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峰
摘要: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开设的一门学习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公共基础课程,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面对当前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积极性低、课堂学习气氛不浓等问题,通过对学生、教师、环境等因素进行分析原因,提出了优化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课堂教学的策略,积极进行探索,有力地推进了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计算机基础;课堂优化;教学改革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普及,计算机技术已经与当今社会各行各业深度地融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成熟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学习这些技术的入门课程,是高校大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该课程是大学生系统地学习计算机的第一门课程,其主旨是让大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的使用,并且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进行后续课程的学习并在学习生活中体验计算机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其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提高大学生驾驭计算机、熟练使用计算机的能力是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提高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对于大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薄弱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调查统计的结果显示:本人担任授课任务的2020级园林技术班、2020级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班、2020级风景园林设计班三个教学班中,所有的学生都在初中或者高中阶段学习过信息技术课程,都学习过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大部分学生还学习过办公软件的使用和互联网的基本使用。但在课堂实际操作计算机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使用计算机的熟练程度很低,基本的鼠标操作都不熟练,没有学习过键盘上键位的布局以及基本的指法分工,键盘上每个英文字母在什么位置、每个手指具体负责哪几个键位都不清楚。由于学生生源地的差异性,大部分学生仅仅是在学校的微机室使用过计算机,平时忙于学业考试,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计算机基础知识,导致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十分薄弱。课堂调查统计结果如下表1。
(二)学生学习积极性低,课堂学习气氛不浓
调查授课任务的三个教学班中,学生普遍存在上课听课效果不佳的问题,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学习气氛沉闷,课堂提问不会回答,也没有学生主动起立回答问题,教师无法及时得到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的反馈。由于学生课后没有及时进行课堂知识的复习和巩固,课堂学习的内容课后就忘,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在课堂中忙于低头玩手机,甚至有些学生在课堂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不愿动手使用鼠标和键盘。学生仅是满足于课堂听讲,不愿动手也不愿动脑,课堂作业完成率低,仅仅是被动地去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无法发挥课堂教学所具有的优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模仿教师的教学演示照葫芦画瓢完成作业,思维几乎是处于停滞状态,不愿动脑思考,学习过程中也不会发现问题,即使有问题也不愿意主动向老师请求指导,学生学习积极性低,课堂学习气氛不浓。
(三)教师巡回检查指导工作量大
由于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薄弱,加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低,课堂中尚未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在课堂巡回检查指导的过程中发现超过半数的学生无法按时完成课堂作業。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要加强课堂的巡回指导,帮助、督促学生完成课堂作业。部分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比较差,教师需要进行全程指导,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坐姿及错误的键盘手指指法分工并进行强化训练。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课堂上经常无法完成对全部学生的辅导。这也就导致了教师巡回检查指导过程中工作量大,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四)课堂讲授的理论与实践操作相脱节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但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过程中仅仅是按照教师演示的步骤进行模仿,并没有完全理解理论知识。一方面是课堂实践操作的内容不够典型,与理论知识部分相脱节,不能很好地体现出理论部分的知识点;另一方面是课堂实践操作的内容没有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内容较为陈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很少会用到。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并未达到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强化,并未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起到提升作用。
二、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影响计算机基础课程课堂教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从学生层面、教师层面、外在环境等因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学生层面的原因分析
由于学生的生源地差异性较大,学生接触计算机的程度也不相同。学生在初中或者高中阶段主要以学业考试为主,只注重考试科目的学习,较少有时间学习计算机知识,也很少操作计算机。这是导致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薄弱、实际动手能力差的主要原因。从高考录取成绩来看,我校录取学生的高考成绩普遍偏低,这说明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不接受高中阶段的课堂学习模式,学生对高考前的灌输式的学习方式较为反感,从而产生了课堂上学习积极性低,课堂学习气氛不浓的问题。
(二)教师层面的原因分析
由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仍然采用教师理论讲解+实际操作演示示范的方式,学生仍处于被动接收的状态,仍然是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恰当地利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不能把计算机发展的新知识新技能体现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这也是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低、学习气氛不浓的原因之一。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有些教师不注意课堂评价方式或者未对学生课堂作业做出及时的评价,导致学生找不到课堂上的存在感,整体表现出来的状况就是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不高,导致教师巡回指导工作量大。
(三)外在环境因素层面的原因分析
外在环境因素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很大的影响,比如学生上课所使用的微机室的环境状况以及计算机设备的运行情况。学生处于相对较为舒适、计算机设备运行良好的环境中能够较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微机室设备运行良好,教学设施设备齐全,校园网络稳定畅通,这样的教学环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一)挖掘信息化手段,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补齐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的短板
