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虹
【摘 要】思政教育是各院校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它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和职业观。作为向社会输送技术性人才的重要窗口,高职院校需要将工匠精神渗透到思政教育中,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态度。本文从思政教育的大框架出发,探讨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政教育 工匠精神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22.006
高职学生思想十分活跃,正是形成正确人生观和道德观的重要阶段,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工匠精神在我国自古有之,它代表着一种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做事态度,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以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职业道德,一方面可以为国家输送一批优秀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另一方面可以锤炼学生的自我素质和职业道德。而在当下高职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仍存在諸多不足。
一、高职思政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在众多高职课程中,思政课一直都处于边缘位置,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作为一门理论性、哲理性和主观性较强的课程,思政课期末判卷时基本都是言之有理就给分,学生之间的分数差距不大,因此很多学生也就失去了听课的动力,最终思政课就变成“教师照本宣读、学生随便听”。在这种形势下,需要调动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否则价值追求和哲理思考就无法有效地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工匠精神的培养是基于思政上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进一步延伸到未来职业价值追求中的表现,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相辅相成的过程。在思政教育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的现状下,要培养起学生的工匠精神只会更难。因此,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需要对思政教育形成正确的认识,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二)教学方法陈旧
1.“填鸭式”教学。目前有些院校的思政教育仍停留在过去的传统教学中,教师一味疯狂输出,学生麻木被动接收,完全没有内化于心。思政教育所传达的道德和思想价值本身就需要学生全身心参与到学习中,在接收德育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引发思考,这才能体现思政教育的真正意义。一旦剥夺学生的主体性,一直陷于教师单方面输出的窠臼中,教学质量就得不到提升。因此,我们需要在教与学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形成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双向交流,才能更好地实施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2.纯理论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一切理论都需要结合实际,才能凸显其价值。在当前的思政教育中,理论教学几乎占满课堂时间,将实践教学挤下了课堂。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下,一方面,学生无法真正领会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学生也只会停留于理论,而不能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工作中,让理论变成“空泛的知识”。因此,需要兼顾理论和实践教学,在理论教学基础上适当开展实践教学,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教学缺乏创新。创新是时代进步的关键,也是时代发展的动力。时代发展需要创新,教育教学更是如此。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很多教师依赖过去简单的教学方法,导致原本就很枯燥的思想理论教育变得更无聊,使学生没有了学习的热情。
二、高职思政教学路径探析
(一)明确思政教育工作和培养工匠精神的意义
思政教育是立德树人的根本,是培养有思想觉悟、有道德涵养下一代接班人的关键,教师应充分重视思政教育的意义,并向学生明确思政教育下的工匠精神培养可以推动个人成长成才,让学生认同思政教育的意义。学生要与社会接轨,必须先明确正确的职业观和工作态度,才能更好地在社会中找到最适合的工作。而在学校育人工作中融合工匠精神的培养,可以让学生个人形成良好的职业品质和较强的职业核心能力,促进学生未来成功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另外,期末考核可以在增加考核方式的同时适当提高判卷标准。比如,将个人平时的实践学习(主动拜访当地工匠体会工匠精神、写思想感悟等)加入最终成绩的结算中,而卷面分通过严格的评判标准来拉开学生之间的分数差距,让学生能自觉重视思政课的学习。
(二)教学改革
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和满足学生的学习诉求。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能力就是生存力,能力的发展是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关键。在思政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政治意识形态及工匠精神,也要满足学生能力发展的诉求,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方法能力和职业社会能力,让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能有更多的选择。其次,师生互动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授课过程中适当引入一些能引发学生思考的话题,让学生主动去思考,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领会知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的每一位都是工匠精神最好的践行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这些人物,结合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其意义,让学生去探讨不同人物身上体现出来的高尚品质和敬业态度。互动探讨的过程能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中,不仅让学生领悟理论知识,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翻转课堂是教学改革中非常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尊重学生主体性最有力的表现。
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下的工匠精神培养中,可以开展翻转课堂,让学生把握教学内容,而实行翻转课堂最好的方式是让学生制作PPT后进行分享,让学生转换角度,站在教师的立场去备课(包括找资料、厘清讲课逻辑和教学内容顺序等)。在学生自己搜集相关资料并整理分享的过程中,不仅锻炼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透彻。例如,制作一份工匠精神古今发展的PPT,学生先从明确工匠精神的含义入手,然后联系相关的工匠精神事例,在被每一位伟大的工匠精神践行者所折服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工匠精神”这四个字背后的力量和包含的意义。
翻转课堂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要闻分析,让学生结合时事政治(身边的真人真事),在课堂上开展辩论。辩论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站在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在不断发散思维的过程中充实自己的知识库,完善知识框架。将时事政治和生活实际搬上课堂,帮助学生学会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和思考现实问题。而辩题(时事政治或其他)的选择需要教师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时事,并从中筛选出与工匠精神相关的话题、事件等。在辩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畅所欲言,集思广益,这样不仅能输出自己的思想观点,也能收获别人优质的评论和见解,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思想培养都有积极意义。
