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异常呼吸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尿失禁的疗效分析

2021-09-16 08:23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尿量康复训练膀胱

王 罡

脑卒中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致死、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1]。脑卒中患者一般表现出肢体麻木和尿失禁等症状,患者还会产生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对生活能力影响严重[2]。近年医疗技术发展迅速,脑卒中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有一定程度地降低,但患者的康复效果依旧不乐观。脑卒中的后遗症里尿失禁是发展较为迅速的一种,国内的相关评估、研究仍然较少[3]。尿失禁也是影响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4],但目前相关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本文主要探讨纠正异常呼吸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的尿失禁康复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以2019年12月到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中男性39例,女性11例;年龄59~75岁,平均年龄为(66.9±1.3)岁;病程4.56~6.85年,平均病程为(5.56±2.1)年。观察组中男性33例,女性17例,年龄57~77岁,平均年龄为(67.1±2.3)岁;病程5.45~6.87年,平均病程为(5.48±1.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1.1 脑卒中诊断标准:参照《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5]。

1.1.2 呼吸模式异常标准:①呼吸过快:呼吸频率在每分钟24次以上的患者;②呼吸过缓:呼吸频率少于12次/分;③深度呼吸:也就是有规则的大呼吸。通常以糖尿病酮症和尿毒症酸中毒等患者较为常见,机体为排除较多的二氧化碳,调节血中的酸碱平衡。④浅快呼吸:是浅且而不规则的呼吸。以肺、胸膜疾病较为常见,濒临死亡的患者也较为常见。

1.1.3 纳入标准:①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的患者;②首次发病者;③年龄50~75岁,生命体征稳定,认知意识清楚,心肺功能无明显缺陷者;④患者有明显尿失禁症状;⑤为首次参加康复训练;⑥仰卧位,胸廓向上、向外牵拉,两侧肩带上抬,有明显呼吸模式异常患者;⑦患者及家属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1.4 排除标准:①具有严重认知障碍患者;②基础病史较多、严重原发性疾病危及生命者;③患者依从性差,治疗次数少于应治疗次数的80%或中途自行退出者;④有严重不良反应,不能继续参加本研究。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案治疗,每次40min,每天2次,每周治疗5d,连续治疗4周。具体训练内容如下:①早期良肢位摆放、患侧肢体被动活动、翻身及日常生活功能训练等;②运用康复治疗相关技术,诱发患者产生主动运动,抑制异常模式;③平衡功能训练:坐位平衡、坐站、站立平衡训练等;④日常生活功能训练:翻身起坐、穿衣、转移、如厕、步行等;⑤肢体放松:肢体、躯干及面部手法放松、拉伸;⑥盆底肌训练:指导患者在不收缩其他肌群的情况下,自主收缩盆底肌肉(会阴及肛门括约肌)[6],每次10s,每组15次,每次做3组。

1.2.2 研究组:在常规康复训练方案治疗前纠正患者异常呼吸模式,每次10min,每天2次,每周治疗5d,连续治疗4周。具体纠正方法如下:患者处于仰卧位,双臂平放在身体两侧,双腿屈膝90°,治疗人员一只手放于患者胸骨处固定胸廓,另一只手放在患者腹外侧引导患者吸气,要求患者吸气动作抵抗治疗人员的手,再慢慢呼气[7]。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尿失禁症状评分、膀胱最大容量、残余尿量。②评估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8]:使用肺功能仪测试,让患者处于舒适坐位,夹好鼻夹,测定肺活量(FVC)、1s用力肺活量(FEV1)及FEV1与FVC比值(FEV1/FVC)[9]。

2.结果

2.1 两组残余尿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残余尿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残余尿量均比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残余尿量明显更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残余尿量对比 单位:ml

2.2 两组尿失禁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尿失禁症状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尿失禁症状评分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尿失禁症状评分比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失禁症状评分对比 单位:分

2.3 两组膀胱最大容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膀胱最大容量对比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膀胱最大容量均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膀胱最大容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膀胱最大容量对比 单位:ml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FVC、FEV1和FEV1/FVC都处于较低水平,且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VC、FEV1及FEV1/FVC均提高,观察组提高更明显,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评分比较

3.讨论

脑卒中后患者伴发尿失禁的比例为35%~60%[10]。长期漏尿不仅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也使会阴周围皮肤长时间受到浸泡和刺激,易出现失禁相关性皮炎。尿失禁也严重影响了患者日常社交,导致患者出现不自信、抑郁等精神症状,长期的频繁起夜如厕导致睡眠质量差,患者生活受到极大影响[11]。

科学规范的早期康复训练对改善脑部微循环十分有益,也能挖掘脑组织与器官的潜能,实现自我修复,从而促进脑卒中患者迅速恢复最基本的躯体运动功能[12]。脑卒中患者常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呼吸模式、胸廓形态异常、腹肌无法正常收缩等,导致呼吸功能变弱,也会影响胸腹部肌群的协调性与控制力,以致发生尿失禁。

纠正异常呼吸模式训练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喜爱,在神经康复治疗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研究认为,正确的呼吸模式才能保证躯干的稳定性,在康复训练时要重点关注呼吸模式的正确性,通过对各肌肉的协调激活确保脊柱、胸腹等部位的稳定性[13]。

本研究应用纠正异常呼吸模式训练来改善尿失禁的相关症状,治疗后观察组尿失禁评分、膀胱最大安全容量、残余尿量评分、肺功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纠正异常呼吸模式更能改善患者尿失禁症状,提高肺功能。

综上所述,研究证明纠正异常呼吸模式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尿失禁症状,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采用呼吸训练方式治疗卒中后尿失禁成为临床治疗的一个新思路。

猜你喜欢
尿量康复训练膀胱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诊治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膀胱镜的功与过
优质护理在预防全膀胱切除术回肠代膀胱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观察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改良式四孔法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
右美托咪定对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和尿量的影响
膀胱镜引导下经耻骨上气膀胱膀胱肿瘤切除术(附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