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阳 万优艳
摘 要: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获取知识以及形成各种能力最主要的途径。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其自我发展具在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为广大教师就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出了相应地具有可操作性的策略:教师要加强自我学习和对学生创新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要加深对教材的创新挖掘;教师要重视师生互动,开展合作学习;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实施探究式教学;教师要善于运用变式,一题多解进行教学。
关键词:课堂教学;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11-019-002
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使得各国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众所周知,人才的竞争是一切竞争中的核心。高素质的人才势必能够增强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不论是小学、中学乃至大学的教育,都是着眼于培养公民的素质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曾提到数学教学要使得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做到使不同的人在數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则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推行素质教育。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养成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对于人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课堂是师生与生生互动的主要媒介,通过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能够事半功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要注重采取适宜的策略,接下来本文将对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体策略进行分析。
一、教师要加强自我学习和对学生创新学习方法的指导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教师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此,教师要具备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虽已具备了广博的知识,但在科学技术水平高速发展的时代,知识是在不断更迭的,没有一成不变的知识,更没有能够使人终身受用的知识。教师要教给学生的并不仅仅是书本知识,关键在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必须紧跟时代的潮流,不断地更新知识、充实自己,才能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一定的提升。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创新学习方法的指导。为此,教师应教给学生能够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且要将这些方法的指导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学习和运用时能够融会贯通。同时,教师也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人状况及时地有针对性地指导,使学生能够创造性的运用所学知识。学生只有通过自主地学习知识是如何发现、产生和发展的整个过程,才能建构起自身的认知结构;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知识是富有创造力的,是“活”的知识,才是有助于学生提升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
在指导学生的创新学习方法上,教师须注重策略,讲求教学艺术。例如,当学生遇到不会的题目向教师请教时,若该题题目简单且课上已多次强调,则可以在适当地提点后让学生自己再思考,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呢?遇到类似地问题还能不能用这些方法呢?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逐渐具有创新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师要加深对教材的创新挖掘
教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的是基本的内容,教师必须充分挖掘和理解教材,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创造性地整合教材,并精心设计教案,认真推敲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以及课堂上可能会发生的“意外”,巧妙地在数学教学中与相关的学科相融合,创造性的进行课堂教学,以身作则,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材是专家和一线教师们精心编写出来的,它的每一部分都是有用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份最基本的资料,认真研究挖掘教材的每一部分。
虽然教材会不断地更新、再版,但再版的教材中只是更改了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案例,关键性的、本质的知识是没有变化的。那么根据不同时期的社会要求,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以教材为主,授课时也常按照教材中所给出的顺序进行,偶尔有教师会引用课外的知识作为情境引入,或选择其他方式(如指导学生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或变换教材中知识呈现的顺序进行教学,这些都是教师对教材的“再处理”,是对教材的一种创新挖掘。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的第一节内容中,“阅读与思考”部分给出了三种勾股定理的巧妙证明方法:传说中毕达哥拉斯的证法、弦图的另一种证法以及美国总统加菲尔德的证法。教师可以在进行讲解后留给学生时间阅读这部分的内容,让学生思考与实践,思考借助于这些几何图形如何证明勾股定理,并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这对八年级的学生而言是一次尝试,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的成就感也能够促进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在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与沟通的能力,又为学生之间提供了相互学习的机会。因此,正确合理地利用教材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三、教师要重视师生互动,开展合作学习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仅仅停留在“问”和“答”上,整个教学过程显得枯燥、乏味。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广大教师对师生互动有了新的理解,课堂上只有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的情况有所改善,教师会借助良好的教学情境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在课堂上,教师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有限,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往往也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一位学生的观点能够引发出其他同学的见解,能够引导他人从新的角度看待问题,这些同学的新见解又可能激发更多同学的新见解,同时还能够反过来影响原先的观点。这样循环往复,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就能得到快速地发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学生集体参与学习的主要平台,也是学生自我管理的主要手段和主要形式。不论是简单的内容还是较为复杂的知识点,教师都可以适当地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教学。
以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几何图形”为例,不难发现,这部分的内容比较简单,主要以学生的观察为出发点,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的含义。因此,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身边的几何图形用于课堂分享,通过课堂探讨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既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发现身边的数学美,又能使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索、获得学习的乐趣。
四、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实施探究式教学
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必须教给学生掌握认识数学的一般方法,“主动探究”正是学生逐步获取、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1]。可以说,在数学学习中我们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知识,都是我们需要探究和解决的问题。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是优质课堂的基础,它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乐趣。因此,教师要精心创设具有趣味性且能够进行探究的学习情境,给学生提供进行探究实践的机会。
探究式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教材作为基本的探究内容,以学生生活的环境和生活实际为具体探究对象,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方式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的一种教学形式[1]。这样的教学形式能提供给学生发现问题、质疑、探究、讨论和表达的机会,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例如在进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在进行基本性质的教学后,学生已经掌握了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等于其对应边的比、对应高的比,那么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这部分的知识就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教师在课堂上只需给出适当地提示,学生便能够通过自己的探究得出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其相似比的平方这个结论。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整个探究过程的理解与记忆,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并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在经历了自主探究后,学生还能够将这种探究学习迁移到其他知识、学科的学习上,从而真正获得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五、教师要善于运用变式,一题多解进行教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知识与经验都需要通过实践进行检验。数学学科知识的“检验”以解题居多,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教学时将教学的重心放在习题的训练与讲解上。这样培养的是学生的“做题能力”,而不是实践能力,扭曲了实践能力的本质。
变式教学是指教师对命题进行合理的、有目的地处理与转化,也就是说教师可以通过不断地改变和转换问题中的条件、结论、内容以及形式等,让学生掌握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2]。具体地,可以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举一反三等方式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形式能够使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变式教学还能够指导学生从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问题,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师在注重问题解决教学的同时也要利用好解题教学,采用形式多样的解题教学形式,这样既能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又能很好地对他们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进行培育。尤其是对于一些计算量大、容易出错的题目,教师要着重讲解,讲清楚易错点和重难点。
例如,函数的值域(最大、最小值)的专题学习。在高中数学中函数是重要的知识点,也是着重考查的知识点,是高中数学中的重难点。对于那些带有根号的复杂混合函数的值域求解學生的错误率往往很高,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要注意尽可能地通过变式使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
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与“实践”。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实践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媒介。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将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肩负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魏运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
[2]龚健良.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