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芳
(龙岩市第一医院 儿科,福建 龙岩,364000)
支气管哮喘为临床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具有变异性和反复性发作等特征,临床症状常表现为气促和胸闷等[1]。在目前临床治疗中,支气管哮喘并无完全治愈方案,多以长期治疗和病情控制为主。由于患儿多在家中进行日常活动,故患儿及其家属对疾病认知和患儿自我管理能力较为关键。医护小组式延续护理借助移动物联网技术,以小组和群管理的形式,将院内护理措施延伸至院外,有效地解决患儿出院后的护理问题[2-3]。基于此,本研究选取龙岩市第一医院儿科收治的84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医护小组式延续护理在支气管哮喘患儿院外疾病控制中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龙岩市第一医院儿科收治的84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2)。纳入标准:① 经胸部X线摄片和实验室检查等确诊为支气管哮喘;② 均存在气促和胸闷等临床症状;③ 年龄4~12岁;④ 病程≥6个月;⑤ 均为疾病稳定期。排除标准:① 合并肺结核等肺部疾病;② 存在呼吸道感染史;③ 合并其他免疫系统疾病;④ 合并其他严重内科疾病。两组间性别、年龄和病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患儿入院后,为患儿及其家属实施口头健康指导和用药指导等护理措施。在临近出院时,予以相应出院指导,告知患儿家属需定期复查等。
1.2.2 医护小组式延续护理 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医护小组式延续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2.1 成立医护小组 由医师1名、主管护士 1名和护士2名共4人组成。医师需依据护理人员反馈的患儿情况对用药方案进行调整,并与主管护士交流治疗和护理心得,为主管护士制订护理方案提供参考意见。主管护士需负责管理和监督余下 2名护士的工作,并对其工作进行清晰划分,避免出现护理工作不明确现象。每周一主管护士需组织小组成员召开总结会议,会议内容包括对上周工作进行总结和制订下周工作计划等。2名护士对患者逐一实施由主管护士制订的护理工作。
1.2.2.2 建立回访档案 患儿住院期间,由小组成员收集患儿姓名、年龄和家庭情况等信息。采用自制的家属配合度调查问卷评估家属配合情况,该问卷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家属配合度越佳。针对每次随访情况和患儿复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1.2.2.3 延续性护理 ① 组建微信群:将患儿家属添加至同类疾病微信群,于每天清晨将支气管哮喘相关知识发送至群内,内容包含各种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等。并于每晚在群内抽取几位患儿家属,私聊提问既往发送的疾病相关知识,了解其掌握情况,可适当予以鼓励和支持,然后参照了解情况对输送知识进行调整。每周五晚17:00~19:00,由小组医师与患儿家属开启一对多视频学习,与患儿家属直接沟通,帮助其了解支气管哮喘相关专业性问题。还可播放支气管哮喘发作时处理技巧的短视频,指导患儿家属明确支气管哮喘发作时的正确处理方法。② 定期随访:患儿出院后,第1个月,每周进行1次电话随访,每两周进行1次家庭访视;第2~3个月,每周进行1次电话随访,每月进行1次家庭访视;第4~6个月,每月进行1次电话随访,每两个月进行1次家庭访视。每次电话随访和家庭访视均需明确患儿近期饮食状态、用药情况、运动情况、发作次数和发作时处理方法等信息,了解患儿近期状态,并对患儿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耐心回答。随访后护士需对收集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并及时向主管护士反馈,而主管护士则需依据需求与医师协商护理方案。
(1) 参照支气管哮喘控制测试表划分患儿疾病控制情况,总分为25分,≤19分为完全未控制;20~24分为部分控制;>24分为完全控制[4-5]。控制率=(完全控制+部分控制)例数/总例数。
(2) 对两组患儿哮喘发作持续时间、支气管哮喘发作次数、再入院治疗次数和住院治疗时间情况进行记录。
(3) 根据自制的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评估两组患儿健康素养情况,该问卷包含健康行为、健康技能和健康知识3项,每项总分分别为14分、5分、18分,分数越低健康素养越差。
(4) 依据自制的支气管哮喘儿童自我管理量表评估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自我管理能力,总分为170分,分数越低自我管理能力越差。
观察组的疾病控制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19%(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疾病控制率比较
观察组的哮喘发作持续时间和住院治疗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值均<0.05),支气管哮喘发作次数和再入院次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值均<0.05)。见表3。
表3 两组恢复情况比较
两组间健康技能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健康行为和健康知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见表4。
表4 两组健康素养评分比较分)
干预前,两组间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较同组干预前显著升高(P值均<0.05),且观察组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分)
支气管哮喘的诱发原因主要为遗传机制、气道慢性炎症和变态反应等相互作用。该疾病治愈困难,且易反复,临床多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等进行控制治疗,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支气管哮喘发作次数[6-7]。而临床治疗中,除基础用药较为重要外,良好的护理干预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支气管哮喘发作次数,改善疾病预后。常规护理多为院内护理措施,缺乏院外护理措施,在患者出院后,其用药情况不佳,因此院外疾病控制效果较差,支气管哮喘发病率较高[8]。
医护小组式延续护理主要以院外护理为主,可持续为患儿及其家属讲解支气管哮喘相关疾病知识,提高其疾病认知水平,且采用多样化健康宣教,可促使患儿获得持续性的照护,提高其生活质量[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疾病控制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19%(P<0.05)。提示医护小组式延续护理可提高患儿院外疾病控制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哮喘发作持续时间和住院治疗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值均<0.05),支气管哮喘发作次数和再入院次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值均<0.05)。表明医护小组式延续护理可缩短支气管哮喘发作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支气管哮喘发作次数和再入院次数。分析原因在于,医护小组式延续护理通过频次紧密的电话随访、家庭访视、微信抽查和视频宣教等,可提高患儿家属对疾病的重视度,且定时发布支气管哮喘相关疾病知识和支气管哮喘发作时的正确处理方法,便于家属在患儿疾病发作时,对其进行正确且及时有效的控制,避免加重病情[10]。另外,电话随访和家庭访视等方式还可使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患儿情况,并将患儿情况及时反馈给小组医师,及时为其调整治疗方案或就医等,有效减少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孔竞等[11]的研究结果也显示,以父母网络支持为核心的延续性护理可降低支气管哮喘发作次数,提高疾病控制率。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与干预前相比,两组干预后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显著上升(P值均<0.05),且观察组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医护小组延续护理可提高患儿自我管理能力,与杨慧敏等[12]的研究结果一致。观察组的健康行为和健康知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可见医护小组式延续护理可提高患儿健康素养。分析原因在于,医护小组式延续护理借助群组管理,对患儿及其家属每天进行知识宣教,并针对每天宣教内容进行抽查,可对患者家属或患儿了解疾病相关知识产生督促作用,避免家属因患儿出院而降低疾病重视度,忽视患儿用药和不良生活习惯,且可促使其获得更多社会支持[13-14]。于每周五晚上由医师通过网络以患儿家属为核心进行宣教,可维持良好的医患沟通,提高患儿和家属健康行为和知识等掌握度,而患儿家属对疾病和护理措施的正确认知,可为患儿树立正确且全面的疾病管理认知,促使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综上所述,小儿支气管哮喘应用医护小组式延续护理,可提高患儿自我管理能力和健康素养,提高院外疾病控制率,改善其恢复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