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引导的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及肺功能的影响观察

2021-09-21 18:04:09张发恩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11期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肺功能不良反应

张发恩

【摘要】目的:观察图像引导的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例资料来源于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患者,共计60例,随机分为例数均为30例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实施图像引导的三维适形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患者经过治疗FEV1、FVC肺功能指标均提高,与治疗前比较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3.3%、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低(23.3% VS 46.7%),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图像引导的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对患者肺功能改善显著,有利于病灶缓解,且不良反应少,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图像引导;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肺功能;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1-0158-03

作为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肺癌主要指的是发生于肺部支气管粘膜或腺体的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高,既往研究发现肺癌的发生与吸烟、空气污染以及遗传因素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1]。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的常见类型,其在所有肺癌中占80%以上,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20%左右[2]。大部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表现,确诊时已发展至晚期。临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以姑息化疗为主,以缩小肿瘤体积,实现对患者病情的控制,尽管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但副作用大,达不到预期[3]。随着现代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图像引导的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得以应用,其通过对正常组织及靶区的勾画,能够减少对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降低对患者的损伤。为探究其临床有效性,收集非小细胞肺癌病例60例,并总结汇报研究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照纳入标准,采用随机对照方法(随机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非小细胞肺癌病例共6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人数比例为1:1(即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患者17例、女患者13例,年龄42~78岁,年龄均值(58.63±4.72)岁;病理分期:I期14例、II期12例、III期4例。对照组:男患者16例、女患者14例,年龄41~77岁,年龄均值(58.53±4.59)岁;病理分期:I期13例、II期12例、III期5例。统计学检验两组间有可比性(P>0.05)。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经影像学检查、病理学诊断均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4];调查前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研究目的及相关注意事项,征得家属及患者知情同意,医学伦理委员会表示认可,并予以支持。排除标准:患者存在心肝肾功能障碍;合并精神异常、心理障碍或意识丧失患者;患者存在其他类型恶性肿瘤疾病;听力丧失、无法正常语言沟通或难以配合患者;对研究药物存在过敏史患者;合并COPD、肺栓塞、支原体肺炎等影响肺功能相关疾病患者。

1.3方法 對照组给予常规放疗与序贯化疗治疗。治疗第1~3 d给予顺铂治疗,70 mg/m2,第1 d及第8 d给予1000 mg/m2吉西他滨治疗,治疗3周为1个周期,连续治疗2个周期暂停3周然后实施放射性治疗。照射病灶为原发病灶、同侧肺门及淋巴转移区,剂量控制在40Gy/20F为宜,侧野剂量以66Gy/30F为宜,5次/周。观察组给予图像引导的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具体方法如下:①CT模拟定位: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双手交叉上举在头顶握杆,指导患者保持放松,在平静状态下实施螺旋CT增强扫描,覆盖环状软骨直至双侧肋膈角连线位置,获得定位CT图像后将其发送到三维治疗计划系统。②靶区勾画:选择2~3名具有丰富经验的主治医师勾画靶区,并对靶区体积进行计算,需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排除器官运动及摆位误差。并勾画出可能会因照射损伤到的正常组织。③剂量及周期:实施静态调强放疗,选择5野,按照逆向原理设计照射计划,选择PTV几何中心,对靶区进行照射时,应注意脊髓照射量、正常肺组织及心脏受照容积。总照射剂量控制在60Gy,1次/d,2 Gy/次,每周进行5次。需要控制95%PTV≥处方剂量。

1.4观察指标 监测患者肺功能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评估治疗效果,随访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①采用HI-801 CHEST-肺功能仪(南京奥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对患者FVC、FEV1、FEV1/FVC肺功能指标进行检测,由同一名呼吸内科专业技师完成。②疗效标准:患者经过治疗所有目标病灶完全消失且维持1个月无进展表示完全缓解;经过治疗患者病灶直径减少≥30 %,疗效维持时间超过1个月表示部分缓解;接受治疗后病灶无明显变化、1个月无恶化表示疾病稳定;治疗后病灶变大或出现新病灶[5]。

1.5统计学方法 研究涉及数据均在SPSS22版本软件包上处理,采用平均值±标准差(x±s)的形式对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予以表示,检验用独立样本t;c2用于计数资料检验,表示方法为%。独立样本秩和检验适用于计量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情况,将0.05作为界限,<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变化比较 如表1所示,两组患者治疗后FVC、FEV1、FEV1/FVC指标均提高,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前差异较小,不具统计学意义,经过不同方式治疗,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30例患者中总有效例数为25例,占83.3%,对照组为53.3%,前者较后者明显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随访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显示观察组为2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7%(P<0.05),详见表3。

