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妹 闫永苹
摘要:我国的教育事业正处于不断发展前进的阶段,除了城市之外,农村的小学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小学语文识字量和语感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以重视,如何提升农村小学低段识字量和语感能力成为当务之急。学校推荐《日有所诵》作为晨读材料,本套丛书编选了适合儿童的,有节奏、有意韵、具有文学之美和自然之美的诗性文本,让儿童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激发语言潜能,提升语言素养和母语能力。童谣童诗、浅易的五言诗、晨读对韵等等,沿着这样的序列,缓坡而上,让孩子们在日有所诵中开启天赋之门。
关键词:诵读;小学低段;识字量和语感能力
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是重要的一项。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疏通字词,进而培养语感。第一课时主要是认字、读书,读清晰、读流利、读出情感,读书不能唱读,一个字一个字读,要读章节、人物语言,读出形式变化。第二课时在读充分基础上练说练写,练概括文章中心的能力,说跟文章中心相关的话。
什么是诵读?诵读就是深层次的阅读。身为小学语文老师,个人觉得语文是小学阶段最难科目。数学、英语只要认真听讲,把课本上的内容记熟,成绩都应该还不错。唯独语文,对于文章的阅读理解不是学生一朝一夕之间就可以培养出来的,需要长期的阅读做支撑,才能够在阅读一篇新的文 章时,也能够准确的理解作者想表达的意思。对于低段小学学生的语文启蒙来说,重点在阅读和表达,当阅读量达到一定程度,识字量就多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好了,语感自然而然也就提升了。我更愿对于小朋友的语文启蒙来说,重点在阅读和表达,我更愿意把他概括为三点:吸引兴趣,融入生活,培养习惯。
吸引兴趣:无论是阅读还是表达,都应该让学生觉得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阅读和表达其实并不孤立,在读的前中后都可以鼓励学表达自己的观点。老师在与学生共读的时候自己要保持兴奋的状态,有激情的老师才有可能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积极性。平时老师要多推荐书籍,与学生一起读书,分享心得体会,这样学生读书兴趣会更大。
融入生活:在阅读中,关注学生对汉字的敏感性。比如有的孩子在看到宣传标语时可能会问“这个是什么字?”这时候就自然而然进入到识字启蒙就好。总之在阅读中适当结合,在生活中进行认读,积累一的识字量也并不是难事。
培养习惯:学生的阅读习惯很重要,从小培养意味着它会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东西。从小培养阅读的习惯,长大了学习会非常省力。很多比较有挑战性的东西,因为习惯了,感觉不到难度。因为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是螺旋上升的。我们的学生每天诵读《日有所诵》从他们诵读大致的过程,我们隐约看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过程,从读字词,到读句子,从读固定的句式,到读多变的句式,从读单一的角色,到读多个角色,从读单线的逻辑,到读复杂的逻辑……这个循环上升的过程。
誦读对学生有什么益处呢?
有利于开发大脑:因为大声读实质是朗读者在自我欣赏自己的声音,久而久之,有利于孩子形象思维能力的自我培养。在诵读过程中,把文字变成了声音,并且伴之以节奏、韵律、形象、情感,使人进入了一种美的艺术体验,这就很好地开发和训练了右脑。
能改变孩子的性格:性格内向者往往发出的声音也很小,如果孩子都能坚持大声读课文及其他文章、书籍,很容易使孩子爱讲话,性格也就随之而变。
有利于改变自卑:大多数的差生的突出表现就是不会大声读课文,大声读不好课文,从大声朗读开始训练,许多差生能在读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思考力。诵读可 以激发激情提升自信心,反复诵读可以增加孩子的胆量,使孩子变得大气、大方、大样。特别是在集体诵读时可以相互壮胆,进而产生诵读的热情和激情。
有利于记忆材料:经常地大量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打开大脑表层到深层的记忆回路,记忆品质因而得到改善。深层记忆回路是和右脑联系在一起的,这个回路一旦打开就和右脑的记忆回路连接起来,生成一种优质“记忆”,甚至可以做到“过目不忘”。
结语
诵读有利于开发大脑,提升学生的记忆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识字量和语感能力。诵留下了什么?积累丰富的词汇,留下较好的语感,留下认识和情感留下初步书写、阅读能力、表达能力,留下兴趣和习惯。《日有所诵》精选适合于各年龄段小学生诵读的童谣、童诗、古诗、现代诗歌、散文诗等诗性文本,用于每日诵读。我将在课堂和生活中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将学生的阅读融入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情感和思想都在发展。要想给学生一杯水 ,我们先得 有一桶水。因此我要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和知识结构,提高业务素质,为学生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贾志敏.小学语文应该怎么教[J].海口,2008.
[2]于永正.我是怎么样教语文[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