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
【摘要】本文阐述微课在课堂教学中基于教学设计、抓住关键问题和重视优化改进的设计理念,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细菌与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为例,论述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利用微课集中注意力、指导小组合作、突破重难点和运用微课练习以及时反馈学情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初中生物 课堂教学 微课设计理念 微课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5-0136-02
微课以其短小精悍、针对性和趣味性强等优势,迅速成为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近年来,微课已经应用于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之中,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参与性,为课程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课堂教学微课的设计理念
依据课程标准和学情特点进行设计,并与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相融合的微课,简称课堂教學微课,它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工具和助手。与课堂教学相融合的微课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需经过多次思考、设计和改进。以下是课堂教学微课的设计流程图。
(一)基于教学设计
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可根据实际需要把微课设计纳入其中,然后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情特点,从整体上思考和设计各个教学环节,确定哪个环节应该运用微课,以及所用微课的形式和内容等。优化各环节之间的衔接和过渡方法,实现教师、学生和微课三者的有效交流,充分发挥微课的优势,促进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抓住关键问题
初中生物学科有很多抽象的知识、枯燥的概念和深奥的原理,有一些特有的实验和操作。制作微课时要充分考虑学科的这些特点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抓住困扰学生学习的关键问题,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和微课,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例如,针对抽象的知识和枯燥的概念,我们可以采用微课导入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重视优化改进
完成课堂教学之后,我们需要多方面收集和整理学生反馈的信息,并从反馈中发现和反思问题,进而调整、优化课堂教学微课的内容和形式,以适应不同的学情特点,满足教学要求。例如,学生反馈微课的视频和讲解太快时,我们就要思考是放慢微课的节奏,还是在微课中配上一些注释,或者在微课中预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微课的应用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知识,学生被动学习,重视学习的结果,忽视学习的过程。微课的出现,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促进其思维和情感方面的发展,丰富了教师课堂教学的模式,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笔者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细菌与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为例,谈一谈微课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运用微课集中注意力
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初中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段,他们对自身的注意力控制比较薄弱。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将微课应用于教学导入和各教学环节之间,以微课独特的吸引力,串联前后两个教学环节,使教学内容的过渡与衔接更自然、更高效。
比如,在进入本节新内容的教学时,笔者考虑到细菌和真菌大多都比较微小,不便于观察,并且细菌和真菌分解有机物的时间很长、短时间内分解的产物又很难被观测到。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先用透明容器展示发霉的苹果,让学生观察菌群,交流讨论这是什么现象?回顾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类似的现象?目的是,从生活中的现象引入新课教学,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活跃课堂氛围。接着播放苹果慢慢腐烂直至最后消失的短视频,并提问苹果被细菌和真菌分解后变成了什么?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顺利进入探究实验的教学环节。播放探究实验微课,展现细菌和真菌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通过视频加速的方式,完整呈现有机物发霉的全过程,并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装置中气体成分的不同,同时让学生科学地认识细菌和真菌分解有机物时都产生二氧化碳。
由此可见,将微课巧妙地融入教学环节中可使各环节更好地衔接在一起,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更好地进行学习。微课还能促进学生从生活现象聚焦到生物实验探究上来,激发学生思考,快速地完成预计目标,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二)运用微课指导小组合作
