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运用评价,促低年级学生数学思考

2021-09-22 02:12吴圣娟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过程评价

吴圣娟

摘 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他们实现“真”学习,就需要他们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了解自己的不足时,才能更好的学。作为教师,我们要让学生“真”学习,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而评价在数学的教学中,就能很好的帮助学生,给与他们指引,实现真学习。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巧妙运用好评价,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更好地学,这就成了我们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评价真; 全面评价; 评价活; 过程评价; 评价准; 评价新; 本质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11-041-002

评价有助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真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好的评价可以助力学生深度思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我们教师要思考:如何用评价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如何用评价给予学生指引,如何运用评价帮助学生反思自己不足等。因此,评价是我们帮助学生实现真学习必须研究的课题。

一、评价的不足

在自己的教学和听课研讨的过程中,我发现现在教师在教学中的评价有很多不足和不妥之处,这些评价不但不利于学生的学,也不利于教师的教,值得我们大家深思。以下是在教师在运用评价中的一些不足之处:

1.评价过于简单,没有实际意义

教师的评价是对学生回答和表现的反馈,应该是可以让学生感知到,并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认可和指导,帮助学生思考的一种行为。平时教师们在评价学生时,评价的方式比较单一,主要以简单的语言评价为主,寥寥几个字,老师的评价很敷衍,就是最简单的“说得真不错”、“你们真厉害”。学生对这类过于简单、浮于表面的评价已经不能激起他们的动力,只能让学生变成“温水”。已经“免疫”了的学生不会因为这几句话感到高兴、兴奋,也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不能激起学生的再思考。

2.评价缺失严重,错失感悟良机

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中可能都藏着可以利用的、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的时机。但是,这些时机,往往被老师有意无意的忽略或无视,特别是当学生发生错误或提出异议的时候,教师为了将教学过程按计划顺利地进行,尽快的完美的结束这一环节,不想“节外生枝”,影响教学进度,教师就会选择被忽略和无视。没有把握时机,利用教师的评价来引导学生,可以说是错失良机。因此,评价的严重缺失,使得学生的数学思考受限。

3.评价语言不当,伤害学生自尊

教师在教学中,当课堂中发生“突发事件”、有学生捣乱或学生说出天马行空的答案时,可能有的老师会很气愤。由于学生的这种行为,打乱了教学设计中的流程,教师可能就会说出一些不恰当的评价甚至是一些讽刺性的评价,或者是用冷处理,不予理睬。这些评价或是无视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以后不敢在课上发言,也不敢再举手回答问题。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这些同学的学习热情肯定就不高,对这位老师的课也会有反感产生。那么,长此以往,学生可能会出现厌学的现象。

二、评价的巧用

面对教学中评价的不足之处,我们必须加以改正和研究,那我们教师到底应该如何巧用评价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下手:

1.评价“真”,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评价

现在提倡学生“真”学习,要让学生真的动起来、学起来。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老师的“真”评价进行指引和辅助,并且每次评价要落到实处,真真实实地贴近每一个学生,避免华而不实。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作为老师每个人都要关注到,才能让学生达到真学。因此,这里的评价“真”是要让评价落到实处,让评价有的放矢,并且关注的面要广。这就需要老师要关注每位学生,重视对每一位学生的评价,对他们在课堂中的表现和发言及时的进行适当的全面的评价,帮助全班学生了解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根据实际情况改进学习方法方式、及时感悟认知和拓展思维。要给每个学生做好评价,就需要教师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个细微表现,抓住时机、难点,及时地给出评价、加以引导。

以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上《乘法的初步认识》为例,在学生了解了“几个几相加”的概念后,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在教学中可以设计:学生用小棒代替钢笔来摆一摆10支钢笔,都用上,每堆摆的一样,可以怎么摆?在这种学生操作环节,教师就可以在巡视的过程中,关注每组学生的操作过程和他们的参与情况,当有学生出现:“我摆了三堆,每堆3支”的想法时,老师就可以及时以提醒的口吻,说出对学生的评价“我们读题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哦,要找到关键的字词,你能再为大家读一下题目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你觉得你的分法对吗?”。在让这位学生再次读题中,发现自己的错漏,及时发现及时改正。如果学生没有发现,可以再让学生各自读题,并追问:你有什么新发现吗?你们能给这位同学一点提示吗?要注意些什么?相信在这样的引导下,这位学生就会发现自己读题时的不细心,反思自己,同时又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当然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关注到每个学生,并及时给予他们评价的指引,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肯定会更轻松。

2.评价“准”,关注学生学习本质的评价

学生的学习本质就是学会获取知识,能够利用所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教师的评价要为学生的学进行指引。当他们在学习中遇到阻碍是,及时合理的运用评价让学生达成知识的获取和运用,并让学生在老师的评价中更好的获得课堂教学的知识点,为更好的教学提供帮助、提供助力。当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提出想法或回答问题时,我们教师的评价语要精准到位,给予恰如其分的評价。评价要体现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用评价语言进行精准、到位的小结、提升,语言不能复杂难懂,能让学生清楚的感知老师评价的意思以达到促进学生进步的目的。只有教师的评价做到“准”字,才能更好地让学生的学习更扎实、更轻松。

