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堂开发 从“执行教案”走向“动态生成”

2021-09-22 01:43陆菊娥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刘伯承沃克教案

陆菊娥

布鲁姆指出:“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如今的课堂正显现出刚性向弹性转变的趋势,更关注过程和体验,关注过程和体验中即时生成的东西。在动态的生成过程中出新思想、新创意。”因此,课堂教学不再是按部就班地根据老师的预设进行,更应立足课堂的开发,从“执行教案”走向“动态生成”,不断有效反馈,适时调控。如此课堂教学必将会因生成而变得分外精彩。

一、在学生的需求中生成

从本质上说,老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课堂教学应是一个建构过程,通过创设真实的、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与问题情境,驱动并支持学生的探索、思考与创新。当学习过程演变成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时,学生会自我研读文本,提出问题,回答问题也会多样化。此时,课堂不再是简单演绎教案的舞台,而是根据学生的需求,“顺学而导”“以学定教”。

如,教学《军神》时,在课始即放手让学生充分读书并自由提问,再根据学情相机“锁定”研读专题,之后的教学过程则有学生的问题“派生”。请看片段:

师:大家很会读书,一下子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现在请你选择一个你认为最有价值的问题,带着它研读全文,相信你一定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先自我研读,再小组讨论。

(学生默读思考、讨论;老师巡视、指导,参与其中。)

师:刚才老师发现好几个小组都在研读“为什么沃克医生说刘伯承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堪称军神”这个问题。谁先来交流下。

生1:我从第16、17两个自然段中体会到刘伯承是一位“军神”,因为他在手术台上十分坚强。

生2:我从“‘你是军人!沃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看出刘伯承不仅是军人,还是军神,因为他如此从容镇定。

师:你们能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来谈感受,特别棒!

生3:刘伯承“居然”把崭新的白垫单都抓破了,从这个词我看出刘伯承很疼很疼,越来越用劲,最后竟抓破了白垫单,可见他多么坚强。

生4:我从“双手颤抖”“汗珠滚滚”体会出沃克医生的手术进行得非常艰难,也反衬出刘伯承忍受的痛苦之大。

生5:开始沃克医生目光“冷冷”到“愣住、惊疑、柔和”,是刘伯承坚强的意志才会使沃克医生发生这样大的变化。……

师:无论是写沃克医生还是刘伯承,都让我们感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难怪沃克医生说——

生齐: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

当然,学生学习需求的价值有大小之分,不能简单地置学生的“无价值”问题于不顾,老师要善于引导和筛选。

二、在文本的多元解读中生成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有思想的个体,对于文本都有自己的独特体验。文本的多元解读,在课堂教学中,会引发学生不同观点的碰撞 ,發出“不同声音”。对一些“杂音”,老师要分辨对错;对一些“高音”,要分清认识水平的高低;对一些“奇音”,老师要善于觉察出独特与新颖。

一位老师上《坐井观天》时的课堂片段如下:

师:读了这篇课文后,你觉得小鸟和青蛙谁说得对?

生1:小鸟说得对。

生2:小鸟和青蛙都说得对!(众生笑)

师:(走近学生,面露疑惑,但随即微笑)你这样说,肯定有你的理由,请说一说你认为青蛙说得对的依据是什么。

(生一时兴奋起来……)

此时,老师灵活地把握住这一美丽的“生成”,由“愕然”到会心的“微笑”,没有断然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青蛙说得对的依据是什么?再次引导学生研读文本,看看文中青蛙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此时学生有了新的学习挑战,不由自主地产生疑惑:文中的青蛙究竟错在哪里呢?这时,老师再次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对成语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同时,从文本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实际,探究自悟平时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像《坐井观天》中的人和事,从而让学生真正明白“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人生哲理。

三、在平等的对话中生成

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每个学生都具有主观能动性,个体积累的知识、经验都不同,这就需要营造一种和谐开放的、充满生机的课堂氛围。老师应在学生积极思维、自主探究中,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处,“倾听文本的声音,触摸作者的心灵,体验文本的情境和情感”,在学生惊喜地发现中,在情感的共鸣中,在独特的感悟中,与文本、作者进行心与心的对话。在敞开心扉的对话中,学生生命的灵性在课堂中闪动,从而实现学生对文本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实现学生的自我超越。

在课堂“平等对话”中,学生充分自主,全心投入;老师耐心聆听,在对话中生成,在生成中引导,在引导中感悟。比如,教学《北京的春节》一课中的片段:

师:同是热闹,但闹中各有不同。老舍的文字中有画、有声、有色、有情。请你用心读一读、想一想,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日子,在关键词句旁写上批注。

师:谁最喜欢除夕?来交流下,你捕捉到了哪些人们活动的画面呢?

生: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吃团圆饭、守岁。(生即机说道)

师:你真会读书,找到了这些画面。

师:老舍是怎么写出这些画面的?一起读读这些短语,你发现了什么?

(生读词语,随机说动词。)

师:是呀,作者就是用了这些动词,让画面生动形象起来。

师:你从这段文字中捕捉到哪些声音、色彩、味道呢?

(生随机说听到的各种声音。师因势利导,重点指导理解有关词句,如“日夜不绝”等。)

……

以上教学,老师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不受教案的牵绊。老师、学生在平等的对话中,巧妙地把“预设”和“生成”融合起来,让学生自读自悟,充分讨论交流,现场捕捉,创设了一个“你从老舍的文字中捕捉到了哪些画面、声音、色彩、情义”的开放性问题。学生借助文本语言,唤醒已有的积累,思维得以自由驰骋,从而加深了对文本的感悟、理解、内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动态生成必将越来越受到重视。还课堂本来的真实面目,构建精彩的课堂,需要老师在课堂中不再是机械地执行教案,而是在学生的需求中、在多元解读中、在师生平等互动中,灵活机智地生成、调整、创造,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生成,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正如钟启泉说的:“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也不具有生成性。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的生成过程。”

猜你喜欢
刘伯承沃克教案
《立定跳远》教案
未来科幻城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世上最美丽的吻
世上最美丽的吻
《半张纸》教案
刘伯承治校三法
刘伯承带兵思想探讨
刘伯承过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