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21-09-14 08:31胡愈琪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1年8期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

胡愈琪

摘  要:应用型人才培养是21世纪以来国家教育部门新提出的指导理念,应用型大学也在时代的发展中应运而生,以培养人才的实践技能为主。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是教师考取教师资格证必修的文化课程之一。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探索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路径极为必要。本文首先分析了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课程与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方法传统单一、教学评价方式落后这几个问题,提出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实践环节、改革评价方式,增强输出意识的改革路径。教育心理学课程的育人价值十分明显,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来说意义重大。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教育心理学;培养策略;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1-0116-03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的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一个交叉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是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一些心理发展。而教育活动的参与者是教师与学生,由此可见,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教师与学生双方在教学活动的心理状态。简要概括为四部分: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师心理、教学心理。下文主要对于教师心理和教学心理展开研究,即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教育目标,以培养实践技能为核心理念,彻底将改革后的教育心理学文化价值挖掘出来,以实现课程教学意义。

一、当前教育心理学课程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部门逐渐提高了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在教学思路上以及教材课程两方面都实施了改革。在教学思路上,改变了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引导教师更新相关教育理念。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不乏以传统理念为主导的教师。以教育心理学为例,教学部门实行了教材改革,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夯实基础,但教师的教学方法阻碍了这一改革的深入发展。

(一)课程与教材内容陈旧

传统的教育心理学课程内容涉及范围广,包含大量的理论知识与实验,难以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再者教材内容更新慢,无法普及最新教育知识。此外,教育心理学并未在中小学开展,学生在启蒙阶段没有得到相关的心理知识培育,步入大学后,对于这门课程难以深入理解,导致教学内容与实际教学处于失衡状态,甚至于完全脱轨[1]。这一现状对于高职院校开展教育心理学教学造成了挑战,学生对这门课程没有深入的了解与认知,加之心理学内容本就抽象难懂,很多概念是经过反复实验之后才得以验证,基本上是美国、英国、法国、瑞士等国外学者热衷的领域,离学生距离较为遥远,难以引起学生共鸣。究其原因,传统的教育心理学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无论是未在中小学开设相关课程,或是教材更新慢,都对高职院校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二)教学方法传统单一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新时代人才的需求,当前教师在教授心理学课程时仍主要以传统教学手段为主,依然是粉笔、黑板、教材的传统模式[2]。当前我国需要的是实践型人才,教师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并没有明显的效果,受传统思想影响,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应试为主,学生的考试成绩是教师追求的目标。部分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缺乏互动,照本宣科,为学生勾重点,标明需要背诵的内容,并未正确指导学生将这门课程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与日常生活中。伴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教师的授课方式已经成为一种固定的意识,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师生还需要一个过渡期,才能彻底从以前的教学“困境”中走出來。

传统教学方法与传统的评比模式之间存在一定关联,学校根据班级的理论成绩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因此以成绩定好坏成为了一种根深蒂固的教育思想,这一思想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重视学生的成绩,忽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尽管新时代背景下,教育部门提出了相关要求,部分教师在教学方式上仍难以突破,受传统观念影响,对于新方法的接受需要学校耐心引领。

(三)教学评价方式落后

教学评价方式主要分为三个方向:一是教师在教学上的相互评价,二是学生对教师教学方式的评价,三是社会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在此可以理解为学生家长的评价。传统的教学评价多以教师之间的评价与家长评价为主,学生很少参与评价,加之学校没有健全的评价体系,教师之间的评价以公开课和例会为主,与家长的沟通仅以一学期一度的家长会为主,因此,评价方式过于单一,甚至处于落后状态[3]。部分教师会让学生匿名写出教学评价,对学生的意见进行整合并采纳,将其应用于教学中。但是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不会轻易表明自己的建议,导致匿名评价法也流于形式。评价体系的单一导致教师不能及时发现自身的教学问题,更无法进行创新和改革,这也是课程教学无明显效果的原因之一。

二、心理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背景下,教师对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教学理念必须以实践技能的培养为主,打造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应从课程教学改革开始。

