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锐
【摘 要】本文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简要分析在高校英语专业汉译英教学中,如何实现语言教学和思想政治的高效融合,体现思政内涵,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翻译观,落实全面育人的教学目标。同时还从外宣视角出发,讨论在汉译英课程教学中翻译文本的选择及翻译策略的选用。
【关键词】课程思政 汉译英教学 翻译文本 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22.011
一、汉译英翻译课堂的思政教学
(一)汉译英翻译课程的思政教学目标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要落实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精神,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统一问题,协调统一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构建全方位的育人大格局。面对新时代思政育人的统一要求,高校的英语翻译课程作为立足中外语言体系、中外文化体系和跨文化知识的一门课程,响应教育的宏观要求,努力探索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如今的翻译课程,特别是汉译英翻译课堂,作为培养中国大学生对外话语体系意识的重要领域,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增强学生对国家大事、方针政策以及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国情认知和爱国情怀,才能够让学生在翻译实践中形成正确科学的主流文化认知,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通过汉译英这一输出路径展示国家形象、传递中国文化内涵,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二)汉译英课堂内的翻译文本选择
高校英语翻译专业的学生肩负“让中国了解世界”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重任。在过去的几十年,我们学习了许多西方先进的理念和科学技术,但同时我们也深受西方价值体系的影响和西方文化思想的冲击。如今我们需要强化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壮大主流思想,消解外来文化和外来意识形态带来的影响。当前,中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正是让世界走近中国、了解中国的契机。语言是传播中国主流价值观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桥梁,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依靠的必须是中国人自己,中国对外形象的建立取决于我们如何用英文介绍自己的文化、国情、经济等各个方面。
高校的英语专业是培养优秀翻译从业者的摇篮,汉译英课堂应当着力培养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道路”“中国文化”和“中国外交”等方面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所涉及翻译文本的选择时,需要侧重于国情政策、国际时事、价值观念、传统文化、民族心理等多方面的内容,才能够在对学生开展语言能力训练的同时进行有关家国情怀、价值观念、理想信念等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这些翻译文本既需要紧跟时代发展,又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既能体现跨文化传递,又能立足于国家核心价值观。现如今,各类网络平台和媒介资源丰富,高校教师可以借助“新华网”“人民网”“学习强国”《中国日报》等国内权威媒体和平台的中英文网站,选择中英文对照的有关政治文化活动的报道或文件作为翻译实践文本。
(三)汉译英教学中“思政元素”的融入
汉译英课程的思政教学目标确立之后,如何在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是实践教学思政的重要环节。要达到引领学生价值认知,加强学生政治素养的目标,教师可以选用国家重要会议的中英文新闻报道或领导人重要讲话的中英文版本作为翻译实践的文本,介绍主题相关热点词汇的英文表达,加强主流价值的影响作用。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输入有关国家政策、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关键词的权威翻译,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提高学生对“中国元素”英语表达的敏感度,提升其对中国文化外宣的精准表达能力。
二、外宣文本的翻译
(一)外宣翻译的现状
外宣翻译具有跨国、跨区域、跨文化的特征,侧重于在实现国际文化交流与互鉴的同时树立积极正向的国际形象。而目前的外宣翻译现状却不容乐观。除了涉及领导人重要讲话以及政府文件报告类的政论型外宣翻译由国家发布权威译文之外,其他介绍中国文化、商业、科技等领域的文本在很大程度上翻译效果差强人意。归根结底,还是缺乏具有高水平的翻译人才。虽然高校的语言专业开设量充足,但学习者普遍功底较为薄弱,受限于汉语思维,跨文化交际能力不足。既不能充分理解中文的内涵,也不能充分考虑到目的语受众的语言思维习惯,因此也就无法灵活运用变通的翻译策略,使得译文出现生硬、词不达意等现象。此外,在高等院校的翻译课堂教学中,翻译理论方面学习的缺失也使翻译实践活动缺乏指导性。学习者对文本的类型、翻译目的等没有恰当的判断和分析,就谈不上使用适当的方法论。
(二)外宣文本翻译策略
基于目前外宣翻译的现状,高校英语专业的翻译课堂应适度增加一些翻译理论和翻译策略的学习,进而开展外宣文本的翻译实践,从理论到实践,全面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
1.文本类型理论和翻译目的论。英国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提出将文本分为三种类型:表达型、信息型和呼唤型。不同的文本类型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語义翻译或交际翻译。表达型文本主要包含严肃的文学作品和权威性言论,而权威性言论主要涉及政治人物的政治演说及文件,以及法律法规文献,科学、哲学和学术著作等。目前主流的外宣翻译涉及政府报告、外交事务、领导人发言等方面的内容。此类文本旨在树立国家形象,向国际社会传达本国的观点与立场,具有强烈的主流意识传播使命。所以政治性的外宣文本可归类于表达型文本。
翻译目的论是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学派的核心理论,其核心概念是“目的原则”,即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译者可根据翻译目的进行整体把握、灵活选用某种翻译策略和方法,既要关照译文读者的期望、接受度,又要注重翻译的预期效果。外宣翻译的目的旨在在全球化背景下让世界了解中国,以汉语为信息源,以英语等外国语的民众为主要传播对象的交际活动。外宣文本翻译的主要目的是信息传递,因此译者在处理外宣文本时也要考虑到外宣文本的独特目的性。
