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世敏, 汪 勤, 余 真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急诊科,江苏 南京,210011)
急诊科的主要救治对象为临床各科室病情危急患者,其工作效率能够反映医院服务能力[1]。医院急诊科首先对患者进行预检分诊,分诊情况对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较大[2]。针对病因复杂且病情变化较快的急诊患者,护士和医师应以最简练的方法在最短时间内初步判断就诊患者情况,按照病情轻重缓急迅速且准确地进行分诊,尽快救治患者[3]。苗剑虹[4]指出,降阶梯思维用于急诊分诊可有效提高分诊准确率。但更高分诊准确率,以及快速评估患者病情的分诊方式仍是临床上追求的目标。受传染病报告卡的提示,本研究应用急诊病情报告卡联合降阶梯思维对急诊患者进行分诊并探究其对抢救成功率、分诊准确率、出诊治疗结果不良率和漏诊率等的影响。
将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就诊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分诊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纳入标准:① 知情本研究内容并签署同意书;② 符合《急诊医学》[5]中相关疾病诊断标准;③ 首次患就诊时所患疾病。排除标准:① 合并肝功能或肾功能障碍;② 存在精神病史或认知功能障碍;③ 自动离院或候诊时死亡。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间性别、年龄和疾病类型构成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所有患者首先给予常规分诊方式,主要通过分诊护士经验进行分诊,患者资料通过“一看、二问、三查”的方式进行收集,通过再分析和进一步判断所收集的资料,初步判定患者病情和分诊转科情况。
1.2.1 降阶梯思维 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分诊的基础上再给予降阶梯思维,具体内容如下。
1.2.1.1 培训护理人员的责任心 通过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讲述工作中因责任不强导致的严重后果,并学习和讨论相关经验教训,以免再犯。
1.2.1.2 强化护理人员工作能力的培训 采用分层次方法结合临床分诊对护士展开积极培训,使护理人员更加熟练地掌握分诊技能,降低差错发生率。
1.2.1.3 合理安排分诊 分诊时,将疑诊为危重或濒危重患者安排在红色区域,急性和非极性患者分别安排在黄色和绿色区域。分诊护士通过检查、问询和观察等方式了解患者疾病史、发作频率、疼痛位置、发作时间和持续时间等情况,鉴别患者疾病严重程度,识别其是否存在面色苍白、意识不清、呼吸困难和低血压等致命性疾病。分诊护士主要对患者神志、循环、呼吸和气道4方面进行评估,迅速掌握患者生命体征和主要临床症状,以其对疾病的威胁程度进行分级。将患有危险程度较高或快速致命性疾病的患者迅速确诊并优先接受专科治疗,再对进展较慢或一般的疾病进行鉴定。同时在临床工作中要求急诊医护人员学会思考,根据先急后缓和先重后轻的顺序对患者进行合理安排,不可按照就诊时间进行排序,以确保患者在最佳时间内接受抢救,提高救治率。同时,注意进一步完善危险程度较轻患者的检查工作,留院观察6 h,无问题后再给予对症治疗。
1.2.2 急诊病情报告卡 观察组患者在降阶梯思维的基础上根据急诊病情报告卡的评估和筛选进行分诊,具体内容如下。
1.2.2.1 填写病情报告卡 通过筛选急诊科常见疾病,以系统或器官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报告卡分诊条目填写签名栏、病情分级栏、临床表现和病因诱因等相关信息。
1.2.2.2 转入分诊科室 分诊护士应密切关注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疾病发展等相关信息。另外应结合急需解决问题和目前主要问题进行分诊,再将急诊病情报告卡与转入科的护士进行交接,以便转入科室准确把握和了解患者病情。
1.3.1 抢救成功和分诊准确情况 于治疗结束后,记录两组抢救成功和分诊准确的患者人数,并计算抢救成功率和分诊准确率。
1.3.2 分诊时间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分诊时间。
1.3.3 出诊情况 于治疗结束后,记录两组出诊治疗结果不良、漏诊和误诊患者人数,并计算出诊治疗结果不良率、漏诊率和误诊率。
1.3.4 满意度 采用本课题专业人员制作的满意度问卷于患者出院前评估医师和患者满意情况。采用5级评分法,5分表示非常满意,4分表示满意,3分表示不确定,2分表示不满意,1分表示非常不满意,分值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医师和患者分别填写,并当场收回问卷。
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和分诊准确率分别为85.00%和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33%和70.00%(P值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抢救成功率和分诊准确率比较(%)
观察组的分诊时间为(3.11±0.42)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45±0.58)min(t=3.678,P<0.001)。
观察组的出诊治疗结果不良率、漏诊率和误诊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见表3。
表3 两组出诊治疗结果不良率、漏诊率和误诊率比较(%)
观察组的医师和患者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见表4。
表4 两组满意度比较分)
急诊医护人员首要工作即为分诊,预检分诊时分辨出病情最为严重的患者可为其及时救治提供条件[6]。预检分诊以科学方法对进入急诊的患者准确分类,在最短时间内将病情最为严重的患者迅速分辨出来,进而及时救治,可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7-8]。预检分诊可以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进而使医院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和满意度。赵文静等[9]研究显示,清晰的临床思维可迅速判断患者病情,最大限度地救治患者。本研究对急诊患者实施急诊病情报告卡联合降阶梯思维,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和分诊准确率分别为85.00%和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33%和70.00%(P值均<0.05)。提示急诊病情报告卡联合降阶梯思维可有效提高急诊分诊抢救成功率和准确率。平月红等[10]研究发现,降阶梯思维用于急诊科可有效分清患者病情轻重缓急,提高医疗质量,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降阶梯思维可在诊疗多变的且繁杂的急诊疾病时,仍然以致命性或迅速恶化疾病至轻微或进展缓慢疾病为次序的鉴别思维方式[11]。降阶梯思维强调时间的重要性,预检护士面对急诊患者时如果业务不够熟练,可使患者延误治疗和加速病情恶化,进而增加病死率。因此,降阶梯思维的应用可有效提高分诊效率。急诊病情报告卡通过了解患者基本信息、疾病进展和临床表现等信息确定其疾病严重程度和分诊科室,且将急诊病情报告卡交接给分诊科室,可使分诊更快并更准确地了解患者信息,并实施治疗,与降阶梯思维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分诊准确率。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的出诊治疗结果不良率、漏诊率和误诊率分别为25.00%、1.67%和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8.33%、13.33%和16.67%(P值均<0.05)。同时,观察组的分诊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而医师和患者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提示,急诊病情报告卡联合降阶梯思维用于急诊分诊可有效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缩短分诊时间,改善临床满意度。这主要是由于急诊病情报告卡与降阶梯思维联合应用可弥补双方不足,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改善满意度,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12]。
综上所述,急诊病情报告卡联合降阶梯思维用于急诊分诊患者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和分诊准确率,缩短分诊时间,降低误诊、漏诊率和治疗不良率,改善医师和患者满意度,效果显著,推荐临床应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可尝试将急诊分诊病情报告卡结合二维码或人脸图像识别系统,进一步提高分诊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