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贤根 武美华
摘 要 为探索农村中小学和教学点在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助推域内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等方面的方法路径,浏阳市通过组建网络校联体,夯实组织保障、创设生态环境、构建推进模式,形成县域网络联校整体推进模式,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 网络校联体;三个课堂;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1)11-0008-03
0 前言
浏阳市地处湘东,面积5007平方公里,人口149万,辖四个街道办事处、28个乡镇。浏阳市现有中小学校385所,其中农村学校342所,100人以内的村小及教学点81所;在校学生19.6万人,在编教职工10 018人。市内农村学校点多、线长、面广,教育资源不优,教学设施不齐,师资力量薄弱,尤其是小学音乐、美术、英语等学科教师紧缺,村小及教学点存在开不齐开不足开不好课的问题。由于教研氛围不浓,教师培训机会较少、专业成长周期较长,导致学校留不住教師,教育管理、治理及均衡发展任务重、难度大。
为解决上述问题,浏阳市将网络校联体实践与“三个课堂”应用相结合,通过“三个课堂”[1]应用模式将网络联校覆盖全市所有农村中小学校和教学点,常态化开展网络教学、教研及教育管理等工作,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1 实施路径
中小学网络联校是指以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示范性和较强辐射性的学校为网络主校,以一定数量的农村薄弱学校或教学点为网络分校,通过网络共享方式组成的网络校联体[2]。网络校联体与“三个课堂”的结合是为了借力互联网技术,充分发挥名师、骨干教师优质资源优势,将优质教育资源、教学教研模式同步输送到结对网络分校,实现课堂教学同步实施、教师同步研修、教学资源同步共享,除解决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的开课问题外,还可以在学校之间进行理念共享、资源共用、优势互补、合作共进,有利于促进办学水平的提高,实现管理水平的突破。
1.1 提高认识,夯实组织保障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显著特征,是“教育现代化2035”的重点内容和重要标志[3]。浏阳市先后以政府名义出台《加快建设教育强市 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教育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智慧教育行动计划》等文件,明确以教育信息化为抓手,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确保教育“三个优先”。成立以分管教育副市长为组长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信息化工作,下设信息化办公室负责全市教育信息化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及应用推广等工作,明确各学校主管信息化副校长担任首席信息官,为教育信息化推进提供组织保障。
1.2 区域推进,创设生态环境
浏阳市高标准完成“三通两平台”建设,全面建成教育城域网,实现“双网全覆盖”,多媒体“班班通”设备覆盖率达100%。全面推进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精心打造12所未来学校,运用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支持环境,借力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对教学行为数据进行分析,精准助力教育教学和教研教改。建设了“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浏阳智慧教育云平台”,形成了资源中心、应用中心和大数据决策与指挥中心,初步实现了教育资源、教育管理、教育服务以及教育大数据的智能化应用,为区域推进网络联校工作构建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1.3 统一规划,构建推进模式
探索构建县域网络校联体整体推进模式,是为了充分结合浏阳点多、线长、面广的乡村教育特点,具体方式为“六个统一”。
1.3.1 统一建设标准 浏阳市网络联校主、分校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音视频互动设备,如录播教室、视频会议系统、“班班通”设备等,通过硬件或软件模式接入统一的教学管理平台。网络传输采用教育城域网,主校教室参照简易录播教室建设,分校教室充分利用现有“班班通”设备加上音视频终端实现教学互动。技术模式采用录播教室和视频会议模式为主、软件互动模式为辅的混合模式,操作简单、延时低、建设成本相对较低,教学效果良好,适合农村学校较多的区县推广应用。
1.3.2 统一开课模式 浏阳市网络联校主要采取同步互动、同步直播、异步点播三种应用模式。其中,专递课堂采用“1+3”同步互动模式,主讲教室为无生模式,主要针对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缺少师资、开不出开不足开不好国家规定课程的问题;名师课堂采用“1+5”同步直播模式,主讲教室为有生模式,主要针对教师教学能力不强、专业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通过组建网络教研共同体方式,发挥名师名课示范效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名校网络课堂采用“1+N”异步点播模式,以城镇优质学校为主体,通过云课堂系统性、全方位地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在域内共享,满足学生对个性化发展和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1.3.3 统一教学要求 为切实保障教育质量和效果,浏阳市对网络联校教学工作进行了统一规定。在操作规程上,统一制定《网络联校教学规程》《教学设计样表》《网络联校主讲教师和辅助教师岗位职责》,从教学、管理、指导、技术、合作等方面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在师资配备上,督促主校调优配强学科教师,充分发挥名师、卓越教师和骨干力量作用,组建教育教学、课改教研、技术支持等团队,凝聚集体智慧和团队力量,精心设计并上好每一节网课。在教学管理上,将网络联校工作纳入学校教学常规管理,要求主、分校共同制订教学计划,主、分校实行统一课表、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学进度,形成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常态长效机制,抓实主、分校双向备课、课堂教学、教学反思、定期走教、教学评价等关键环节,不断完善网络联校常态化应用模式。
