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考数字资源与纸书的融合出版实践及认识

2021-09-18 08:47刘彩云
新媒体研究 2021年13期
关键词:融合出版数字资源认识

刘彩云

关键词 数字资源,纸书,融合出版,实践,认识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13-0064-03

本文所称“注考”,主要指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自2009年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开考以来,已陆续开考结构、岩土、电气、设备、化工、港航、环保、水利水电、道路等9个专业,年参加基础考试的考生有20多万人,出版相关考试用书的出版社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人民交通出版社、中國电力出版社等10多家,同品竞争较为激烈。

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人民交通出版社(以下简称“交通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起步较早,开发有视频课程、题库及在线培训等产品,并分别运营有数字学习平台“注考大师”(以服务注考考生为主)和“建工社微课程”(以服务注考以外的一、二建考生为主,兼顾注考考生)[ 1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逐步迈向融合出版的道路。

1 融合出版面临的困难

目前,融合出版仍面临诸多困难:一是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创作产品和建设平台,二是缺乏相关复合型人才,融合出版经验严重不足,产品推广、平台运营不成体系,三是读者对知识付费的接受程度不高,盗版严重,缺乏相应的知识保护体系。最终导致出版社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经营难以持续。这也是注考领域出版纸书的出版社很少从事数字资源建设的原因,它们更多的是选择本社的优势领域,在用户基数较大的前提下从事融合出版的探索,以期提高成功的概率。

交通社即在出版规模较大的考试领域率先开展数字资源建设,注考是其中一个板块,历经7年的数字资源建设,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实现了一定的融合,在出版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方面实现了部分共享融通,一体化的组织结构、传播体系和管理机制正在逐步形成。但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不断的升级和迭代中摸索前进。本文通过融合出版实践所经历的三个阶段,阐述为提升服务所采取的措施、获得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得出对融合出版的几点认识。

2 注考纸书与数字资源出版情况简介

2.1 注考纸书出版情况简介

交通社注考纸质图书于2003年首次出版,历经17年的修订完善,销量逐年上升,深受读者信任,部分图书已成为考试必备经典教材。专业涉及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的一级结构、岩土、电气、公用设备、环保、道路、水利水电等,年修订版本约30种,出版码洋约2 000万,单册最高年出库约1.7万册,发书码洋约380万。

2.2 注考数字资源出版情况简介

2010年被视为交通社数字出版的元年,而注考板块在数字出版方面的起步时间则开始于2013年,经历了2014—2016年的大力建设以及2017—2020年的修订与增补,积累了包括视频、题库、电子书在内的丰富数字资源,涉及专业已覆盖纸书出版范围。“十四五”期间,交通社将大力推进富媒体电子书和智能题库等建设,力争实现考生学习的个性化数字资源服务目标。

3 融合出版实践

交通社在注考数字资源与纸书的融合出版实践上,经历了简单关联、初步对接、深度融合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资源配置、平台建设、市场定位、运营模式不断优化和升级的过程,也是我们逐渐认识并坚定融合出版的过程。

3.1 第一个阶段——简单关联

2013年,交通社依托纸书在注考领域的品牌优势,确定开发注考数字资源,并将其作为数字出版的突破口,制作成可以独立销售的在线和离线两种产品,探索盈利的可能性。由此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组建了由编辑部门和数字出版中心人员共同参与的策划、运营团队,搭建了电脑端(即PC端)的学习与运营平台——“注考网”[2]。

1)运营方式:平台以提供在线视频课程+题库为主,采取买书赠1~2门视频课程(含对应题库)和对部分课程(含对应题库)定价50~150元销售的运营模式,服务有效期两年。同时,以U盘加密的方式提供离线视频,无有效期。平台由技术开发公司承担相应的技术升级工作,运营则由社内团队负责。

2)效果:通过纸书渠道将部分用户成功引流到“注考网”,但用户数量与纸书发行数量不成比例,通过免费体验1~2门视频课程后再继续购买其他课程的考生较少,数字资源销售收入在2~3年间一直处于可以忽略不计的状态。纸书附赠增值服务的形式,尚未较好地吸引潜在读者,销量增长缓慢。

3)存在的问题:网络不发达,考生学习习惯仍以看纸书为主,对在线学习的热情不高,平台建设经验不足,体验一般,产品内容同质化,竞争优势不突出,团队无运营经验,推广不到位。

该阶段,数字资源与纸书的关系较为分离,各自发力对整个板块的促进效果不明显。

3.2 第二个阶段——初步对接

1)改进措施:2017年,鉴于第一个阶段与预期有差距,在分析市场环境、平台体验、运营模式等因素后,决定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优化资源、增加品类:升级原视频课程,将考生反馈讲课效果不佳的课程进行整体替换,对讲课效果较好的视频内容进行局部补充,以更好地贴合考试。增加题库功能,具备错题记录、自由组卷等功能,满足读者查漏补缺、片段化学习、模考练习等需求。