(一)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

教育心理学内容多以国外学者的理论为主,虽然会偶尔与孟子、老庄的思想有所关联,但是内容较少,学生对一些实验理论也难以产生共鸣,导致教育心理学自课程开展以来取得的实质性进展较少。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进行优化,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传授抽象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心理学的教学内容多以教材为主,但是高职院校的教材并未及时更新,难以将时下最新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课程教材多由教育部门编排与打印,学校可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原教材上进行修改、删减或者重新修订,力求学生接受最新的教育知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部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极为重视,除了理论知识以外,还强调学生的德育、美育等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一致。应用型人才培养更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是创新的前提,因此课程结构的优化对学生的学习有极大的作用。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结构而定,教师应对教育心理学知识进行内化,通过筛选,将有意义的内容传递给学生,引导他们将学过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并非书面的只是长篇大论,并非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喜欢而学,为了实践而学,为了创新而学,为了国家的发展而学[4]。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之间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教师应充分利用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情感过滤与情感串联将学生带入课程的学习中来,发挥课程教学的实际意义。

(二)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实践环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高职院校作为人才输出基地,必须按照时下的人才培养要求创新教学方法,以培养实践型、创新型的人才为教学目标,确保输出的人才符合时代进步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学生对于知识的要求,无法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创新教学方法已是大势所趋。新时代教学应从多方面寻找资源,例如多媒体教学设备、互联网技术、教育软件等,将现代元素融入教学中,在校园、生活中充分挖掘有用资源,拓展教学平台。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板书、教材为主,但是纸质教材更新较慢,书籍的排版印刷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其他路径弥补教材的缺失,如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PPT课件,将与课程有关但是教材没有提到的知识进行扩充,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制作PPT课件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尽可能将抽象的知识点通过简易的方式表达出来,促进学生的理解;也可利用多媒體投出学者研究理论知识的过程、反复实验的艰辛、学者的亲身经历等方面内容,加深学生对于教育心理学专家的了解,从内心接受这门课程的学习;或向教育部门申请,联合本市高等教育学校教师开发教育App,实时讨论相关教学方法,教师之间相互借鉴和学习,共享信息与资源,将最好的教学方法应用于教学中,发挥教育的最大价值。本市教育心理学教师可以建立大群,形成教育心理学知识网,实时更新教学动态,更新最新知识,团队力量大于个人力量,教师之间相互合作,实现共同教育,为社会输出创新型与实践型共存的“双型”人才[5]。

教师还要加强实践教育环节,可以根据课堂内容为学生创设相关情境,带领学生将知识点应用起来。学生在课后寻找资源,将学过的知识灵活运用,既能加深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也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技能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技能,因此教师应格外重视,引导学生利用现有资源展开实践,在线上线下、校内校外挖掘有用资源,将知识践行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

(三)改革评价方式,增强输出意识

高职院校应健全评价体系,改革传统评价方式,辅助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评价应重点以学生为主体,如在校内开展调查问卷,每天随机抽取100名学生对教育心理学的教学制度展开评价并提出相关建议,连续调研一周,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学生认可的优秀教师,将其列为学习模范,评定为本课程教学组组长;或者在校内开放建议箱,让学生不仅对教育心理学课程,也对其他课程提出建议,教师只有明确学生想要什么样的教育,才能更好地规划教育;或利用网络平台,创设专业论坛,学生在平台发表对教育心理学课程的看法,说明不喜欢的原因。教师可站在学生的角度重新拟定课件,确保每一位学生接受并运用这门课程,才是课程的教育意义所在。学生还可在论坛上对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行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建议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主体地位[6]。

高职院校还应增强人才输出意识,随时进行市场调研,了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按照时代发展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以创新型和实践型为主。学习知识与利用知识是不同的观念,高职院校应更加注重后者,引导学生将知识学活,能够内化为自己的思维意识,提升自身认知高度。

三、结语

综上所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背景下,教育心理学课程应抛弃传统教学模式,顺应时代进行改革创新,力求将学生打造成“双型”人才。本文主要对高职院校当前在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展开了分析,并根据问题进一步提出了教学改革路径,以期为高职院校的教学规划提供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 张玮凌.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心理学”课程考试改革实践研究[J]. 科教文汇,2019(02):100-101.

[2] 董泽松. 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心理学》课程教学内容生活化导向刍议[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05):185-186.

[3] 张微,张露. 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教育心理学课程改革探析[J]. 人文之友,2019(18):134-135.

[4] 葛现玲,张媛媛.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J]. 现代职业教育,2017(10):68-69.

[5] 李琨煜.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公共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山西青年,2017(07):172.

[6] 张玲燕,陈丽君. 适应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改革研究——以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学为例[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02):38-42.

(荐稿人:叶妙企,汕尾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淳洁)

猜你喜欢
教育心理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
教育心理学发展概述
关于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分析
论教育心理学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