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蓉
摘 要:良好的品德不仅是一个人塑造健全人格的基础,也是一个人成为社会公民、融入社会生活的前提。文章从农村学校品德教学的现状出发,归纳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课堂教学要点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反馈等方面进行分析,优化对策,指出农村学校品德课程教学的对策:把握课程理念,明确品德教学目标;整合教育资源,丰富品德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品德课堂实效性;优化教学反馈,体现教学评价功能。
关键词:农村学校;品德课程;课堂优化;教学方法;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30-0043-03
当前,立德树人已成为教育实践的根本任务。因此,学校应进一步做好品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在农村学校,品德教学的开展应成为课程体系的核心内容。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依托学生的生活实际,发展学生的社会性,为学生认识社会、融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从农村学校品德课堂效果评价及农村学校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来看,其中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因此,教师有必要结合立德樹人的基本要求,结合农村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品德课堂教学的相关内容。
一、农村学校品德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根据课程改革要求,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成为教育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在农村学校品德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并对社会生活有基本的认识和理解。但是,在品德教学背后存在的一些问题却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扭转,课堂教学效果也不理想。所以,为全面了解农村学校品德教学的现状,教师需要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1.教学理念陈旧,教学目标相对片面
目前,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农村学校教学的硬件条件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教育理念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转变的。在品德教学中,一些教师仍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导致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目标落实不到位。例如,一些教师由于教研机会匮乏,学习交流机会少,难以结合新时期教育的发展要求,将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引入到课堂上。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还是习惯运用传统的讲授法,很少尝试和应用故事启迪法、讨论辨析法、分组活动法、游戏表演法等。受教育理念上的局限,这些教师把品德与社会上成了“为教学而教学”的课程,使道德、价值观等抽象概念难以走入学生的内心,也难以真正解决学生在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这样,会导致教学目标的落实与学生的发展需求出现错位,影响品德教学的实效性。
2.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农村特色
品德与社会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因此,生活中的许多资源都应该成为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在课堂设计中,一些农村教师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教材上,忽视生活中品德教育资源的价值。还有一些农村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方法不合理,内容千篇一律,缺乏农村特色,导致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离,难以真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等。因此,农村学校的品德教学,应以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为主要目的,教学内容应当丰富多彩,体现出农村的特色,让学生对社会有更加全面且正确的认知。
3.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效果不理想
在“应试教育”下,灌输、说教是教师运用得最为熟练的一种方法。这就使得教师在平时的思想品德教学中缺少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没有利用个性化的事物创造问题的情境,导致学生很难理解教师所讲述的理论知识。虽然,在当前的课程改革过程中,一些新的教学方法逐渐引入到农村学校品德课堂中,但是一些教师不愿意运用,导致学生在沉闷的课堂中缺乏参与感,难以理解、接受正确的思想价值引导。此外,还有一些教师虽然对新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但是在应用中却流于形式,难以达到实际的教学目的。
4.教学反馈不及时,教学评价不合理
在品德课堂上,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和其他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干扰,教师需要及时获得学生的反馈,并依据反馈信息调整优化教学方案,最终形成更加完整的教学评价。但是,在农村学校的品德与社会课堂上,一些教师一味关注对学生的知识灌输,忽视了学生对知识接收情况的反馈。这种反馈不及时的情况,让教师的品德教学常常陷入“一厢情愿”的尴尬,使得学生的品德发展情况无法在评价中得到客观全面的体现,课堂教学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农村学校品德课程教学的对策
1.把握课程理念,明确品德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品德与社会进行了明确的定位,对教学理念与教学目标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就要求农村教师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把握教育理念,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课堂内容,对学生进行启发与熏陶,不断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
例如“我学习,我快乐”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先对三年级学生进行了学情分析,认识到三年级学生正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阶段,习惯于运用直观思维和形象思维认识问题,并开始产生抽象思维。接着,教师结合课程内容,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确定了学习目标:了解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勇于克服学习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养成积极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愿意尝试各种方法来解决学习上遇到的困难,能掌握克服困难的方法,并获得快乐。基于此,教师在课堂上结合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设计了不同的情境,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经常遇到的困难,反思自己在遇到学习困难时的做法。然后,教师组织学生思考进行互动交流遇到困难时该怎么办,引导学生探索解决困难的办法。最后,教师通过学生的讨论升华主题,促使学生真正经历从面对困难到解决困难的过程,提升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