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情
【摘要】目的:分析精细化管理理念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理风险防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4月76例呼吸重症护理病房(RICU)收治采用人工气道的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则给予精细化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以及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的差异,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8.6±2.3)d和(10.6±3.2)d,ICU住院时间分别为(10.3±3.6)d和(12.5±4.3)d,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分别为7.9%和21.1%,观察组患者各观察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评分分别为(65.3±8.6)分和(58.6±7.2)分,护理前后抑郁评分分别为(66.5±8.9)分和(57.6±7.0)分,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评分分别为(65.4±8.5)分和(62.3±8.3)分,护理前后抑郁评分分别为(66.7±9.0)分和(62.0±8.1)分,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应用有助于降低采用人工气道的危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从而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间,同时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理念;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理风险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2-0111-02
人工气道在机械通气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危重症患者临床治疗中维持呼吸的重要途径,但是人工氣道的应用可能引起一些并发症,增加了危重症患者的临床风险[1],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但是目前临床尚未制定统一的护理方案,常规管理模式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有限,因此需要寻找更加有效地干预措施[2]。精细化管理理念主要是通过患者临床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实施对应的干预措施,从而预防各种风险的发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符合现代临床医学的需求[3]。为了进一步观察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应用价值,本次研究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4月76例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收治采用人工气道的危重症患者进行对照观察,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6至2021年4月76例本科收治采用人工气道的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观察组中有男性24例,女性14例;年龄为55~86(65.3±7.8)岁。对照组中有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为53~86(65.1±8.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符合人工气道适应证的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患者和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模式。主要包括饮食护理、健康宣教、用药指导、并发症护理以及出院指导等措施。
观察组则给予精细化管理模式。(1)气道湿化管理。气道过于干燥可能导致痰痂形成,容易引起气道阻塞或者是肺部感染,甚至会加重患者原有的肺部症状,因此需要采取有效地气道湿化护理。首先通过痰液黏稠度来评价患者气道湿润情况,对于痰液黏稠且黏附在内壁上不易冲洗的患者可以使用主动加湿装置进行湿化处理,从而稀释痰液,加速痰液排出,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通常选择灭菌注射用水作为稀释液。(2)气囊管理。气管切开以及气管插管的患者通常使用带有气囊的导管,能够间断吸引分泌物,减少误吸入、肺部感染的发生。由于气囊会漏气,因此需要定时补充气体。通常4 h检测一次气囊压力,并补充气囊气体使内部压力在25~30 cmH2O。(3)气道吸引管理。对于排痰困难的患者通常需要采取吸痰操作,因此需要评估患者有无排痰困难的问题,对于主诉排痰困难、咳嗽症状加重、听诊听到痰鸣音、呼吸机警报以及血氧饱和度下降的患者都需要给予吸痰操作。评估患者的气道反射能力选择合适的吸引方式,对于咳嗽反射较弱的患者可以采取深部吸引,而气道高反应性患者则需要采取浅部吸引,避免诱发患者剧烈咳嗽。此外还可以采用机械振动排痰的方式来加速痰液排出。(4)预防误吸入管理:肠内营养在ICU患者中具有较好地应用效果,不但能够保护胃肠道屏障功能,同时能够降低误吸入的情况发生。因此可以采取留置鼻胃管进行鼻饲。在鼻饲过程中可以抬高床头30°,并且密切观察患者胃残留量,对于胃残留量>100 mL时可以停止鼻饲;若患者出现呕吐或腹泻症状时,可以减少输注量,并寻找出现原因,若仍未缓解则改为静脉营养支持。(5)消毒隔离管理。机械通气期间需要定期更换导管,若患者出现感染需要进行痰菌培养并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治疗。雾化器使用后用医用乙醇擦拭,3天更换1次。加强口腔护理,每天使用氯己定漱口水漱口3~5次。护理人员需要加强手卫生管理,警惕医院感染的发生。(6)心理护理。心理因素对疾病转归有着较大的影响,加上ICU采取密闭式管理模式,患者在陌生环境中容易胡思乱想,加重身体应激反应,因此需要加强患者神情、面色观察,通过语言、动作来安抚患者,告知患者积极情绪对疾病的益处,并通过成功治愈案例鼓舞患者,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以及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的差异,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的变化。焦虑抑郁评分主要是采取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价,50~59分为轻度焦虑抑郁,60~69分为中度焦虑抑郁,≥70分为重度抑郁。呼吸机相关肺炎诊断标准参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预防和治疗指南(2013版)》中的诊断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观察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以及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的变化情况
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2。
3 讨论
人工气道建立之后对正常的呼吸道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引起各种并发症的出现,导致ICU患者住院时间延长[4]。精细化管理理念是由欧美国家最先提出的,也是现代临床护理提倡的一种护理理念,其采取的护理措施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与常规管理模式相比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目的在于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5]。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各观察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由此可见精细化管理从各种细节对ICU患者的人工气道进行了细节化的管理,尤其是各种风险环节,例如气道干燥容易引起痰痂形成,而气道湿化能够稀释痰液,预防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并且在实施过程中非常重视细节的质量控制,确保各个措施的实施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精细化管理通过各种细节化的护理措施来提高整体护理服务质量,随着现代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需要利用精细化管理来为ICU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6]。临床研究指出心理因素对疾病转归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次研究中精细化管理中还加入了心理护理措施,能够帮助患者调节负面情绪,更好的配合临床工作,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7-8]。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评分分别为(65.3±8.6)分和(58.6±7.2)分,护理前后抑郁评分分别为(66.5±8.9)分和(57.6±7.0)分,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评分分别为(65.4±8.5)分和(62.3±8.3)分,护理前后抑郁评分分别为(66.7±9.0)分和(62.0±8.1)分,由此可见精细化管理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综上所述,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应用有助于降低采用人工气道的危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从而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间,同时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新玉,芦晓燕,贾利荣.精细化护理在老年重症护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中的应用对改善患者呼吸功能的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28):203-204.
[2] 杨柯瑶.精细化护理联合系统性干预对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VAP风险及机械通气时间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杂志,2020,52(11):1387-1388.
[3] 赵福菊,李莉.精细化护理干预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合呼吸衰竭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农村卫生,2021,13(5):76-77.
[4] 刘晓梅.精细化护理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呼吸困难指数的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5):146-147.
[5] Zuppa AF,Conrado DJ,ZaneNR.et al.Midazolam Dose Optimization in Critically Ill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A 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Pharmacogenomic Study[J].Critical care medicine,2019,47(4):e301-e309.
[6] 徐美亚.精细化护理管理在改善ICU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4-7.
[7] 陈春英,郭文会,牛燕燕.精细化护理干预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BiPAP呼吸机輔助治疗过程中的应用[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20,26(4):177-179.
[8] 黄润珍.精细化护理对神经外科重症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效果及预后的价值[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6):1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