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机制研究

2021-09-15 08:05李新宇
决策探索 2021年16期
关键词: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创新机制

李新宇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新媒体;创新机制

近年来,新媒体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和普及,为马克思主义带来了更多的传播方式,在此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者应紧跟社会发展,科学合理地选择运用新媒介,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

一、建立合理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目标机制

马克思主义经过实践和完善,有着独特的理论性和科学性,现在仍然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其理论知识和观点也在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影响原因较多:

第一,马克思主义必将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完善,因此,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过程中具备了时代特点,随着时代的不同,其传播目标设计也不相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党科学合理的传播目标设计。

第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的是让广大人民群众理解马克思主义,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由此可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对象是人民群众,故在其传播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传播主体与客体的差异性。

第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要通过一定的载体与渠道来完成,新媒体的出现有效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既加速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还拓展了传播的范围和深度。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者要能够根据社会的发展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方案,借助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

二、建立按需为主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内容甄选机制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过程中,传播内容是重要的构成,同时也是决定传播质量的核心要素。为了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效果,制作传播内容时,要充分了解不同群体的差异性,根据其年龄、性别、职业、环境、受教育程度等多个方面特征,制定出相对应的传播内容。环境、受教育程度等因素会引起受众阅读、理解、运用能力的不同。因此,通过对受众的细分,分析不同对象的特征和需要,以受众的需求为核心制作传播内容,有助于精准传播,增强马克思主义传播内容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第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中应根据受众的需求增加内容制作的深度,传播内容要考虑不同群体的实际情况,为他们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进而受到普通大众的认可。

第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中,内容的表达方式也会对传播效果产生影响。传播者要能够根据受众的细分结果,针对不同群体进行不同方式的传播,从而满足不同认知、理解和接受能力的受众。在传播中,以具体的、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内容,让普通群众更加容易理解和认知。

第三,由于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受众的思维方式以及不同群体的差异性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尤其是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的思想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思维方式发生了改变。因此,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传播者要能够基于新的判断优化传播方式,调整着重点,基于人民大众的基本利益,保持理论宣传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三、优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过程机制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过程中,传播的媒介、载体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合理地运用传播媒介能够提升传播的效果。因此,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过程中,要对传播过程机制进行优化。

第一,科学合理地运用媒介。传播媒介是影响传播效果的重要元素,同时也是实现传播的重要载体。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过程中,传播者要了解媒介的特点以及不同媒介的受众的特点,结合不同媒介的影响力、公信力等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传播媒介;根据受众和传播内容的特点,科学搭配使用多样化的媒体方式,形成高质量的传播体系,进而提升传播质量。

第二,精确掌握时机。新媒体的诞生与发展,提供了即时发送与定时发送的功能,传播者要能够掌握传播的时机与节奏,敏锐找到合适时机,特别是出现热点问题、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传播者要能及时、恰當地进行传播,进而增加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与理解,提升传播质量。

第三,充分运用互动交流的方式。新媒体具备互动的功能,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可以通过新媒体和受众进行讨论与交流,进而获得用户的反馈信息。此外,传播者还能够运用大数据技术获得相关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统计,精确获取信息中潜藏的内容和规律,基于规律对传播对象进行更充分的认知,掌握受众特征,更加有针对性地制作和传播内容,优化传播方式和质量。

四、建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绩效考评机制

为了更好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应基于新媒体背景构建相关的传播绩效考评体系,进而实现对舆论导向的把控和管理。

一方面,由于新媒体是一项新事物,相应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因此要健全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保证新媒体的规范性。另一方面,在新媒体的运用过程中,要加强社会道德建设,坚定理想信念,准确判断信息的是非真假,以道德规范约束自身行为,营造良好的传播氛围。

随着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移动终端技术等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途径和载体得以丰富,同时也导致传播的环境更加复杂。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者要能够创新传播手段和内容,借助于新技术和新媒体,充分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对传播的方式和内容进行优化。同时,构建多元化的传播体系,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引导大众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强化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参考文献:

[1]谭可可.“机制创新”推进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J].学术论坛,2015,38(3):15-18.

[2]葛学彬,李松林.新媒体视角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现实困境与机制建设探究[J].理论月刊,2017(04):31-38.

[3]谭可可.论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三重维度[J].湖南社会科学,2013(6):289-291.

[4]徐旭开.浅析新媒体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影响[J].新闻战线,2014(7):159-160.

[5]董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路径选择[J].重庆社会科学,2018(02):15-22.

[6]景委委,巩建华.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基于大众传播下的话语转换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6):131-135.

(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猜你喜欢
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创新机制
网络新媒体对高校审美教育的影响分析
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创新机制研究
网络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研究
农村文化事业建设要抓住哪几个关键点
“互联网+”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
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对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框架分析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途径
我国信访制度缺陷与创新机制研究
马克思主义早期大众化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
新常态下以创新驱动升级转型的制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