受课时所限,在课堂上,对一些演示实验,教师往往只能演示一遍实验操作,很难保证所有学生都能观察清楚,记得牢固。初中生自学能力相对较弱,很难理解教材中用文字描述的实验和操作方法。学生在分组实验和操作时,教师也无法分身指导每个小组。因此我们可以把课堂教学微课视为教师的助手,发挥其辅助教学的功能,以解决课堂上教师分身不暇的问题。
“科学探究”是《初中生物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10个一级主题之一,学生在学习了“某些细菌和真菌通过腐生生活参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的知识后,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探究实验的设计和思维能力,我们创设了学生分组模拟探究实验:细菌和真菌分解植物果实。八年级的学生对生物学探究实验的设计步骤、设计原则还不够熟练,若缺少相应的指导,那往往会浪费大量的教学时间,且不利于学生依据标准进行实验评价和交流。因此,在学生进行分组设计时,我们将微课《生物学探究实验的设计步骤和原则》发送到每个小组的平板上,让学生小组根据实际需要反复观看。学生观看了微课后,大都能较好地根据实验要求设计探究实验,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这样学生就能在积累了一定的实验知识基础上,在交流与讨论的过程中,能够对其他小组的探究实验设计进行评价,并能较好地优化本小组的实验设计方案,促进知识内化。
将微课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使微课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助手,能解决分组教学时教师分身不暇的问题,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极大地提高分组教学的效率。
(三)运用微课突破重难点
如何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是教师备课、授课时要思考并探索的重要问题。在开发微课时,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情确定重点和难点,然后设计问题串,借助微课将生物学知识或是实验细节直观地展示出来,使微观的事物宏观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归纳知识,从而突破课堂教学的重难点。
比如,本节教学“寄生和共生”的知识时,大多数学生会从自身角度去看待细菌和真菌,认为细菌和真菌是同一种菌,而且是对人有害的,不会从自然界的角度全面地去认识细菌和真菌的作用,因此对不同种类的细菌和真菌的认识是片面的。教学时,笔者先让学生自学教材内容,了解不同种类细菌和真菌寄生与共生的生活方式,然后提出问题:“腐生、寄生和共生有什么异同之处呢?”等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后,笔者也不着急给出正确答案,而是选择让学生带着问题和思考去观看微课《寄生与共生》。教师通过微课引导学生对细菌和真菌的寄生与共生的生活方式进行全面了解,为进一步深入认识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打下基础。最后通过学生的归纳和教师的总结,笔者引导学生自行构建概念,突破重点和难点,促进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并构建知识网络,顺利突破本节重点知识——细菌和真菌通过呼吸作用参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四)运用微课练习反馈学情
生物知识面广、概念繁多,初中学生容易混淆生物学概念、产生错误的认知。在课堂上,教师借用微课呈现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结构的典型例题,不但可以及时收到学生反馈的信息,还能有效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对比易混概念,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生物学概念、掌握解决学科问题的方法。
在复习反馈环节,我们选用微课推出小组抢答题,每道练习题均采用视频方式呈现新奇的情景,结合提问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新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师在学生完成练习后,再组织学生小组表述相关知识联系,并进行拓展。以此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促使知识巩固和内化。比如:
〖练习题1〗“纯白世界”:视频播放我国南极科考队为了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回国时也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提问:这是因为南极缺少生态系统中的哪一类“角色”?
〖练习题2〗“穿越古今”:视频展示生活在距今4至5万年前的“柳江人”化石、遗迹和复原模型等。提问:“柳江人”距今已有4到5万年历史,他们的遗体已经被细菌和真菌分解成了什么?
〖练习题3〗“超重口味”:视频介绍融水特色菜“牛瘪汤”,当地人用取自牛胃里未完全消化的内容物来烹饪美食。提问:牛胃里的大量细菌有帮助分解草料纤维素的作用,这体现了这类细菌与牛的什么关系?
〖练习题4〗“生态农业”:视频介绍三江“稻田养鱼”,鱼以害虫、杂草为食,鱼粪中的有机物被分解又可以给水稻提供无机盐,促进其产量增加。提问:鱼粪中的有机物是被哪类生物分解的?
像这样,将微课与课堂练习题相结合,充分利用微课中的视频、音频和信息化的优势,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新情景中的问题,既丰富了课堂练习的形式,又便于及时反馈和总结,实现了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和实效性的提升。
微课和課件都是教师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工具,只有恰当地利用好这些教学工具,并配合运用板书板画、实验演示、互动练习和小组合作等各种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才能充分触动学生的各种感观,激发学生的思维,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力.浅谈微课在高职教育中的盲目发展和理性应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
[2]施铭,马志成.聚焦初中生在课堂不同时间段的注意力表现[J].新校园(理论版),2012(10).
[3]赵丽,袁毅君,石志学.巧用微课讲核心概念[J].新课程研究,2017(1).
(责编 李 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