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经方合用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2021-09-21 19:29陈海珊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11期
关键词:伤寒论不良反应

陈海珊

【摘要】目的:探讨《伤寒论》经方四逆散、旋覆代赭汤合用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在我院门诊治疗的5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n=29)和对照组(n=29)。其中研究组给予《伤寒论》中的经方合用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方法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中医症状积分、主要症状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97%,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胃出血、胃脘痛、嗳气、腹胀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胃出血、胃脘痛、嗳气、腹胀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胃出血、胃脘痛、嗳气、腹胀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48%,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伤寒论》中的经方合用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伤寒论》;四逆散;旋覆代赭汤;慢性浅表性胃炎;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1-0019-02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的慢性胃部炎症,主要是指炎症累及到胃黏膜上,根据病情的轻重可以将其分为重度、中度以及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上腹隐痛、反酸以及餐后饱胀等,多发于31~50岁年龄的人群中,而且男性的发病率相对高于女性具有易复发、病程长等特点,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统计分析了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我院门诊治疗的5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探讨《伤寒论》经方四逆散、旋覆代赭汤合用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在我院门诊治疗的5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58例患者分为研究组(n=29)和对照组(n=29),其中研究组男18例、女11例,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44.6±5.4)岁;病程6个月~26年,平均病程(13.8±3.6)年。对照组男20例、女9例,年龄22~73岁,平均年龄(45.7±4.9)岁;病程6个月~25年,平均病程(13.2±3.4)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西医诊断标准:胃镜下可见病变黏膜变薄,透见血管,部分患者出现出血、糜烂等[1]。中医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胃脘胀痛、隐痛、刺痛、灼热痛,食后腹胀,口苦,腹胀满,四肢倦怠、呃逆嗳气、烦躁易怒、口干口渴、失眠多梦等,畏寒肢冷,大便溏或稀[2]。

1.2方法 研究组采用《伤寒论》中的经方四逆散、旋覆代赭汤合用治疗,具体药方为:代赭石30 g,旋復花15 g,白芍15 g,党参15 g,枳实15 g,姜半夏12 g,甘草6 g,柴胡8 g。随症加减,如果患者热像显著,则将黄连6 g,大黄6 g加入其中;如果患者反酸,则将乌贼骨25 g,瓦楞子15 g加入其中;如果患者脾胃阴虚,则将云苓15 g,白术12 g加入其中。用水煎制,1剂/d。治疗4周。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方法治疗,让患者三餐前1h、睡眠时口服10 mg吗丁啉(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H10910003)、150 mg雷尼替丁和200 mg胶体果胶铋治疗,分别1次/d、2次/d、4次/d。治疗4周。

1.3疗效评定标准[3] 痊愈:治疗后患者具有正常的食欲、胃酸分泌,完全无临床症状,胃镜检查无胃黏膜相关病变;有效:治疗后患者具有基本正常的食欲、胃酸分泌、显著较轻的临床症状,胃镜检查具有显著较轻的胃黏膜相关病变;无效:治疗后患者的食欲、胃酸分泌均没有改善或恶化,临床症状没有减轻或加重,胃镜检查胃黏膜相关病变没有减轻或加重。

1.4观察指标 中医症状积分。内容包括胃出血、胃脘痛、嗳气、腹胀4项,每项0~3分,表示无~严重;主要症状消失时间;不良反应。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c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97%,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2.2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胃出血、胃脘痛、嗳气、腹胀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胃出血、胃脘痛、嗳气、腹胀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2.3主要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胃出血、胃脘痛、嗳气、腹胀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如表3所示。

2.4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48%,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体情况如表4所示。