2.新时代外宣文本翻译策略。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外宣翻译关乎国家形象的树立。维护和提升良好国家形象,建立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是当前外宣翻译的主要目的。因此,在外宣翻译中要更多地展现中国文化、中国立场和中国精神,尽量突出国家特色,体现中华民族价值观。新时代的外宣文本,特别是政论型外宣文本,应采用尽可能保留原文形式及原文风格的语义翻译策略。当然,在外宣翻译时也应注重实效。要达成外国民众对我国文化“接纳”的目的,必须重视译文的可读性,力求传递准确的交际信息。如果在翻译过程中盲目地追求保留原文风味的语义翻译策略而造成“看不明白”的传播障碍,非但无益于国家形象的建立,反而会带来负面影响。所以从翻译的目的论角度上讲,归化的交际翻译策略也应当运用到外宣翻译中来。总之,我们在做外宣翻译时,应该结合对外传播的文本类型明确翻译目的,采用灵活的语义和交际翻译策略。
(三)以“学习强国”讲话材料作为翻译实践的思政课堂
翻译实践是对学生翻译能力的训练,也是翻译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环节。翻译课堂应积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科学的主流意识认知,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夯实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领导人的讲话材料作为翻译课堂的实践文本是训练学生提高外宣翻译能力、助其形成良好坚定政治素养的有效方式。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将语义和交际翻译策略落实到外宣翻译的训练中。
例句1: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译文:This great struggle, great project, great cause,and great dream are closely connected,flow seamlessly into each other,and are mutually reinforcing.Among them,the great new project of strengthening the Party plays the decisive role .
汉语的习惯表达中常常会用字数相同且重复并列的语句结构来增强表达效果。四字格的无主语短语并列成句也是常见的表达形式,它们之间衔接较弱,语法关系也不太明显。我国政治性外宣文本时常使用这样的表达方式来突出语言内涵的信念感和坚定性。在翻译此类具有强烈政治语气的外宣文本时,译文在厘清语句间逻辑关系的同时也应尽量保留原文的语言特色。在此句的译文中,并没有按照英语的行文习惯舍掉看似冗长而且完全重复的词语,而是采用语义翻译策略基本保留了原文的语言结构,在恰当释义的同时彰显了语句的信念感和力量感。
例句2: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译文:The founding of a communist party in China was an epoch-making event,which profoundly changed the course of Chinese history in modern times,transformed the future of the Chinese people and nation,and altered the landscape of world development.
原文中,汉语典型的重复型并列结构再一次出现。相比较例句1,此句的三个深刻改变都有各自的宾语,独立成句,语义上相比突出语言气势,更加强调字面含义。因此,该句采用了交际策略,照顾读者的用语习惯,对冗余信息进行了必要的删减,仅用一个副词profoundly修饰三个“改变”,并且为了避免重复信息,使用了不同的三个“改变”来组织译文。最后的译文既照顾了交际的目的,也体现了并列的结构,强调了语气。
例句3: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译文1:The protection of life is of paramount importance;the fight against the virus is our mission;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re our responsibility.
译文2:Beat Covid-19,protect peoples lives!
译文3:Life is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When an epidemic breaks out,a command is issued.It is our responsibility to prevent and control it.
原文的结构由相同的三个并列短句构成,强调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其中,“重于泰山”是蕴含中华文化的特色词汇。泰山是我国五岳之首,这座在国内家喻户晓的名山在国外却鲜为人知,就更别提理解其背后所表达的深层文化含义了。译文1和3都灵活地采用了交際翻译的策略,从目的语的角度出发,遵循了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进行了意译。如果译文一味强调保留原文文化信息,把“重于泰山”译成weightier than Mount Tai,就会造成读者困惑不解,达不到传递信息的目的。而译文2完全采用了归化译法,包括句子结构,仅考虑到读者的文化背景和心理因素,将译文简单处理成了抗疫标语。译文不仅要释义,同时也要突出国家防控的态度和决心,保留原文的语言结构,凸显这里的政治语气是必要的。因此结合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译文1更胜一筹。
三、结束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要“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作为肩负对外传播中国文化译者培养重任的翻译课堂,承担教学任务的教育者理应积极响应课程思政的宏观要求,把爱国主义内容、主流意识认知、科学的翻译理论和有效的语言转换策略融会贯通,改革教育教学内容和方式,引导学生形成坚定的政治素养,培养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为未来更加自信地进行外宣翻译做好积极的准备。【课题名称:四川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中心资助2021年科研课题项目“思政教学视域下高校汉译英教学探索——基于‘学习强国习近平重要讲话材料”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CWY21-11)。】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Z].教高〔2020〕3号,2020-06-01.
[2]张林影.大思政背景下英语翻译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0(6):148.
[3]孙立平.翻译目的论视域下的外宣翻译策略研究[J].海外英语,2019(8):167.
[4]张健.全球化语境下的外宣翻译“变通”策略刍议[J].外国语言文学,2013(1):19-20.
[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重要概念汉英对照(二)[EB/OL].https://language.chinadaily.com.cn/a/202008/10/WS5f30b99da31083481725f4c3.html,2020-8-10/202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