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燕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小学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往往较差,虽然小学生拥有较为丰富的日常生活体验,但是却无法将心中的所思所感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导致其在面对语文作文教学时无话可说无题可写,就逐渐放弃了小学语文作文学习。鉴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的主观思维融入教学活动,在作文写作中充分地表达个人的想法与情感;还要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全方位地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
一、由兴趣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最有效方式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年龄偏小,学习的动力,往往出自个人的兴趣本能,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學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例如,在描写景物或动物的习作教学时,学生对于这种类型的题材相对较为熟悉。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这类文章时,可以先引导学生阅读这一类型的教材。如《冬日》一文,作者笔下的冬日甚美,无论山、水、阳光,无不浸润着诗情画意,使得作品更具神韵和美感。文章采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描写的景物不仅形似,更加神似。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与写作话题相关的视频或者图片,利用影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根据刚才所看到的影像内容,思考自己最喜欢什么动物或者哪一种植物,并且要求学生写出喜欢它们的原因。这样,学生就会根据教师提出的教学问题产生联想,在脑海中形成了一定的写作素材。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教师要将学生的主观情感与思维融入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产生写作素材,学生有话可说。这样,课堂气氛就会非常热烈,也就提高了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效率。
二、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提炼素材
文章写作要求学生拥有丰富的生活素材,教师执教中,要引导学生将生活中遇到的丰富素材进行整理和总结,用于文章写作。
例如在写作《我最喜爱的运动》时,教师可以在课程规划中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参与的体育运动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学生在写作时,教师先对作文的内容和结构做出简明扼要的描述。首先为学生讲解文章的基本构成,在文章写作中按照教师提供的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进行文章内容补充,将自己在日记中记录的运动内容进行扩充,完成作文写作。
培养学生的日常观察习惯并不是一时一刻就可以完成的。教师要在教学中进行长久的引导,除了课堂教学以外,在语文教学中,讲授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有关的课文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实际观察这些内容,使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学会观察,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而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科学有效的观察方法。
例如,在描写周围熟悉的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首先确定观察目标,随后通过仔细观察,找到观察目标的特点,以及最能吸引人的地方,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体验获得更多的写作素材。当然,也可以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写作观察日记,写出自己在生活中的新发现和新事物,可以不对字数和次数进行限制,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写作。这样的教学手段,在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阅读与写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教学内容。阅读也是为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有效方式,但是当前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将学生的学习范围限制在语文课本中,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有效的开发,也就无法提高小学写作教学效率。
教师首先应当从课外阅读入手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处理好读写的关系,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来规划教学步骤。教师要为学生拓展课外阅读范围,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去选择阅读素材,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为学生提供接触更多的写作手法的机会。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选择多样化的课外阅读素材,提供给学生自行选择,这样,就能更好地把握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教学走向。而在学生阅读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如果读到一些精美词句段落就摘抄记忆下来,以此提高作文的质量。如果学生在阅读中发现了一些与自己看法不同的地方,则应当及时将个人的想法记录下来。而每当学生完成课外阅读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出对自己阅读内容的读后感,或对文章故事进行改编或续写。这样,就能为语文作文教学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写作方式,使学生有话可说,有题可写,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要提高教学效果,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实际生活积累写作素材;还要利用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最终达到不断强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