2.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是支持实践的重要基础知识,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的良好结合。作为技术性人才,实践能力是高职生的必备技能,实践活动是道德认知内化为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工匠精神的培养教学中一定要开展实践教学。社会实践也是高职教学中的一项任务,教师深入开展社会实践,让学生通过实践做到真正的知行合一。比如,安排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学生自发组织去拜访身边的“匠人”,可以是院校的教师、同学家长,也可以是社会上的人。在与“匠人”接触的过程中,感受“匠人”所传达出来的令人敬佩的“工匠精神”。通过真人真事的真实冲击,学生会被那些“匠人”所折服,从他们的事迹中感悟人生追求和极致的工作态度。院校可以安排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实践活动,在真實的切身感受中,学生更能充分认识和理解劳动价值和工匠精神。此外,院校与优秀企业合作也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
高职院校最终培养出来的学生都会走上各自的工作岗位,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与企业合作,将企业技术融合到教育教学中,不仅会实现教学的创新,也能让学生在校期间可以提前接触一些企业中的核心技术,为学生今后的求职方向提供一定的参考。将秉承工匠文化的优秀企业先进技术搬到课堂上,聘请知名的企业教授、不同行业的出色大师来教授一些专业课程。术业有专攻,由专业人员来讲解专业知识,教学效果才会更好。因此,通过校外企业人员的专业讲解,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相关的职业技能。
另外,深入开展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是将理论与技术完美融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在院校期间将理论与实践充分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在理论基础上更快地去掌握工作技术。当然,在现代学徒制开展过程中,必须完善相应的运作机制和育人原则。首先要保证合作企业的专业性,在清楚企业内部机制合理的前提下,再考量企业人员的专业性,确保学生所实习的企业是专业的、合法的,坚决摒弃克扣实习生工资、压榨实习生劳力的不良企业。在安排学生实习过程中,院校教师应全权把关,选拔业务水平高、对学生认真负责、信誉好的企业人员作为学生的“师傅”,保证“师傅”在认真传授技术的同时也能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学生追求极致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这样的模式中,学生不仅能熟练掌握一门技术,更重要的是还能从“师傅”那里学到很多关乎职业道德、处世态度的思想,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在当学徒的期间,学生能通过工作中的每一处细节和步骤,接受职业思维和技能的训练,锻炼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也会形成崇尚劳动、务实进取的职业精神,感悟精益求精、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的工匠精神。
3.优化教学结构。教学结构的优化是当代教学改革的重点,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响应国家政策,做好教学工作。不管是国家还是社会,我们都提倡向更加多元、创新的方向发展,对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下的工匠精神培养也是如此。针对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师需要不断强化、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加强课程的趣味性、合理性、高效性以及综合性,让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
第一,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比如,运用纪录片、电视节目、音乐以及短视频等形式来辅助理论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学生虽然能听懂思政教育中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但是不能灵活地将这些理论应用到生活中、工作中,让理论止步于理论而不能为学生所用,无法达到教学的目的。教师可以通过收集有关工匠精神的文字故事、电影、真人纪录片等,让学生能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更全面地理解工匠精神,强化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例如,为人民鞠躬尽瘁的焦裕禄,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就只是知道这个名字,却没有真正了解过他的内在精神。教师可以结合有关焦裕禄的影视作品剪辑、名人对他的称赞以及有关焦裕禄敬业爱民的事迹相关记载等多方面的资料,让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从历史人物身上学到令人敬佩的工匠精神。通过这样的形式结束过去纯文字教学的弊端,让教学手段更多元化,学生学习效率更高。
第二,开展工匠精神主题讲座,可以激发学生追求工匠精神的热情。邀请优秀校友或知名人士到校开展讲座,分享自己的工作经历和成功之道。大家喜欢听成功人士讲他们取得成功的路径,成功的路径肯定不止一条,但其中绝对包括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学生乐于接受成功人士的分享,并从他们身上真正领悟到教材中所阐述的观点、道理,通过学习他们身上宝贵的精神并将其作为自己的追求标准,这辅助了课堂理论教学,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效果。
第三,创新永远都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作为工匠精神的内涵之一,发挥着强大的生命力。社会的创新进步依靠新一代的年轻人,秉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来实现。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其实也是促进工匠精神培养的关键。所以应将创新创业课程融入到工匠精神的教学中,从创新创业的角度剖析工匠精神,借助院校提供的创新创业平台,积极鼓励学生在自主创业过程中体会工匠精神。教师搭建创新创业大赛平台,设置好合理且足够吸引的大赛奖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大赛,让学生在创新实践经验中锻炼自己的处事能力,锤炼敢于探索、勇于开拓的意志品质,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和工匠精神培养的“双赢”。
第四,良好校园氛围的营造也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校园里标榜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通过板报、广告栏张贴工匠精神人物、开展工匠精神征文比赛等项目,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一种既定的意识,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思政教育、工匠精神的熏陶,最终内化于心,真正应用到生活实际和工作中。高职院校需要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将工匠文化充分融入高职校园中,让工匠精神完全渗透到校园里,融入校园生活培养人,融入校园活动涵育人,融入校园制度规范人。
三、结束语
工匠精神培养作为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一部分,对高职院校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实现好高职院校工匠精神教育工作,需要院校、企业、教师、学生等多方面的努力,并在不断的创新改革中尝试探索出更优、更好的教学方法。其中,教师仍然是思想的传播者,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教育中要全身心地为学生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在自己的教学岗位尽职尽责、恪尽职守,鼓励学生甘于奉献,以细致认真的态度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赵蜀玉.建筑专业学生管理中辅导员的工匠精神体现——以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工程管理系辅导员工作为例[J].科教导刊,2017(5Z):3.
[2]林瑞娟.高职院校电商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探索——以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程的教学实践为例[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9):12-13.
[3]纪张伟.“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研究——以高职数学课程为例[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7(4):5.
[4]彭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概论”课程实践教学路径探析——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装备制造与教育,2017,31(2):39.
[5]王代清,王俊英,王竞.高职工学类实训教学中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路径探索——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实训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