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听说课文化教学策略研究

2021-09-14 08:31高航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1年8期
关键词:听说课文化教学对外汉语

高航

摘  要: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提高听说能力是提升汉语交际能力的关键。把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是新时代对外汉语教学所提出的现实需要。本文以汉语听说课为例,浅析在听说课中融入文化因素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对外汉语;听说课;文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H1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1-0082-03

1949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诸多国际友人开始关注中国,学习汉语。2004年世界上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揭牌成立,标志着中国孔子学院事业的开始,这一举措极大地推动了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对对外汉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汉语听说课作为汉语语言学习的核心课程,承担了训练学生听和说两项技能任务,在学生汉语学习尤其是初级和中级阶段的学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在传统的对外汉语听说课程中,教师过于注重对学生进行听力和口语技能方面的训练,将教学重点放在纠音、正音上,忽略了在听说课当中融入文化教学内容。语言与文化是相互“粘合”的[2],要想真正掌握一门语言,不能离开对该国文化的学习。对外汉语听说课作为语言“输入”和“输出”两大技能培养的核心课程,更要注重对学习者文化素质的培养,只有正确理解“输入”内容,才能合理、恰当、准确地“输出”,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应在听说课的词汇教学、视听部分、口语练习及课外活动等环节适当地融入文化教学,让学习者更加深入并且全方位地了解中国文化,提升汉语综合能力。

一、在词汇教学中融入文化因素

可以说,词汇教学贯穿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始终,不论是刚刚接触汉语的初级学习者,还是已经有过几年学习经历的中高级汉语学习者,都要通过不断积累词汇量来提升自身的汉语水平。词汇作为语言中的一个基础元素,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对外汉语听说课堂当中,将词汇讲解与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相结合,对于丰富课堂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词汇以及提升词汇学习质量大有裨益。

由于语言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学生在学习汉语的不同阶段所接触的词汇也都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这时汉语教师要根据不同词汇所反映出的文化内涵进行讲解。比如在初级阶段会遇到最基础的“颜色词”,红色在中国代表吉祥、喜庆、热闹,中国人结婚、过年的时候喜欢穿红色的衣服,在很多欧美国家,红色代表血腥、暴力;在中国白色象征死亡、凶兆,基本是禁忌色[3],在日本和西方国家,白色代表了纯洁、高尚,在婚礼上新娘要身着白色婚纱。

在汉语学习的中级阶段,听说教材中的话题已经从最初的“自我介绍”“讨价还价”等基础话题转变为“今时不同往日”“中国诗歌”等涉及时代变迁和古代文学的更深层次内容。“改革开放”“下海经商”“大锅饭”“下岗职工”等词汇也时常出现在教材和课后练习题当中。对于不了解中国国情的汉语学习者来说,这些词语十分陌生并且晦涩难懂,这就需要汉语教师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为学生做出解释,让他们在掌握词汇的基础上了解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在“中国诗歌”这一话题的讨论中,教师可以利用“对比法”进行教学,比如可以将中西方的田园诗歌进行比较,让他们进一步认识到中华文化内涵与他们母语文化的差别,加深其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提高其跨文化敏感性。由于中国地大物博,陸地较多,自古以来,中国的农耕文明就比较繁荣,因此田园诗人代表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当中,大量描写了有关归隐山林耕作的画面;而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空气湿润,有利于畜牧业发展,因此英国的田园诗人喜爱以牧羊人的形象为代表描绘田园景象,其中的代表作有斯宾塞的《牧羊人的日历》(The Shepherd’s Calendar)和马洛的《牧羊人恋歌》(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教学机构一般会为高级水平的汉语学习者设置文化哲学类的课程,让他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内涵。同样,在听说课当中,学习话题也会涉及孔孟之道、四大名著等内容。教师可以借助这一契机向学生介绍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哲学内涵,如孔子主张的“和为贵”“和合万邦”,道学原典中所提到的“顺应自然”“宽容不苛”等思想皆展现了中国古人的智慧,体现了中国人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可以将中国文化更高价值层面的内容呈现给汉语学习者,让他们真正地了解中国。

二、在视听环节引入文化因素

视听环节是汉语听说课的一部分,听力的好坏对于学生是否能够提升汉语交际能力至关重要。视听实际上是一个信息输入的环节,在视听环节恰当地融入文化因素,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中华文化知识素养,帮助他们积累口语及写作等输出素材;另一方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避免内容单一,鼓噪乏味,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汉语听说课上,在完成教材规定的视听内容以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寻找适当的音频资料,并将其补充到课堂中来融入文化因素。以大连外国语大学汉学院本科生所用听说教材——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汉语听说教程·上册·二年级教材》第六课听力练习3“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动画节选片段,这不仅能够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视听能力,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梁祝”这个中国传统故事的印象。除此之外,《百鸟朝凤》《一个人的皮影戏》《匠心》等都是非常适合给留学生或汉语学习者分享的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电影。

