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1-09-22 16:48王燕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应用策略小学数学

【摘 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具有积极探索的精神。基于此,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愈来愈广泛,已成为教师重点研究的对象,本文主要探究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意义及其应用策略。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小学数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16-0218-02

儿童心理学、发生认识论的开创者皮亚杰指出,让学生主动学习与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相比,更能使其深入地理解知识内容,能产生明显的认知效果。对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教师在授课时采用探究性学习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显著作用。因此,对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1   探究性学习的概念及其意义

探究性学习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具有三大基本特征,即主动性、自主性、合作性。作为更加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新型教学方式,其主要是指通过采用某种切实有效的方式转变传统的学习方法与教学方式,改变原有的课堂环境与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在类似学术研究的氛围下学习数学知识。教师要基于数学问题、材料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及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帮助与支持,从而通过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1]。此种学习方式可为学生提供更充足的探究时间与更广阔的探究空间,进而使其在课堂上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教师和同学展开沟通与交流,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数学知识产生兴趣,能自主探究重难点内容。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的有效策略

2.1  明确数学课堂的主体,设计丰富且有趣的问题

数学学科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与抽象性,许多学生学习数学时会面临诸多困难。基于此,若是教师对教学的定位不够明确,只顾讲授知识,单纯地将学生作为教学对象,则可能导致学生丧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可通过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转变自身的课堂角色,成为课堂教学的引领者与组织者,引导学生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为确保探究性学习能充分发挥价值,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2.1.1  赋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权

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能使其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但在一些数学课堂上,学生仍处于被动地位,在学习中完全跟随教师的思路,不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基于此,教师要赋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给予学生探究时间及空间,为学生发展创新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提供广阔的平台,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课堂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2.1.2  抛出简单易懂的数学问题

就小学阶段而言,学生也许会突然萌发自主意识,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加之学生的年龄较小,具有活泼好动的特征。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部分学生总是难以集中注意力,时常会出现“开小差”的现象。基于此,教师便可采用提问的方式,抛出数学问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集中精神思考问题。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教师应当抛出简单易懂的数学问题,从而确保学生能够在自身的认知范围内进行思考。除此之外,教师应尽量提出一些非选择性的问题,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有利条件[2]。

2.1.3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与内容

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平台整合教学资源,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与内容,确保每一个环节能够环环相扣,紧密相连。另外,在授课前,教师应当进行多次练习,全面而系统地熟知每一个教学环节,促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成为课堂的主人。

如讲授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角的度量”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平台为学生播放量角器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的视频,而后标出1度,记作1°。通过课件演示使学生明确0刻度线到1刻度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就是一个1°的角。在讲授量角知识时,教师应当淡化纯文字叙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阐述量角的方法,使其自主掌握本单元的重难点内容。在课程结束时,教师可在课件上出示几个需要学生在课后独立思考的问题,如“坏掉的量角器能否量出角的度数”等,以此促使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课上课下联动,从而进一步加深其对“角”的理解。

2.2  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学科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容易在学习中出现畏难心理,而探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能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教师应用探究性学习时,应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此促使学生在学习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了解表层知识的基础上,探索出数学知识的本质,进而逐渐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数学核心素养。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为例,此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明确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将会看到不一样的物体形状,从而带领学生正确辨认从前面、左侧面、右侧面、后面等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够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由此可见,此单元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空间性,若教师只是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则不利于锻炼学生的空间思维与逻辑思维。因此,教师应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可在教学前制作简洁美观的多媒体课件,或准备一个玩具熊、一只水杯等实物。在教学中,教师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开展“看图竞猜”导入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强烈的探索欲望,使得课堂在导入阶段便具有轻松、活跃的氛围。然后,教师可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分层次的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

察物体,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本单元的难点内容。

2.3  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剧作家萧伯纳曾说:“假如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相互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各只有一个苹果。但是,假如你有一种思想,而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每个人将会有两种思想。”由此可见,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丰富学生思想的同时,使其明确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基于此,教师可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让每个小组选择代表与其他组进行组间交流。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应发挥引领者的作用,帮助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使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从不同角度探究学习的重难点内容,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

如在讲授方程的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演示来引出方程,而后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讨论,鼓励学生写出方程,并选出代表在黑板上写出小组所创建的方程,引导学生判断小组代表写出的式子是否为方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结合所掌握的数学知识探究方程的形式,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综上所述,倘若小学数学教师想要在课堂上切实有效地应用探究性学习,应当明确探究性学习的概念及其意义,同时采取有效的应用策略: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其数学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施莉.探究性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开展研究[J].科普童话,2020(6).

[2]孔彩琴.探究性学习策略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9(4).

[3]郑玉玲.谈探究性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巧妙应用[J].学周刊,2018(14).

【作者简介】

王燕(1989~),女,汉族,江苏昆山人,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猜你喜欢
探究性学习应用策略小学数学
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常态化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策略的培养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