以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上《乘法的初步认识》为例,在拓展练习中可以设计第二组有9人,2人是同桌,问学生可不可以用“几个几相加”表示;当学生发现第二组比10人少了1人,比8人多了1人,只有9人,不能用5个2相加来表示,有学生就断定第二组的人数不能用乘法表示。学生这样的反应,说明他们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不足,只局限于几个2想加。因此,教师也要利用机会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及时发出问题式评价“第二组有9人,真的不能用几个几相加表示吗,确定不能列出乘法算式吗?但是我刚才听到了不一样的声音,有人说可以,为了尊重这位同学的意见请大家在小组里讨论讨论,可以在纸上画一画、圈一圈”,相信在小组成员的各抒己见下,肯定有同学表示可以用乘法。在这样的评价和操作之后,将困住学生的几个2相加打破,让学生发现不能用5个2相加和4个2相加表示,但是可以看成9个1相加,也可以看成3个3相加。这种找准时机,利用评价准确的帮学生指引的动作,就能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本质内容。

3.评价“活”,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评价

现在的数学教学不再是照本宣科,不再是老师灌输,不再是学生记学生背,也不再是只关注学生结果,更多的是关注学生怎么样一步步通过探索获得知识。数学学习中很多知识点光靠老师讲解是不够的,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小组合作来加以辅助,从而获得新知识。所以,现在学生的学习是“活”的,那教师的评价也要是“活”的。教师不要只对结果做简单评价,要重视学生在“活”的环节中的表现,给予学生过程性评价,在关注结果的同时,更重视过程中的表现。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学生成功获得结果和失败的原因,才能及时地有的放矢地引导和指正。在学习过程中、小组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和失误,及时运用评价,给学生恰当地指引,并可以通过过程中的发现,用问题式评价让学生反思自己失误的原因,自己发现问题,及时改正问题。

以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上《乘法的初步认识》为例,在学生操作过程的环节设置,让学生用小棒代替10支钢笔来摆一摆,都用上,每堆摆的一样。在这个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需要收集每位学生在其中的做法、表现、小组交流、小组合作等情况,并针对性地进行评价。如在活动中发现某组学生在各做各的或只顾讲话没有完成布置的任务等情况,就可以利用活动中表现优异组来分享自己的活动和操作中的心得。紧接着老师给予评价:“怪不得你们的任务完成的这么好,原来你们是这么做的呀。要得出正确的结果也不是这么简单呢,需要大家静下心来一起合作、一起讨论、一起研究的,在这个过程中要认真思考、认真听、积极辩论,最后才能得到想要的结果。你们跟他们组比一比,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你们都做到了吗?”在评价的过程中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让他们感知自己的不足,開始自我反思,成为更好的自己。

4.评价“新”,关注学生差异的表现评价

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他们在学习上有着多多少少的差异。面对不同的学生,在评价时,也要不同。这里教师评价的“新”除了要有新意之外,更重要的是要针对每个学生,考虑到他们差别,给予适合他们的“新”评价。这些“新意”能激活课堂气氛,让优秀学生和学困生都有收获,都有成长。如:当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时,有题目错误需要改错时,可以评价“老师相信你们都是火眼金睛,但是每个人都有马虎的时候,怎么样才能避免马虎呢?你们能够找到自己的‘毛病吗?”;当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有学生反应个别组员在活动中帮不上忙,不想跟他同组时,可以评价“你们知道‘一根筷子易折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两个典故吗?你们知道这两个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吗?所以,大家一起努力,共同合作就能把问题解决。”;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大胆将答案和思路告诉我们时,可以评价“你们都是老师的小智囊,都爱动小脑筋,相信以后的数学学习中你们肯定能好好合作,老师为你们点赞。”……

以三年级下册的《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时,学生上学期已经对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的几分之一有了认识,在学习新内容时就带来了认知反迁移,当出示将6个桃平均分给两只小猴,每只小猴得到这盘桃的几分之几,学生的答案有:六分之三、二分之三、二分之一。出现这样的答案是因为学生对一个整体的概念还没有感知,对分母上的数字代表平均分的分数、分子上的数字表示其中的一份还是几份掌握不够。这时教师就要及时评价,引导他们。于是我立刻问“你们是怎么得到这个分数的,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当写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后,我立即追问:分母上的数字是怎么来的,表示什么?分子上的1是怎么来的,表示什么?通过追问式的评价和引导性的评价,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加深对分数每部分数字由来的记忆,巩固分数的意义。同时在学生讨论、争论和相互补充中让学生发现“6个桃平均分给两只小猴,每只小猴得到这盘桃的二分之一,让学生扎实的掌握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作为一名低年级的数学老师,我相信只要通过巧妙的、恰如其分的运用评价,一定能激发低年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我们一定能让学生爱上数学,一定能用评价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学习变得更轻松、更快乐!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D]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刘艳萍.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类型及效用[J]新课程·综合,2010,05

[3]王少非主编.课堂评价[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过程评价
基于过程性评价的《结构力学》考试方法改革初探
高校电类基础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改革研究
信息技术条件下“合作式学习”在高校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巧用过程评价破解体育教学难题二三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过程评价技巧的探究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评价
基于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的四点五步教学模式研究
谈如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项目化设计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