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探究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21-09-22 15:47任静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应用策略初中物理

【摘 要】物理是初中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思维能力和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培养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门逻辑性、抽象性较强的课程,物理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将合作探究法应用到初中物理教学中,能够提高整体教学效果,对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和意义。基于此,本文着重分析合作探究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希望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合作探究法;初中物理;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16-0116-02

新课标明确强调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性,以此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推动学生综合发展。所谓合作探究法,主要指引导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展开交流、探究,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完成知识的学习与建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合作探究法,既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又可以提高物理教学效果。那么,在实际的初中物理课堂上,教师应当如何应用合作探究法来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呢?具体应用策略如下。

1   掌握学习情况,科学划分小组

合作探究法是基于合作学习这一模式的一种学习方法,怎样分组直接影响合作探究法的开展和成效。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合作探究法,首要任务就是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物理学习、探究。为了科学划分学习小组,教师需要多关注学生,全方位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如物理基础、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兴趣特点等,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4~6人),以保证合作探究活动的稳步开展[1]。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学习是动态的,教师也需要适当、适时地调整分组,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取得更加理想的学习效果。

如教学“声音的特性”时,教师应提前对学生进行分组。具体来说,教师应综合考虑学生的物理成绩、课堂表现、学习基础以及兴趣等,将学生合理划分为A(延伸层)、B(基础层)、C(学困层)三个层次,并结合三个层次学生的差异,将他们分为4~6人的学习小组。根据教学大纲,教师为学生制定以下目标:首先,与组员展开交流、讨论,试着分析音调与发声体、响度与发声体之间的关系。其次,展开响度与振幅、音调与频率相关的实验,验证预设是否正确,掌握问题探究的科学方法。最后,在合作探究后,与同学分享真实世界物体发出的声音,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如此,不同层次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和物理素养就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学习小组的划分不仅是开展合作探究活动的前提,更是合作探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此,初中物理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将学生进行科学的划分,并在兼顾全体学生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这样就能尽可能地发挥学习小组的优势,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获得进步、实现共赢,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合作动机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深刻认识到自己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应明确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为有效促进学生的合作探究,教师要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动机,创设教学情境就是激发学生合作探究动机的有效方法。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难题、需要参与多人的学习活动以及有感兴趣的话题时,就容易萌发合作探究的欲望和动机,所以,教师可以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进行情境的创设,以此激发学生参与合作探究的动机。

如教学“光的直线传播”时,教师可以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创设情境。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在正式教学本节课内容时,拿出并打开激光笔,让光照射在墙壁上,此时,墙壁上有红色光斑出现,学生的视线纷纷落到墙壁上,注意力十分集中。教师把握时机,抛出具有引导性的问题:“同学们,激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吗?你们发现激光的传播路径了吗?如何观察光在空气、水中的传播路径呢?”然后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探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亲身实践,试着以不同的方式操作激光笔,使学生对光的传播路径有一个更加直观、形象的感知[2]。接着,再让各个学习小组分享探究成果。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实践等能力。

学生是物理教学的主体,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与合作探究,并从中收获丰富的知识。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进入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动机。通过教师创设的情境,学生能快速进入合作探究的状态,并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真正成为物理学习的“主角”。

3   制定学习任务,明确探究方向

除了科学划分小组、激发学习动机以外,教师还需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制定与教学内容相符的学习任务,避免学生在探究时出现无从下手的情况,并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让学生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展开学习、探究。需要说明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完全放任学生自行探索,而是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动向,学生一旦遇到问题,教师要及时予以指导、帮助,保证合作探究的顺利进行。学生探究完成后,教师还要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抽查、檢验,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并结合具体情况调整、优化教学过程,让物理教学更具针对性、有效性。

如教学“光的折射规律”时,教师可先抛出疑问:“同学们,我们要从哪些角度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呢?”以此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逐步进入探究状态。接着,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并就实验方案展开探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以下任务:①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制定实验方案,并结合探讨结果进行适当的优化;②组员之间互帮互助,共同完成物理实验并做好相应记录;③结合物理实验的结果展开梳理、总结。当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后,就能积极地进行合作探究。

不论是在哪个环节开展合作探究,都需要组员间相互配合,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有明确的探究方向,这样能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功能,获得良好的探究效果。

4   把握合作时机,深化学生学习

教学中,并非所有知识、内容都适合用合作探究法来学习,初中物理亦是如此。合作探究实际指学生在遇到学习难题时共同分析进而解决问题,换言之,当学生陷入学习困境时,就是合作探究活动的最佳开展时机[3]。物理教学中,基本每个章节都会有一些重难点知识,对学生而言,这些内容具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重难点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合作探究,以此保证学生的学習效果。

如教学“物质的密度”时,本节课的重难点为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用公式进行计算;认识“密度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和换算。为突破这一重难点,教师可采用合作探究法实施教学。具体来说,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实验:①利用天平称出两个长方体木块(5 cm×2 cm×1 cm,5 cm×

2 cm×2 cm)的质量,并求出质量和体积的比值;②将以上两个长方体木块换成两个长方体铁块(4 cm×2 cm×

1cm,4 cm×2 cm×2 cm),再次实验,做好相应的记录。完成实验后,就实验数据展开交流、讨论,充分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要想真正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发挥合作探究法的作用,就应当找准合作探究的时机,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合作探究流于形式,促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吸收和消化物理知识,从而做到高效学习。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合作探究法,不仅可以优化教学效果,还可以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初中物理教师应与时俱进,从掌握学习情况,科学划分小组;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合作动机;制定学习任务,明确探究方向;把握合作时机,深化学生学习四个方面入手,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为物理教学目标的达成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刘勇.合作探究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16).

[2]郝建亮.合作探究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8(28).

[3]周银森.初中物理教学中“合作探究”教学法分析[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16).

【作者简介】

任静(1976~),女,汉族,江苏扬州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农村初中物理教学。

猜你喜欢
应用策略初中物理
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谈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艺术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
水平井钻井技术及其在石油开发中的应用探析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