1.3.4 统一管理平台 浏阳市网络联校管理平台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兼容性和扩展性,能支持手机、平板、PC等多种终端及所有音视频设备的接入,能对教育教学实行统一管理与调度,实现网络巡课、在线教研、视频存储与点播服务、互动教学统计分析等功能,支持一键排课、一键开课及“1+N”和“N+N”同时开课互不干扰,并能将基本信息和应用数据汇聚到省、市网络联校管理平台,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1.3.5 统一维护保障 农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普遍存在没有计算机专业维护人员,教学中若出现网络或设备故障,网络教学将被迫中止的问题。浏阳市创新运维管理机制,采取由长沙市教育局统一购买运维外包服务和由辖区中学统筹管理维护相结合方式,其中网络联校设施设备维护全部采取外包方式,学校网络及其他信息技术设备以初级中学为单位,由中学计算机专业人员负责管理维护,确保网络联校工作的正常运转。
1.3.6 统一考核评价 浏阳市不断健全运行机制,把网络联校纳入日常教学管理体系进行统一管理与调度,明确三种不同应用模式的工作要求、操作规程及课程安排,制订操作性强的考核方案,成立专家指导团队,设立专项經费,明确线上互动次数、线下交流活动内容等要求,增进师生情感交流和人文关怀。明确教师在网络联校中承担的教学和教研任务纳入工作量计算,并在绩效考核、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
2 实施效果
浏阳市立足县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借助省内外优质教育资源,精准施策、融合创新,促进网络校联体的创新应用,先后获评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县(市)”“农村网络联校群建设实验县(市)”“县域网络校联体试点县(市)”“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试点县(市)”、长沙市首批“智慧教育示范区”优秀创建区域等,人民路、浏阳河、黄泥湾等三所小学获评省级“示范性中小学网络联校”。相关做法在中央电教馆组织的“三个课堂”湖南区域研讨会上进行了经验介绍,并被《湖南卫视》《湖南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
2.1 优化了教育资源供给
2.1.1 促进域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 与长沙市育英小学等八所名校结为网络联校,实现“上联名校、下联村小”县际资源共享。
2.1.2 促进系统化备课资源的汇聚 统一采购“智学网”“学科网”等教学资源,通过搭建本地资源平台,组织名优骨干教师分学段、学科、学期、章节上传教学资源,通过众筹方式每日更新完善资源库。
2.1.3 激发本土资源开发的热情 与本地融媒体中心联合开发本土资源,组织名师、骨干教师录课上传到资源平台,通过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发挥名校、名师辐射引领示范作用。
2.2 促进了区域网络研训
2.2.1 组建智慧教育讲师团 通过讲师面向全市中小学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应用培训,每季度定一个主题,开展智慧教育相关培训应用推广活动。
2.2.2 利用智能技术诊断教学,支撑教研教改 通过引进教学行为分析软件,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基于大数据的精准诊断和分析研究,帮助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行为,强化教研支撑。
2.2.3 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步伐 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网络校联体参与在线教研,每周规定时间分学科和时段定主题开展网络教研活动,减少路途奔波和交通费用,提高教研的针对性,营造浓厚的线上教研氛围,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3 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2.3.1 强化了区域教学管理 浏阳市通过网络校联体进行远程互动教学、在线教研、视频会议、网络直播、资源汇聚等,教育局和督学责任区通过平台可随时在线听课、巡课、评课,进行区域教学管理,校联体内实现理念共享、资源共用、优势互补、合作共进。
2.3.2 促进了区域教学互动。浏阳市要求专递课堂主持学校除按课程标准正常开设音乐、美术、英语等课程外,每年还必须两次到达结对教学点与学生见面了解学情,与分校教师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并现场组织1~2堂教研课;要求名师课堂主持学校除了完成在本校组织的10堂教研课外,还要指导校联体内的其他五所结对学校开展磨课、研课活动,通过区域互动促进全市教师整体水平的提升。
2.4 深化教育评价改革
网络校联体建设是基础,常态化应用是关键,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浏阳市改革完善了中小学办学水平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实施初中辖区小学捆绑评价和激励评价制度,即由各督学责任区为所有网络联校主校安排对应帮扶其所在初中辖区内的其他薄弱学校(即网络联校分校),原则上帮扶和被帮扶均应做到全覆盖。网络联校主校的最终评价结果构成:本校评价分×80%+所有被帮扶学校评价平均分×20%。形成优校带弱校、区域一盘棋的发展格局,促进全市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3 结语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浏阳市将进一步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持续优化教师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不断提高网络联校在“联建、联用”“联教、联学”“联研、联训”“联管、联治”等方面的融合应用与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EB/OL].
[2020-03-05].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2003/t20200316_431659.html.
[2]关于2015年度“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十百千万工程”评审结果的公示[EB/OL].[2015-06-05].http://jyt.hunan.gov.cn/sjyt/xxgk/tzgg/201701/t20170121_3952525.html.
[3]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2018-04-18].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