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境方能入理 以情才能引思

2021-09-22 16:46厚旭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低年级情境教学小学数学

【摘 要】小学低年级学生心智发展还未完全成熟,面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常常会有一些思维障碍,有时甚至产生厌学心理,这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而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能够启发学生,唤醒学生的思维认知,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对情境教学的内涵与意义以及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实施策略展开深入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16-0212-02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理性思维以及促进学生长期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但数学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尤其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已有的认知与数学知识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若没有及时解决这一矛盾,则容易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情境教学法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新思路,教师应将非智力因素渗透到课堂中,灵活运用情境教学法,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进而推动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

1   情境教学的内涵与意义

所谓情境指的是具体的场景,从心理学层面分析,情境对人具有刺激作用,能够引发学生的某种情感。将情境运用到小学数学课堂中,是指教师为了达成某个教学目标,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具体场景,以此丰富学生的体验,引导学生在学习氛围中吸收、内化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培养学生能力以及发展智力的目的。这种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广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1]。首先,学生的学习活动应是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这种构建方式是在知识间的相互作用下产生的,而合理的情境能够帮助学生完成这种思维的转化以及知识的联结。其次,情境的构建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材料,使学生将课堂内的知识迁移到具体场景中,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此外,积极的情感是完善认知结构的动力。因此,合理的情境也能够促进学生情感的升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行为,以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进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高效进行。

2   小学低年级数学情境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2.1  设计游戏情境,提高参与程度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保持时间短,很难长时间地全身心参与教学活动。为了提高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游戏情境,组织学生参与游戏活动,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同时,游戏情境还能给学生更多自主探索的空间,使他们发现数学知识的奥秘,进而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参与游戏活动的机会,以提升数学认知水平。

以“分类与整理”为例,为了使学生参与分类标准的思考活动,教师可展示不同颜色的气球,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给定的标准分类计数,同时设计游戏规则:先分一分,再数一数,然后将数出的结果记录在学习单上,看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好。这时,每个小组成员都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并积极思考。学生呈现分类计数结果的方式有图画式、简单的统计图式、图文并茂式、表格式。随后,教师便可以根据学生所呈现的计数方式开展对比交流活动,同时解决学生计数中的问题。在学生具有一定的活动经验后,教师再次构建游戏情境,指导学生自选标准分类计数,仍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为主。这时,由于学生具有一定的经验,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分类的讨论活动,进而深刻认识到不同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可见,通过设计游戏情境,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学习行为,还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加深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进而完善数学认知结构。

2.2  构建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驱动力,尤其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长时间面对枯燥的数学符号、文字,会产生一些消极的情绪,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将数学知识与故事结合,以此构建故事情境,引发学生的共鸣,使他们对故事中的问题产生探究意识,自觉参与探究活动,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2]。

以“克与千克”为例,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物体轻重的问题,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一定的认识。同时,质量单位较抽象,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难以对此产生学习兴趣。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克与千克”,教师应抓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将“龟兔赛跑”的故事融入课堂,以此构建故事情境。首先,教师播放《龟兔赛跑》儿歌,再结合故事情节设置问题:兔子选择数字比较小的物体为什么会感到更重,导致它再次输掉比赛?这样便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进而为引入“克与千克”的概念作铺垫。因此,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需求,设置故事情境来引导学生参与新知识的探究,以大量鲜明深刻的感知,使学生准确体会抽象数学知识的构建过程,以此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2.3  设置生活情境,提高应用能力

数学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应用性,其内容与生活有密切联系,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数学知识较为基础,与生活的联系更密切。对此,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设置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以生活问题为导向,不断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迁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3]。

以“认识钟表”为例,为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会认、会读、会写整时,并初步培养他们的时间观念,首先,教师播放小明起床的画面,同时提出相应的问题:早上是谁先把小明叫醒的?由于这一场景是学生熟悉的,便能够得出“钟表”这一结论。然后,教师还可以提出“小明每天早上都在7时准时起床,你从哪知道是7时的?”这一问题,以此引出“认识钟表”这一教学主题。为引导学生深入认识钟表,教师可展示学生熟悉的钟表,指导学生观察、分析,进而说出钟表的结构、特征,使他们认识到“钟面上有12个数,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教师再次展示三个钟面,分别为8时、3时、6时,让学生观察时针与分针的特点,使他们更清楚地认识整时。最后,为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师可展示小明周末一天的安排,给学生自由发言的空间,让学生说一说。可见,将生活情境渗透到小学数学课堂中,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还能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以此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水平。

2.4  创设问题情境,启发探究思维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也是启发学生探究思维的推动力。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自主思考的学习习惯,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创设问题情境,这样不仅能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使他们切实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建立过程,还能以问题为探究对象,抓住学习重点,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进而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以“有余数的除法”为例,为使学生理解余数以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首先,教师可构建问题情境:有10个苹果,每4个放1盘,可以放几盘,还剩几个苹果?有11个苹果,平均放在3个盘子内,每盘放几个,还剩几个苹果?这样的问题唤醒了学生的已有认知,并使学生参与问题的讨论,充分感受一些物品平均分時会出现剩余的情况,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随后,教师可指导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使他们掌握商与余数的名称,为后续探究奠定基础。接着,为使学生理解余数比除数小这一知识点,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直观的材料入手,通过观察、讨论、小组合作等活动对知识形成认知,进而对余数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综上所述,良好情境的构建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强化学生的认知,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促进教学的高效进行。因此,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对情境教学建立更加清晰的认知,并结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以及教学内容构建情境,使课堂、学生等教学要素实现有机统一,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升华学生的情感,进而不断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参考文献】

[1]董杰.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探讨[J].学周刊,2016(28).

[2]李春华.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课堂的创设方法的探讨[J].教育:文摘版,2016(4).

[3]邵明菊.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课堂的创设方法的探讨[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

【作者简介】

厚旭(1977~),男,汉族,甘肃静宁人,本科,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猜你喜欢
低年级情境教学小学数学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年级同音字教学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