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组织育人路径探析

2021-09-14 07:47黄华刘莉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28期
关键词:疫情防控实践路径

黄华 刘莉

摘 要:持续地疫情影响,深度改变着高校组织的运转形式和建设模式,也为高校组织提升育人质效提供了可能和机遇。高校各类组织要在常态化防疫背景下,借力新态势,破解老问题,形成新优势。要立足疫情防控实践,提升组织育人意识,创新组织育人方式,聚焦组织育人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科学设定教育内容,提升组织建设信息化水平,增加育人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水平。

关键词:疫情防控;组织育人;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仅悄然重构着高校教学管理秩序常态,也对高校组织育人工作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面对持续地的疫情影响,高校各类组织应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变临时应急性应对为新常态下的主动性作为,从组织育人的角度,系统全面地梳理新形势下组织育人存在的问题和机遇,积极拥抱新变化,适应新形势,调整新策略,建构后疫情时期高校组织育人新常态。

1 疫情冲击下高校组织育人的现实困境

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仅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场压力测试,对高校党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各类组织也同样如此。疫情防控期间,为确保校园内学生安全,绝大多数高校实行了封闭式管理,严格进出校园人员管理,严控线下活动举办,优先保障疫情期间教学的正常运行,为校园秩序安全有序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严格的防疫措施,也一定程度上给高校各类组织建设与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困难和挑战,影响着高校组织育人功能的有效发挥。

传统的运行方式难以为继。高校组织是高校管理和育人的基础,是高校各项育人活动发挥作用的桥梁。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组织建设需要让位于校园安全防疫需要,各大高校积极落实“非必要不聚集”要求,主动调整组织运转形式和方法,缩减了校内活动频次和规模,将组织建设的主阵地由线下转移到网上,但一些高校组织的管理者、指导者和骨干成员由于缺乏经验,对线上模式下的组织运行谋划不及时、思考不够、办法不多,不能满足组织运转向信息化过渡的实际需要。同时,持续的疫情防控压力下,少数大学生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不强、心理脆弱等问题更加凸显出来,制约着组织有序运转。

组织力面临挑战。组织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是在组织举办各类活动中逐步形成和积累的,它既是组织战斗力的基础,也是组织健康发展的需要。受疫情的冲击,高校组织承办的各类教育培训、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社会实践活动不同程度地减少,自上而下的教育管理方式受到挑战,一些组织原本形成惯例且具备相当影响的品牌活动、特色活动或停办或缩减规模或转为线上,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组织凝聚力的形成。相较于传统的活动模式,线上活动阻隔了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如果不加以专业精细地引导,成员参与感不强,难以实现组织成员达成共情、培育共同体精神的目标。同时,活动的减少也剥夺了组织成员锻炼成长的机会,长此以往,对组织归属感的形成、凝聚力的增强、组织成员素质的提升都会产生消极影响。

育人功能缺少有效依托。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组织育人的任务是“把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结合起来,强化高校各类组织的育人职责”,高校组织的育人功能很大程度体现在组织建设上,既包含显性直接的宣教引导,也函盖隐性间接的组织文化育人、社会实践育人。在防疫的背景下,高校中不少组织建设出现了停滞甚至是倒退。疫情初期,多数高校没有全员返校,不少高校组织出现观望情绪,各种计划中的社团活动因人员不齐、存在安全风险等原因被取消或推迟;随着疫情蔓延形势得到有效遏制,高校的正常秩序得以部分恢复,社团组织的换届、纳新等显性建设活动在安全防疫的前提下逐步展开,但各类承载着隐性育人功能的活动大幅缩减,比如,一些有着一定教育意义的集体表彰、团建交流、实践锻炼等线下活动被视为“非必要活动”难以成行,造成了组织文化的空心化,组织文化传承不够,部分组织在完成新老人员交替后也难以有效接续。

疫情的持续影响给高校组织育人工作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组织建设的一些新变化,蕴含着提升组织育人质量的机遇。经过较长时间的常态化防控措施的检验,不少高校组织都在探索调整中找到了新的有效运转模式,一些原本困扰组织发展的难题在新模式下出现了新气象。以高校院系基层党组织为例,传统的“三会一课”较多采用线下集中学习方式进行,会议组织效率低,形式单调,党员参与不够、互动交流较少,影响着组织生活的质量。常态化防控状态下,高校师生对线上模式的接纳度前所未有地增强,各类高校组织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也随之大大加速。不少院系党组织积极探索“互联网+党建”模式,将“线上教学”中的经验做法有机融入党建工作中,会议组织效率有效提升,适应新技术的学生党员有了更多表达空间,党建活动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得到增强。经过调查,不少学生党员对线上组织生活已有相当的认同感,认为恰当的线上党建活动能成为传统党建活动的有益补充。

2 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组织育人的创新探索

疫情防控的现实需要倒逼着高校各类组织创新发展,不少高校组织在积极应对疫情影响的同时,提升了组织育人意识,强化了责任担当和价值认同,打開了组织建设新局面。

突出人文关怀,全力守护校园安全。疫情发生以来,各大高校闻令而动,把守护校园安全作为对师生最大的负责,聚焦师生所思、所忧、所盼,解决师生战“疫”中的实际困难。在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各类高校组织充分发挥组织优势,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精准做好疫情期间师生的服务管理工作。党团组织利用线上平台做好师生“日报告”动态监测,结合疫情形势变化开展主题教育,普及防疫知识、疏导心理健康问题、传播防疫正能量。不少高校教务、学工、后勤等职能部门注重疫情下的人文关怀,主动发放“线上教学”流量补贴,将教材寄给未返校的学生,组织宿管消杀宿舍、晒被子,给返校学生寄送口罩等防疫物资,以有温度的教学管理和后勤服务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收获了众多学生点赞,彰显了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良好效果。

猜你喜欢
疫情防控实践路径
打赢疫情防控战的制胜机理
安徽省人畜共患病细菌性传染病综述
2013~2017年东莞市大岭山医院急诊科接种狂犬疫苗情况分析
关于梁山县一起输入性登革热疫情的调查处置分析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品牌化开发路径研究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