鉴于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薄弱,操作计算机的水平层次不齐的状况,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雨课堂”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雨课堂是由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和学堂在线共同研发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化教学软件。该软件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教师使用该软件可以很方便地实现PPT课件制作、教学内容课前推送及学习任务提醒、多种形式的课堂签到及实时测验答题,还支持在线答疑以及学生数据分析等功能,可以帮助教师实时查看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薄弱、操作计算机的水平层次不齐的状况,教师在课前推送PPT课件微课视频等学习资源,同时发布学习任务提醒。学生无需安装学习客户端,只要打开微信就可以接收到教师发布的学习任务提醒并观看教师发布的教学资源。教师在微信中也可以直观看到学生课件学习进度,并及时督促提醒学生进行学习。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需要对重点知识进行讲解和演示,使用雨课堂可以很方便地对学生开展课堂测验并对学生的答题结果进行统计,根据学生的答题统计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讲解。教师发布的教学资源学生可以反复观看,既达到了课前预习的目的,也实现了学生课后的巩固和提升。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在课前课中课后充分地运用信息化手段,有效解决了不同来源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基础薄弱的问题,补齐了学生的基础薄弱的短板。
(二)加强实训,强化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
鼠标和键盘的熟练使用是计算机操作中最基本的技能,熟练地使用鼠标和键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积极性。针对课堂实践过程中学生鼠标键盘操作不熟练的问题,必须加强实训,每节课都要合理安排时间进行指法练习,强化手指的分工,坚决杜绝用双手的食指操作键盘的“二指禅”这种情况出现,从一开始的学习就培养学生按照正确的手指分工进行指法练习。充分利用金山打字通等指法训练软件中提供的基本键位练习、单词录入练习、语句录入练习、短文录入练习、打字游戏等功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不同的训练,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同时还要强化学生鼠标的使用熟练程度和操作精准性,在反复练习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
(三)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方式方法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是学生学好一门课程良好的开端。面对传统的黑板和灌输式的课堂教学,学生早已厌倦,而计算机本身就是一种“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的工具,计算机基础课程更应该体现出“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章节内容的不同,合理地使用“互联网+”环境下的翻转课堂、混合教学等教学模式,充分运用微课、微视频、慕课等教学手段,结合雨课堂、智慧职教等教学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计算机基础知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该部分大量的内容是需要学生主动去阅读和了解,教师可以通过发布教学任务和PPT课件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课堂只针对重点进行强化和巩固;在计算机硬件组成和计算机组装这部分内容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微课、视频等教学手段,把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和计算机的组装全过程充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环境下的慕课学习平台,把一些好的教学内容推荐给学生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既给学生教会了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又给学生传授了慕课的学习使用。这些信息化手段的运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达到了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目的。
(四)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大同小异,基本都是文字处理、表格计算、演示文稿制作等内容,这些内容初中或者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中大多都有所涉及,大学仍然学习之前的内容,学生普遍认为教学内容简单知识过于陈旧。这些教学内容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优化前后教学内容的对比见表2。
优化后的教学内容更为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运用到该部分的教学内容,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能為学生的顺利毕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在Excel电子表格内容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不同的专业,设计不同的表格计算实例,例如,水土保持专业需要进行水渠横截面积和单位时间水流量的计算,园林工程设计与施工专业需要根据材料报价进行工程预算,这些数据计算都是Excel中涉及到的教学内容,都可以很方便地使用Excel来完成。经过对教学内容的调整和优化,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导向,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必须要掌握的操作技能。最终达到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五)改革教学评价方式,让学生获得参与感和成就感
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巡回检查指导的过程中,按照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给学生做出评价并记录平时成绩,这种评价方式的弊端在于学生只满足于完成自己的作业,不注重与其他同学的交流和互相学习,没有进行对比,没有形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学习氛围,不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进行课堂优化后的评价方式分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是按照课前划分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组内评价,组内每位成员给其他成员完成作业的情况进行评价并进行打分,按照平均分的形式为组内每一名成员形成一个初步的成绩;第二步是教师分别从每个小组中随机抽取一名学生在全班进行作业展示并做出简要的说明,其他小组对该组同学展示的作业进行评分;第三步是教师综合前两个步骤中形成的评分,以平均分的形式形成学生的最终评价得分,计入该学生平时成绩。改革后的评价方式首先有利于学生进行作业对比,查找自己的不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你追我赶互相学习的学习氛围;其次每次随机抽取的学生展示作业的得分会影响到该组内其他同学的最终得分,这样可以形成小组内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气氛,谁都不愿意掉队影响其他同学的成绩,从而培养学生小组内团结协作的意识,发挥分组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从评价结果来看,该评价成绩是经过组内、组间两次评分后的平均分,该成绩相对较为客观公正合理。从学生角度来看,学生参与了整个评价的全过程,并有机会把自己的作业向全班同学进行展示,让学生获得参与感和成就感,促进学生知识的学习和身心的成长。从教师角度来看,改变了教师对每个学生逐一进行作业检查评分的现状,增加了评价结果的客观公平性,改变了教师一个人进行评价的方式,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节省了课堂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结论
通过课堂调查统计,在摸清高职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并分析查找原因的前提下,采取挖掘信息化手段,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教学评价方式等策略,有效补齐了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的短板,提高了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促进了学生知识的学习,同时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通过上述针对性的课堂教学优化策略的实施,极大地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推进了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玮,万娟,朱云峰.翻转课堂视域下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06):97.
[2] 魏田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02).
[3] 徐辉.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4):1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