在视听环节中,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纪录片也是很好地融入素材,选题可以囊括中国传统节日、旅游名胜、历史人物以及传统美食等等。教师可根据视频内容设置问题,在视听教学过后对学生进行提问,检验学习效果,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能活跃课堂氛围,可谓一举多得。

针对来华留学生,教师还可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将地方特色文化融入听说课当中。以大连外国语大学为例,大连外国语学院坐落于辽东半岛的最南端——旅顺口。旅顺口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中国近代史“露天博物馆”的美誉,中国末代皇帝溥仪、考古学家罗振玉等人均在此居住过。教师可以将与旅顺口及大连历史以及当地民俗文化等相关的内容编写成学习材料介绍给学生,还可以在适时邀请历史老师或民俗学者走进课堂,开设当地特色文化内容讲座,利用地域优势,让留学生深层次地了解和体验当地文化。

三、在口语练习中引入文化因素

学习外语最主要的目的是能够利用这一语言畅通无阻地与人交流,从这一角度来看,提升口语能力是学好汉语的关键。学生在进行口语表达时不仅要追求语言使用的准确性,语言的得体性也至关重要。学习者要掌握一定的交际策略和文化交际知识,才能使用最恰当的语言进行口语表达。因此,在口语练习当中引入文化因素是必不可少的。

口语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实践与练习,在汉语听说课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信心和机会进行自我表达。汉语教师可以在每节听说课堂中拿出10分钟安排两名学生进行“自由表达”,表达的话题不限,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任何话题,比如“我的家乡”“我最喜欢的运动员”“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等等。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来介紹一下各自国家的文化、传统习俗等内容,并在学生表达之后,顺势引入中国文化。比如欧美学生介绍情人节,这时老师就可以引入“七夕节”以及“牛郎织女”的故事;泰国学生介绍“大皇宫”,老师就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故宫。“自由表达”活动不仅可以给每位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使学生的听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这一活动可以把中外的文化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更鲜明直观的对比,加深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印象,拓展他们的文化知识面。

在汉语学习的初级和中级阶段,听说教材中的大部分课文采用叙事文体,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课文改编成对话形式,并进行“角色扮演”。在处理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这类传统故事的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以舞台剧的形式演绎这些传统故事。

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

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汉语学习也不例外。拓宽学生课外接触汉语文化信息的渠道,是提高语言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方法[3]。因此,教师除了要在课堂内恰当地融入文化因素以外,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外互动,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去接触中国文化,了解中华文化内涵,不断提升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首先,在多元的网络自媒体时代,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国内时下最流行的社交App,如小红书、抖音、快手等软件,鼓励他们选取一个文化切入点,录制vlog上传到平台上,和更多人分享他们学习汉语的成果。互联网的开放性、终身性和普遍性能够使教师在更广阔的空间和时间教授汉语,传播中国文化[4]。

其次,鼓励来华留学生积极参与文化考察和社会实践活动,多结交中国朋友,不断提升交际能力。以大连外国语大学汉学院为例,学院每年都会组织留学生到当地进行文化考察,给学生提供体验当地文化和风土人情的机会,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参与这类活动,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对于来华留学生,有条件的教师还可以组织周末文化社团,带学生参观游览当地文化景区,鼓励学生成为“中文导游”,为外地游客进行讲解。

最后,激励学生参与校内文化活动,不断提升汉语能力。以大连外国语大学为例,学校每年都会为留学生设置专属活动,如一年一度的“国际文化节”“汉语演讲比赛”等。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应组织和指导学生踊跃参与校内的各项文化活动,给他们提供更多地在课外使用汉语的机会。

五、结语

语言和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密不可分的社会现象。语言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对文化有一定的影响作用[5]。语言与文化关系紧密,二者缺一不可,无法独立存在,这就意味着在语言学习中,文化教学因素是不可或缺的。汉语听说能力作为学习者交际能力培养的关键,应格外受到对外汉语教师的重视,因此在汉语听说课堂中适当地融入文化教学,有利于提升学习者的汉语听说能力、理解能力,让他们真正了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对于提升学习者的汉语语言综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常悦. “互联网+”背景下对外汉语听说课堂教学研究[J]. 国际公关,2020(06):115-117.

[2] 赵贤州. 关于文化导入的再思考[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03):31-39.

[3] 李颖超. 第二语言教学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研究[J]. 文化学刊,2018(09):203-207.

[4] 屠海波.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汉语国际推广及文化导入研究[J]. 高教学刊,2021,7(19):13-16.

[5] 张玲. 语言相对论视野下语言和文化的关系[J]. 海外英语,2017(17):211-212.

(荐稿人:徐智,大连外国语大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汪旦旦)

猜你喜欢
听说课文化教学对外汉语
高中英语听说课中听与说的结合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高中英语课堂中文化教学应关注的两个问题
国际汉语教学的理念方法
浅析大学英语文化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浅论对外汉语听力课教学热身环节中中文歌曲的应用
高中英语听说教学的研究
让初中英语听说课在高效课堂活动中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