3 讨论

在中医学中,慢性浅表性胃炎属于“胃脘痛”、“反酸”、“嘈杂”、“呃逆”等的范畴。祖国医学认为其发病与寒、虚、食滞、气滞、血瘀等病因密切相关。其中尤以肝脾不和、气机郁滞、虚实夹杂多见[4-5]。《素问﹒宝命全形论篇》:“土得木而达”[6]。所以治疗应以理气和胃、化痰降逆为法。《伤寒论》是中医学中的一部重要经典著作,其在疾病的治疗上主张采用辨证论治,对于慢性浅表性胃炎,《伤寒论》中使用降逆和胃立法,在《伤寒论》中,四逆散是治疗肝脾不和之症的药方,具有抑制胃液分泌、镇静、解热、解痉、抗炎、镇痛等功效,而旋覆代赭汤是治疗改善胃失和降、虚气上逆之症的药方,主要功效为化痰下气、和胃降逆[7]。

根据《伤寒论》中的相关知识和对症药方,本研究中采用的中药方药材成分构成包括代赭石、党参、旋覆花、枳实、白芍、姜半夏、柴胡、甘草,其中代赭石具有冲逆和善镇的功效;旋覆花具有下气、降逆、消痰的功效;姜半夏的主要功效为降逆和胃,诸药合用能够达到和胃降逆、化痰下气的功效,从而对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改善。四逆散中柴胡的主要功效为升阳、透邪、舒郁等;枳实的主要功效为下气和破結等,两者合用可以充分发挥调气、升降等的功效。白芍具有养气和益阴的功效,其与柴胡共同使用可以具有理脾、疏肝等的作用。四逆散、旋覆代赭汤两方合用,可以对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发挥升降清浊、疏肝和胃、缓急止痛的功效,发挥降逆止痛的作用[8]。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97%,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胃出血、胃脘痛、嗳气、腹胀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胃出血、胃脘痛、嗳气、腹胀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胃出血、胃脘痛、嗳气、腹胀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西药治疗方法见效比较快,但是易使患者产生皮疹、便秘、头晕等不良反应,因而其应用效果不是十分理想[9-10]。在本次研究中,采用《伤寒论》经方合用治疗的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48%,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以看出,采用《伤寒论》经方合用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可以弥补单纯西药治疗的缺陷,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综上所诉,在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中,《伤寒论》中的经方合用治疗具有好的效果,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等.慢性胃炎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0, 19(9): 768-775.

[2]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 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 深圳)[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10, 18(3): 207-209.

[3] 黄穗平, 黄绍刚. 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解读[C]. 2010年广东省中医、中西医结合脾胃消化病学术会议. 2010: 19-24.

[4] 陈春菊, 杜文齐. 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寒热错杂型慢性浅表性胃炎67例[J]. 河南中医, 2015, 35(7): 1491-1493.

[5] 曹秀珍. 经方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J]. 心理医生, 2017, 23(21): 74-75.

[6] 彭卫. 《伤寒论》经方合用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观察[J]. 时珍国医国药, 2005, 16(9): 904-905.

[7] 李兆文, 李慧. 《伤寒论》经方合用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6, 32(12): 1153-1154.

[8] 邹小健, 许勇辉, 龙飞. 《伤寒论》经方合用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经验及效果分析[J]. 内科, 2018, 13(4): 648-649, 674.

[9] 王爱军. 《伤寒论》经方合用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 2018, 37(9): 27.

[10] Oscar Del Moral-Hernández, Carlos Alberto Casta?ón-Sánchez, Salomón Reyes-Navarrete, etal. Multiple infections by EBV, HCMV and Helicobacter pylori are highly frequent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gastritis and gastric cancer from Southwest Mexico: An observational study[J]. Medicine (Baltimore) 2019, 98(3): 14124.

猜你喜欢
伤寒论不良反应
半夏泻心汤与小柴胡汤关系之辨析
32546例疏血通注射液医院集中监测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仲景通阳利水法治疗小便不利刍议
刘炳凡《伤寒论》教学录音资料数字化保存及应用研究
《伤寒论》恶寒症探微
《伤寒论》重言词医理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