加大免费力度:该阶段视频课程的免费科目由之前的1~2门提高到10门,也即整个基础考试的上午段公共基础考试视频课程全部免费,只需购买指定图书,即可免费获取。

优化平台、提升用户体验:移动端学习的兴起,使得依托PC端的“注考网”缺乏一定的便利性,交通社依托微信公众号开发了包括“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微课程”“注册道路工程师考试微课程”在内的数个注考微课程,可满足用户在PC端和移动端学习的需求。图1为“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微课程”的平台购买界面。

2)运营方式:通过买书赠送公共基础视频课程的模式,成功引入大量的用户到各公众号上,通过充分体验,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实现一些用户在学习完公共基础视频课程后继续购买专业基础视频课程的目的。与“注考网”不同的是,微课程上的专业基础课程被拆分为定价2~10元、时长3~5min的一个个知识点[3],考生可以根据需要购买相应的知识点,而非整门课程,服务有效期也为两年。平台开发与运营团队与第一个阶段接近,没有大的调整。

3)效果:纸书附赠大量视频课程和题库,对潜在读者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纸书销量有30%的提升。该阶段,数字资源在服务纸书读者的同时,其销售收入也有一定突破。初步显现合力对整个板块的积极影响。

4)存在的问题:微信公众号较多,用户分散,需要一定数量的运维人员,服务力量不足,导致客诉情况时有发生。

3.3 第三个阶段——深度融合

经过第二个阶段的实践,运营思路有颠覆性的改变。2019年,在运营注考微课程的同时,开发了同样基于微信公众号的“注考大师”,平台学习界面如图2所示。

1)改进措施:“注考大师”平台整合了所有注考微课程的资源,提供包括视频课程、题库、电子书、注考训练营在内的诸多产品形式,平台随时搜集用户反馈,及时解决用户难题,对用户数据进行分类管理,在得到用户授权的情况下,为用户提供考试信息、辅导资料、出版信息等服务,平台界面更为友好,用户体验继续升级。

2)运营方式:运营采取买书赠送相应专业全部数字资源的方式,服务有效期一年,非购书用户可以打折购买整套数字资源(含该专业的电子书、视频课程、电子题库),服务有效期也是一年,如图3所示。

与前面两个阶段不同的是,交通社对本阶段的运营工作进行了外包,由平台开发公司提供主要的运营服务,含产品推广、用户服务等,社内编辑人员主要从事产品内容的研发工作,并对开发公司的运营工作予以指导和监督。平台的技术开发、资源数字化等成本由出版社承担,因运营需要产生的一些费用则由平台承担,平台收益扣除相关成本后,双方按比例分成。

3)效果:纸书附赠完整视频课程、电子书和题库,对潜在读者的吸引力已达到了不可抗拒的程度,所占市场份额近两年达到了历史最高。而运营工作的外包,较大缓解了编辑的工作压力,编辑可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产品策划上,专业的平台开发和运营团队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对平台和产品进行了1 000多次的服务升级,实现了需求与服务的无缝对接。据初步统计,平台收入与第二个阶段持平,但因纸书销售增长及运营费用降低,整个板块的综合效益提升了18%,平台注册用户已近6万人。

4)存在的问题:电子书、题库类数字产品修订升级的工作量大,需要找到一种适合的修订方式,平台的运营能力还有待提升和突破,盗版严重,部分平台提供翻录的视频,需要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形成具有互联网原生特征的产品和服务,以实现平台与纸书的可持续盈利。

4 对融合出版的认识

基于以上实践,对融合出版的认识总结如下:

1)无论是传统出版还是融合出版,最根本的仍然是为读者提供优质的知识产品或服务,只是产品的展现形式或服务获取的方式有所区别。

2)对于当代及未来,技术进步及读者对知识的获取方式发生变化,促使融合出版成为出版社必然要走的一条道路,出版社应及时把握机会,创建核心竞争力。

3)从事融合出版本身非常不易,团队要能“坚持”,不惧失败,顶得住压力,深挖问题背后的原因,坚持下去才有希望,出版社更要长远考虑,解决人才、技术、资金短缺等一系列阻碍发展的问题。

4)不必追求数字板块的单体盈利,只要能促进整个板块发展,就代表融合出版的模式可行。

5)没有统一的模式可供套用,需要找到符合定位、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对策,且要时移世易,变法宜矣,對资源配置、平台建设、市场定位、运营模式进行不断优化和升级。

参考文献

[1]魏枫.建筑类考试培训如何实现数字化转型[J].出版参考,2015(4):24-25.

[2]陈志敏.教育与培训领域的数字出版实践:以人民交通出版社为例[J].科技与出版,2013(8):92-93.

[3]戚学林,陈志敏.考试培训类产品数字化转型的实践和认识[J].科技与出版,2014(8):16-18.

猜你喜欢
融合出版数字资源认识
国际首部ISLI MPR出版物《古文观止》的出版与思考
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思维结合下的“融合出版”分析
图书馆员新角色
高校数字资源云服务平台的建设研究
试论会计规范研究方法的剖析与回归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摭谈
融合出版背景下的出版业管理人才培养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
图书馆与出版企业数字资源共享的环境因素分析
“互联网+”时代中小学教辅融合出版的四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