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凌云 王艳
摘要:利用自然开展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符合幼儿学习科学的基本规律,教师要重视创设丰富的环境,将幼儿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并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进而让幼儿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提升探究能力。本文立足于幼儿科学教学角度,分析了幼儿科学教育与自然相结合的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幼儿科学;自然环境;课堂教学
引言:
目前,乡村幼儿教育有很多不足之处,缺乏足够的教育资源和教学设备,这导致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困难重重,无法顺利开展科学实验探究,使幼儿得不到应有的科学启蒙。因此,教师应调整思维,善于发现身边的乡村资源,并加以利用,开展科学实践活动,发展幼儿的科学思维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幼儿科学教育与自然相结合的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激发兴趣,引导幼儿积极探索
在幼儿们玩的时候,教师可适当加以引导,针对一些生活现象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幼儿产生求知欲望,产生探索的兴趣。例如,在做沉浮实验时,教师可准备一盆水,让幼儿在院子里寻找不同的物体,并将自己寻找的物体一-放进水盆中进行实验。 在所有幼儿都完成实验后,教师可提出问题:什么样的物体会浮在水面上?什么样的物体会沉入水中?引导幼儿观察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具有怎样的特征,沉入水中的物体具有怎样的特征。幼儿在实验中发现树叶、干树枝等重量轻的物体才能浮在水面上, 石头砖块等重大的物体会沉入水中。教师在带领幼儿去教室外活动时,有幼儿发现院子地面上有的地方有杂草,有的地方没有杂草。此时,教师可对幼儿进行引导,让他们指出都有哪些地方不长杂草,并 思考为什么这些地方不长杂草。幼儿们经过观察发现,有人活动的地方、沙子堆着的地方、石头压着的地方和阴暗角落都不长杂草。通过对这些现象的观察,幼儿们得出的结论是:只有阳光照到的、土地松软的地方才会有杂草生长。
在开展科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些生活经验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例如,在教幼儿认识中草药时,一个孩子忽然咳嗽起来,这时候另-一个孩子说:“可以割一点绒毛草煮水,喝了就不会咳嗽了, 我爸爸上次咳嗽就是喝这个好的。”幼儿们都感到惊奇, 想知道绒毛草长什么样, 是否真的管用。为了满足幼儿们对绒毛草的好奇心,教师将绒毛草采摘回来,同时还采摘一些常见的中草药,如菊花、枸杞、车前子等。在教师的介绍下,幼儿认识了绒毛草,还知道其学名叫清明草,专治咳嗽、痰多、风寒感冒等,同时了解到菊花泡水喝可以去火,枸杞可以补血,车前子可以利尿等。幼儿通过对中草药的认知,知道了中草药的神奇,激发了对中草药的探索兴趣。
二、制作玩具,锻炼幼儿动手能力
乡村幼儿园经费不足,幼儿没有太多的玩具,因此,教师可鼓励幼儿利用身边的资源动手制作自己想要的玩具。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开拓幼儿的思维,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教师要和幼儿一起参与设计制作,并让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还要说出自己制作的玩具的特点,与大家-起分享。 这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利用破旧衣服、废纸壳、豆类等进行创作。比如,可以将破旧衣服改造成洋娃娃,用衣服上的扣子做娃娃的眼睛和嘴巴,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豆子在纸壳上组合成美丽的图案, 構成- -幅画,可以利用废纸壳拼接成飞机和坦克,可以利用彩纸制作出风车和灯笼,可以用小木棍组装成大房子等,以锻炼动手能力。
三、开展反思活动,助力问题解决
幼儿年龄小,经验少,关于科学的基础知识积累不足,在开展科学探究时难免会遇到问题。许多问题是幼儿共有的,但幼儿也有可能对一些问题存在不一致的看法, 因此在实践方面产生了分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集体性的反思活动,促进幼儿自主思考、分析和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以科学活动“保卫植物’”为例,当幼儿准备将塑料膜套在盆栽植物上时,有的幼儿提出了-个问题:“这样会不会影响植物生长?"看到幼儿不置可否,教师适时生成了反思活动。在初步的交流中,教师发现不少幼儿都认为菜园里也是这样做的,所以并没有什么问题。于是教师让幼儿再次去菜园观察,让幼儿注意到在菜园的塑料膜上留有气孔,并不是完全封死的。待幼儿凭借观察获得第一手经验后 ,教师再和幼儿共读《植物养护百科全书》,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在幼儿的疑难处介入,为幼儿的思维活动提供支架,让幼儿自主解决问题,有助于幼儿养成敏于观察、乐于思考的学习品质。
四、优化评价手段,深化内心体验
利用自然区开展的科学探究活动具有高度的灵活性,相应的评价手段也应当灵活多变,要能反映出幼儿在各方面的素养。幼儿园可以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指南》制订《幼儿活动观察记录表》,从认知、情感、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此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与此同时,教师要多在幼儿活动过程中捕捉具体事实,实施恰如其分的即时评价。如幼儿欣欣为了探究桃花花期的长短,使用一根绳子来给桃花做标记,以此保证每天观察到的是同一-朵花。教师评价:“欣欣考虑问题很全面,也很细致。”来自教师的积极评价可以强化幼儿相应的素质,促进幼儿在今后继续保持积极动脑的探究态度。此外,在分享阶段,教师可在回顾活动的过程中穿插自评与互评,以此促进幼儿巩固在活动中习得的经验。
结论:
综上所述,有效利用乡村资源开展幼儿科学实践活动,对开发幼儿思维、提高幼儿动手能力、提升幼儿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乡村资源设计出适合幼儿的科学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为幼儿的成长埋下科学的种子,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雪娟.浅析幼儿科学教育中教师的指导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6(10):37.
[2]刘晓晔,孙璐,王苗苗.幼儿科学图书出版现状与发展方向——基于3~6岁童书畅销榜的分析[J].科普研究,2016,11(05):90-96+101-102.
[3]胡芝玮.透过幼儿学习的特点看幼儿科学教育的实施[J].才智,2016(27):113.
[4]谢蕴.关于学前教育专业《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中物理知识讲解的几点思考[J].读天下,2016(18):287-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