,利用学校的教学优势实现资源整合,并共同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并在政府和人社部门的统筹下建立实习基地。学生需要从准执业人员转变为专业执业人员,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就业水平,提高企业对学生的满意度。

不仅如此,学校要深入理解和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明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及时掌握现阶段的通用标准,实现学校、专业的有效调整。在就业过程中,相关机构和学校要在与企业、政府的合作过程中建立就业机制,实现优质的就业资源整合,调动学生、企业、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参与积极性,建立多媒体就业平台,增加就业渠道,为毕业生提供优质化的就业服务,还可以通过创新创业指导为学生进行就业方向指导,加强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实现从数量就业到质量就业的转变。此外,学校可以借助创业孵化园和创业教育等场所,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创业。

2.将伺服理论作为产城教融合的基础

伺服理论是将快变量转为慢变量,即少数服从多数。在技工教育产城教融合体系中,企业、政府和学校要强强联手,发挥自身优势,有效促进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人才的精准化培养。另外,伺服理论还可以改善教学质量实现产教的深度融合。

首先,政府需要发挥自身的政策优势,制定相关文件,实现兼顾统筹,促进产城教的融合发展,使校企双方能应用权利与义务之间的相互联系,在强化学生管理工作的同时,提高企业利益。如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减免、资金补助等方式,调动企业和学校的合作积极性。政府还可以出具明文规定每年接受技工院校学生的实习人员数量,并实施处罚和奖励制度。

其次,企业在合作过程中需要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积累技术中心的实践经验,掌握技术前沿,实现自身技术水平的创新。

再次,教师需要从专业化角度进行发展,积极参与企业的科研项目,并在与企业人员进行理论探讨时,不断学习相关技能,深入了解行业的发展动态,及时掌握培养方向,更新知识体系。但在此過程中,教师需要灵活把握教学内容,实现企业一线操作与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

最后,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优势,主动融入经济发展路径,并根据产业发展的方向,实现校企资源的有效整合,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学校还可以基于技工院校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路径分析,提升企业的教学能力,实现“双师”讲课,将本地的产业结构作为人才调整的有力支撑,强化教师在合作中的作用。

3.通过组织理论平衡产城教融合

学校与企业之间涉及不同的社会领域,并且双方的目标有所差异,所以想要实现持续深入化合作,需要满足两个合作主体的利益,将双方的利益诉求通过最适宜的方式落实,并提供运营机制保障,构建利益的合作体,促进技工教育产城教融合人才培养的有效发展。企业、政府和学校之间由于职能不同、特点不同,要想发挥自身的效能和优势,需要完善组织管理体系。如政府需要将权责分配明确;学校需要培训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管理技能;企业需要为学生提供实习和轮岗机会,帮助学生了解生产的过程,并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将他们分配到固定岗位和专业车间进行深入化学习。

三、结语

总而言之,技工教育产城教融合具有平衡性、线性和开放性,需要针对学校、企业和政府进行技术、政策与教育的融合发展,把握时代脉搏,追寻科技走向,使学校和企业之间实现自由组织教育,适应社会的发展,促进产城教融合的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宋雨秾.以学生为主体下技工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7).

[2]刘旸,刘宗斌.技工教育产城教融合发展的社会价值与经济意义——以邢台技师学院皇寺产城教园区为例[J].职业,2017(33).

[3]荀凤元.技工教育体系代表着新时代产城融合转型发展的先进方向[J].职业,2018(5).

[4]李安全.边疆技工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思路[J].新课程(下),2016(3).

[5]潘洁.技工教育中工匠精神与创新精神的整合培育分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2).

[6]杨永明,何晓颖,高欢.协同学视域下技工教育产教融合路径探略[J].职教论坛,2017(29).

(作者单位:山东交通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技工教育社会价值
新时期关于技工教育发展趋势分析
技工院校班干部建设路径研究
非遗传统手工技艺“嫁接”技工教育下的教学传承探究
现代中国歌剧表演的艺术形式与价值体现
浅谈人的本质与价值
产品设计创新的社会价值最大化探讨
创新管理,完成鞍钢自主集成的冷轧2130工程生产线
智能手机在技工教育中的研究与应用
浅谈在市场导向机制下如何做好校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