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2021-09-22 14:57管海燕杨文斌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药物性分型肝细胞

管海燕,杨文斌

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指因各类化学制剂、生物制剂、中成药、保健药物、膳食添加剂及其代谢产物诱发的急性或慢性肝损伤。DILI可由一种或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所引起,是一个重要的健康问题[1-4]。在过去10年里,DILI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稳步上升[5-8]。考虑到DILI病例漏报和诊断困难,DILI实际发病率可能更高。DILI的不同临床表现使诊断变得复杂,这是由于个体差异或特殊的药物反应造成的。研究报道称DILI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与个体的遗传因素、免疫和代谢功能有关[9-11]。另外,致病药物本身的特性也可能与DILI的发生有关,包括用药剂量、亲脂性和肝脏代谢功能等[11-13]。本研究回顾分析了我院诊治的DILI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总结其临床特点及其发生的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5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诊治的DILI患者164例,男性58例,女性106例;平均年龄为(49.0±13.2)岁。DILI诊断符合2015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药物性肝病学组制定的《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14]。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类型的肝病,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代谢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伴有EB病毒、巨细胞病毒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肝脏恶性肿瘤;合并心脏、肺或肾脏等器质性病变。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资料收集 收集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应用药物种类、血清化验指标、DILI临床分型、临床结局等;使用日本奥林巴斯公司生产的AU5800系列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生化指标;按照《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临床分型标准,将DILI分为三型:肝细胞型,ALT≥3×正常值上限(ULN),且R≥5【R=(ALT实测值/ALT ULN)/( ALP实测值/ALP ULN)】;胆汁淤积型:ALP≥2×ULN,且R≤2;混合型:ALT≥3×ULN,ALP≥2×ULN,且2 < R < 5。预后结局包括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或明显改善,肝功能恢复正常)、好转(临床症状好转,肝功能指标较治疗前下降)、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肝功能指标无明显改善或加重)和死亡。

2 结果

2.1 各型DILI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本组DILI患者被诊断为肝细胞型97例,胆汁淤积型24例,混合型43例。各临床分型DILI之间年龄、血清ALT、AST、TBIL和ALP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致病药物种类和预后结局等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各型DILI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2.2 各种致病药物导致的DILI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本组由西药导致的DILI患者45例,中成药106例,中西药导致的13例。不同药物导致的DILI患者之间年龄、血清ALT、AST、ALP和TBIL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性别、临床分型和预后结局等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不同药物导致的DILI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2.3 不同预后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本组DILI患者痊愈141例,未痊愈23例。不同预后患者性别、AST、AST、ALP和TBIL及临床分型和致病药物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3)。

表3 不同预后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3 讨论

目前,有关DILI的致病机制尚无定论,多数学者认为DILI与药物代谢异常、药物本身介导的免疫反应和个体肝药酶的遗传多态性有关,其他致病因素包括反应性代谢物的形成、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线粒体损伤、DNA损伤、表观遗传修饰或胆汁酸分泌抑制等均可能发挥作用[15-17]。固然,DILI的致病因素和致病机制较为复杂,但有关该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发生的因素研究已广泛开展。

本研究通过总结分析DILI临床分型、致病药物种类和预后结局,比较了不同亚组间各项资料的差异,试图分析影响DILI发生的因素。首先,比较肝细胞型、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DILI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肝细胞型患者往往年轻,同时肝细胞型患者血清ALT和AST均显著高于另外两种类型,表明该型患者肝功能损害以细胞膜损害为主。ALP主要参与成骨作用、胆小管、肠粘膜、肾小管等的物质的吸收和运转,为反映肝外胆道梗阻、肝内占位性病变和骨相关疾病的重要指标。我们的研究结果发现肝细胞型患者该指标显著低于较另外两型。接着分析不同致病药物导致的DIL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提示中成药更容易引起高胆红素血症,使用过量或非指证用药均可能引起肝功能损伤。基于国内患者药物种类使用的实际情况,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需要药物进行治疗时,会更倾向于服用中成药,这也是今后临床实践中需要注意的。最后,我们比较了痊愈与未痊愈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男性DILI患者肝功能更不容易恢复。有研究认为血清ALP和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是反映DILI不同预后的指标。有人认为西药和中成药导致DILI的发病机制可能是相同的[18]。国内外有关DILI致病药物种类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本研究未进一步分析各类药物成分在发病中的作用。有研究表明抗结核药物、抗生素、非甾体类抗炎药、抗肿瘤药物、中枢神经系统用药、抗甲状腺药物和免疫调节剂是引起DILI的常见药物种类,其中抗结核药物是国内最常见的引起DILI的病因,不同的是欧美国家则以非甾体类抗炎药最为常见[19]。中成药和西药引起DILI发生的机制均较为复杂,两种致病药物种类所致的DILI的临床特点也可能存在明显的差异,例如患者性别、DILI分型和预后等,均需要在今后更大样本量的前瞻性研究加以验证[20]。

综上所述,DILI的发生与致病药物种类有关,可造成不同的肝损伤临床类型。肝损伤程度严重的DILI患者临床预后较差。本研究未讨论基础疾病对DILI临床分型和预后的影响。由于DILI是排他性诊断,临床资料的收集需要更严格的筛查和分类,才能获得更为准确的临床资料,便于进一步研究。在DILI发生后,临床处理措施也可能直接影响预后,这些都是需要认真研究和规范的。

猜你喜欢
药物性分型肝细胞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关系研究进展
免疫功能和SAA、MMP-9、MMP-14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临床评估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肺炎克雷伯菌RAPD基因分型及其与氨基糖苷类药敏分型对比研究
外泌体miRNA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锌指蛋白与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滥用药,小心惹来药物性鼻炎
服药后皮肤变黄 当心药物性肝损伤
知否?知否?药物性肝损伤应警惕
CT三维及X线在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