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月
在我国,相对普通教师,特殊教育教师是压力较高、收入较低的群体。从业者职业理想和现实生活的冲突易使他们陷入疲惫和衰竭。特殊教育教师的学生一般会有认知、情绪及行为问题,平日不能与教师互动,许多学生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看护,所以教师职业压力较大,易产生职业倦怠[1]。国内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程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2]。因此,探讨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改进机制,对于降低该群体职业倦怠水平,提高心理健康程度有重要意义。
情绪调节策略主要包括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倾向于采用认知重评的个体在遇到压力后,对压力事件会有更积极的反应和应对方式,以及处理事件带来的思维和情绪变化,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然而,采用表达抑制的个体在面对压力事件时,会产生压抑情绪的管理,不仅不利于情绪的表达和宣泄,而且还会给自身的心理和生理造成消极影响,不利于个体身心健康。鉴于情绪调节策略可以调节个体的心理状态,本文探讨了情绪调节策略对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认同与职业倦怠的影响。
本研究调查对象为特殊教育教师400人,回收有效问卷388份,回收率为97%。被试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特殊教育教师基本信息表(n=388)
2.2.1 职业倦怠量表 采用Maslach教师工作倦怠量表(MBI-educator survey,MBI-ES)修订版[3]。采用李克特7点计分(从1~7代表从不发生到天天发生)。量表包括3个维度:情绪衰竭(1~5题)、人格解体(6~9题)和低成就感(10~15题);其中低成就感的6道题目为反向计分,量表总分越高,表明职业倦怠越严重。该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40。
2.2.2 情绪调节量表 采用Gross情绪调节量表修订版[4]共10个项目。采用李克特7点计分的方式(从1~7代表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量表总分越高,表明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频率越高。该量表包括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两个维度。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28。
2.2.3 职业认同问卷 采用魏淑华编制的教师职业认同问卷[5],共18个题目。包含教师角色价值观、职业行为倾向、职业价值观、职业归属感4个维度。问卷的每个题目采用5点计分(从1~5代表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问卷总分越高,说明个体的职业认同越好。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04。
采用SPSS 25.0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对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认同、情绪调节策略和职业倦怠进行描述性统计,用方差分析考察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教龄及职称水平的差异,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检验变量间的相关性;采用分层回归分析进行模型检验,在控制人口学特征变量的情况下,考察职业认同对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的预测作用,以及情绪调节策略在职业认同与职业倦怠关系中的调节作用。
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认同与职业倦怠呈显著负相关;职业认同与情绪调节呈显著正相关,情绪调节与职业倦怠呈显著负相关,见表2。
表2 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n=388)
对相关数据中心化处理,分层回归结果见表3。除职称外,其他协变量对职业倦怠均无显著的预测作用;在控制协变量的影响和职业认同的主效应后,认知重评对职业倦怠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β=-0.18,P<0.001);进一步控制情绪调节主效应,职业认同×认知重评对职业倦怠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β=-0.11,P<0.05),说明认知重评在职业认同和职业倦怠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用简单斜率分析法进一步检验认知重评在职业认同与职业倦怠间的调节作用(图1),将认知重评得分按低、高分为两组,在高认知重评下,职业认同对职业倦怠的预测系数β=-0.69(P<0.001),即特殊教育教师对职业的认同度越高,其职业倦怠越低;在低认知重评下,职业认同对职业倦怠的预测系数β=-0.40(P<0.001)。由此可见,高认知重评组的β值明显大于低认知重评组,说明认知重评可以显著增强职业认同对职业倦怠的负向预测作用。
表3 情绪调节在职业认同与职业倦怠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检验
图1 简单斜率分析图
本研究结果显示,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认同对职业倦怠有负向预测作用,这与以往的结果相一致[6]。
在本研究中,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认同分数为76.30±7.67(总分为90),分数较高,说明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认同较好。社会认同理论指出,个体有建立和维持积极的自我形象的渴望[7],职业是作为个体自我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要途径,有助于促进个体对其工作的满意度[8]。特殊教育教师对职业形成良好的职业认同,对工作就会有较好的满意度[9],对自身的职业有浓厚的兴趣,对职业的认识符合职业定位目标,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很好的处理职业生涯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处理好职业及家庭生活的关系,在职业中形成积极的态度,感受到教学中的愉悦及成就感,从而形成较少的职业倦怠。即使产生职业倦怠情绪,因自身的职业认同高,也可以很好地调节自身的职业倦怠状况。
以往的研究较少关注职业认同对职业倦怠的影响,更未发现两者间的影响机制。前人研究一方面证实了情绪调节策略对职业倦怠有负向预测作用[10,11]。另一方面,证实了不同调节策略对个体心理起调节作用,并且验证了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在心理特质上发挥的不同作用[12~14]。
笔者通过情绪调节策略与职业倦怠的交互作用检验,分层回归分析后发现,职业认同对职业倦怠的负向预测作用显著,认知重评×职业倦怠的交互作用显著。简单效应检验结果显示,低认知重评和高认知重评的两组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倦怠与职业认同呈相反变化。在高职业认同情况下,认知重评水平高的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倦怠降低的更多,说明认知重评可以增强职业认同对职业倦怠的负向预测作用,即在职业认同水平相同的情况下,较多使用认知重评策略的特殊教育教师比少使用该策略的教师体会到更少的职业倦怠感。
本研究发现认知重评在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认同与职业倦怠关系中有调节作用,对今后深入研究职业倦怠和认知重评策略对特殊教育教师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理论研究和干预提供了借鉴。在实践方面,要加强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认同的引导和认知重评策略的运用,降低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倦怠,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产出效益。
提升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认同,从而有效减少职业倦怠感。通过多种方式深层次学习相关知识,并与自身能力水平相结合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形成规模化的高职业认同人群。另外,建立积极正向的社会意识,通过学校关注对特殊教育教师精神的引领和建设,建立良性的沟通交流机制,及时疏导不良情绪,感受愉快的工作环境。
本研究中被试女性居多,这也是教育行业从事者的一种普遍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更应关注特殊教育教师中女性的情绪策略调节作用,增加选择认知重评策略处理情绪事件的概率,情绪产生的早期要注意引导特殊教育教师对整个事件的理解,不要主观臆断,客观地进行分析;在情绪事件的过程中,多采用积极正向的方式解决问题;在情绪产生的后期,要注意疏导女性教师的情绪表达行为,避免采用消极压抑,不利于情绪表达的方式。采用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对形成良好的职业认同和降低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有良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