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燕
摘要:读后环节作为“三段式”阅读教学方法中的重要一环,是有效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环节。通过转变文本体裁、概括文本内容、强化文本主题和“写画”文本要点四种策略进行文本重构,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逻辑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读后活动;文本重构;思维品质;小学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7B-0083-05
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思维品质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養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文本重构是基于教材和学生特点而采用的富有创造性的文本处理方式”[1]。小学生对语篇内容的感知能力较弱,尤其是对内容繁复、结构复杂的语篇。教师在阅读课读后环节中,要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对文本进行重构,形成新的文本,以引导学生巩固语言知识,提升语言能力。读后阶段重构的文本通过对文本内容进行二次梳理,以新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是对原有文本的一种改编和改变,对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发展学生的思维都有很大帮助。
笔者结合在听课和研讨过程中的实践,谈谈如何在读后环节利用文本重构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转变文本体裁,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译林版小学《英语》(下同)教材中有Dialogue(对话)、Text(篇章)、Chant(歌谣)或Rhyme(韵律)等体裁的语篇内容。在读后环节,教师可以将文本内容迁移到不同的文本体裁中进行再现,通过形式的转化,增强学生思维的活跃度,发挥学生创造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一)对话改编为篇章,梳理文本内容
小学英语教材中的对话文本常围绕某一个话题开展角色间的问答。在读后阶段,教师除了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巩固故事内容外,还可以将对话内容进行梳理,将零散的问答整合在一起,形成新的独立语篇。再让学生以第三人称叙事的口吻,结合板书、课件等,进行文本内容的复述或汇报。
如四年级上册“Unit 5 Our new home” 的“Story time”板块是Su Hai、Su Yang和她们的妈妈之间为找寻各自物品而展开的对话。在读后阶段,教师带领学生先将原文中的物品和所在房间信息进行梳理,完成短文填空;再让学生用第三人称对文本内容进行复述汇报。
S1: Su Yangs hat is in her bedroom. Su Hais skirts are in the living room, on the sofa. Su Yangs white cap is not in her bedroom. Its in the kitchen.
学生通过转换人称,理清了对话中各个人物对应的物品及物品所在的位置。虽然是文章内容的再现,但这一改编、整合过程不仅实现了文本再构,而且帮助学生实现了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转化,大大增加了学生思维的灵活程度。
(二)篇章改编为对话,丰富语言输出
小学高年级教材中的文本更多是以篇章为主。为了丰富读后阶段的任务活动形式,教师可以辅助学生将篇章重构为不同角色之间的对话,让学生开展小组对话和表演,丰富语言输出,增强文本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如六年级上册“Unit 2 What a day !”的“Story time”是一个叙事语篇。在读后阶段,教师设计了“Make an interview”的任务,学生四人一组,扮演记者,对Yang Ling以及她的小伙伴进行上周日一天活动的采访,提出诸如“What did you do last Sunday? ”等问题。同时,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对话所匹配的情境进行一定的语言发挥,融入个人的一些应景而生的想法和情感,进行提问和回答,如“How do you think of your Sunday trip?”。也可以使用评价性的语言“What a day! Its a great day.”等增加话轮,发散学生思维。
在将篇章改编为对话的过程中,新的语言不断产生,甚至会生成一定的延续性文本内容。学生在重构文本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丰富自己的语言输出;同时,因为个体角色的带入,学生能更好地融入语篇情境中感悟语言魅力,思维的灵活性得到进一步锻炼。
(三)创编歌谣或韵律,增强语言趣味性
“小学生爱唱,爱表现。而Chant和Rhyme类型的歌谣,以其精简的内容,明快的节奏,优美的韵律,丰富的情感等显著特点,深受学生喜爱,被广大英语教师作为重要语言活动运用在课堂教学中。”[2]教师在读后阶段设计基于文本的歌谣或韵律任务,在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有利于巩固他们对语言的认知。
如在三年级下册 “Unit 4 Where is the bird?”的“Story time”板块的读后活动中,教师根据故事内容,带领学生创编了一个歌谣,对文本故事进行巩固。教师先将部分文本改编成歌谣,挖空关键单词,让学生思考补全,如“Where, where, where is the bird? Desk, desk, its under your desk.”。再让学生将余下的文本内容进行歌谣模仿续编,继而合成一个完整的歌谣, 即一个完整的语篇。最后配上音乐节奏,让学生进行唱诵复述。
这种重复句型的歌谣是对文本内容的高度概括,既有知识的迁移,也有巧妙的转换,成为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载体。
二、概括文本内容,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是指学生思考问题时能够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的过程。故事性文本有其发展的逻辑顺序,教师可以在读后阶段通过解构文本、概括文本信息和提炼文本要素,使学生根据提示对文本内容一目了然,进而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