3 讨论

非小细胞肺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疾病,临床针对I期、II期患者多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患者生存率能够达到55%~70%[6]。非小细胞肺癌多发于中老年群体,且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容易被忽视,大部分患者确诊后已发展至中晚期,错失了手术治疗最佳时机,且部分患者合并基础性疾病,限制了手术的应用,为临床治疗增加了一定的难度[7]。针对此类患者临床多选择放射治疗,其疗效得到了临床的一致认可,但关于放射治疗剂量误差及不良反应一致是临床关注的重点话题。

随着现代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三维适形放疗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中得以应用,其作为一种高精度放射性治疗方案,能够借助CT技术实现对放疗区域的三维成像,并精准勾画出放疗区域,保障高剂量区域肿瘤靶区与立体形状相符,一方面能够促进肿瘤区域照射强度的提升,实现对肿瘤局部病灶的良好控制;另一方面能够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保护正常组织,降低照射剂量[8]。作为一种去氧胞苷水溶性类似物,吉西他滨能够对核糖核苷酸还原酶起到抑制作用,阻断肿瘤细胞生长,促进细胞凋亡,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常见药物。顺铂是非特异性抗肿瘤药物,其与肿瘤细胞融合能够产生交联作用,有效抑制癌细胞的修复与合成,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9]。与此同时还具有抗癌谱广的作用,对肿瘤细胞具有极强的杀灭作用。调强放疗是三维适形放疗的常见形式,其能够对靶区照射剂量及周围组织耐受剂量进行精准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不同线束权重的优化配置,维持剂量分布区与靶区形状的一致性,进而促进照射效率的提升[10]。此次研究观察组患者实施图像引导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结果显示该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治疗后显著改善,优于治疗前,对照组尽管也有改善,但与观察组比较仍存在较大差异,体现了图像引导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的优越性。随访患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发现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83.3%,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较对照组的46.7%低,体现了其疗效及安全性。但由于研究样本较少、人力及时间有限,可能存在偏倚,后续研究应扩大研究规模,进一步探究图像引导调强放疗的优势,为临床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针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图像引导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是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治疗效果的有效治疗方案,且不良反应少,可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 董妍, 吴尚, 杨建国.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研究[J]. 实用癌症杂志, 2019, 34(6): 960-963.

[2] 张尧天, 温凤云, 于子涵, 等. 三维适形放疗与调强放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外周血免疫因子的影响[J]. 癌症进展, 2019, 17(3): 301-304, 314.

[3] 郑瑞锋, 文海英, 罗俊波, 等. 非小细胞肺癌Kras基因突变相关因素及其与一线同步放化疗疗效相关性研究[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20, 27(5): 371-376.

[4] 孙祝, 雍翔, 孙宇, 等. 调强放疗对比三维適形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对血清CEA、CYFRA21-1的影响[J]. 实用癌症杂志, 2020, 35(5): 774-777.

[5] 邓超, 谭建军, 蔡祖艾, 等. 前程三维适形放疗与后程调强放疗+含紫杉醇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观察[J]. 疑难病杂志, 2019, 18(7): 678-681.

[6] 饶石磊, 杨峥. 调强放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情况、血清CA125水平及不良反应的影响[J]. 实用癌症杂志, 2020, 35(3): 403-406.

[7] 孙宇, 尹群, 孙祝, 等. 静态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比较[J]. 安徽医学, 2018, 39(8): 918-922.

[8] 林保光, 王永才. 图像引导大分割调强放疗同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分析[J]. 癌症进展, 2019, 17(7): 801-803, 816.

[9] 胜照杰, 孙静. 三维适形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比较[J]. 实用癌症杂志, 2016, 31(7): 1133-1136.

[10] 沈纲, 李卓华, 蒋娅莉. 非小细胞肺癌中两种不同放疗技术的剂量学及临床疗效对比[J]. 肿瘤学杂志, 2018, 24(7): 743-746.

猜你喜欢
非小细胞肺癌肺功能不良反应
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复发转移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评价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DCRT联合同步化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多索茶碱与噻托溴铵联合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的影响
不同疗程胰岛素强化治疗对AECOPD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影响
医学信息(2016年30期)2016-11-28 21:13:01
护理干预对哮喘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
雾化吸入联合优质护理对改善哮喘患儿肺功能的体会
基层医院应重视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2:05:02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