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教育工具的不断革新,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凭借其丰富多彩的内容以及形象化知识展示的能力受到许多教师和学生的喜爱.本文将从“巧妙结合新旧知识”、“合理规划教学内容”、“适当使用趣味教学”以及“综合开展复习任务”四个方面论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高中数学教学;有效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24-0045-02
收稿日期:2021-05-25
作者简介:闫桂女(1977.9-),女,山东省潍坊安丘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从事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工具,多媒体具有传统教学工具大部分优势的同时还具有其无法比拟的方便性和丰富性.随着多媒体的普遍使用,教师和学生都认识到多媒体的便利性.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如何平衡多媒体及其他教学工具的使用从而在保留传统教学工具优点的基础上使多媒体的利用价值最大化.借助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的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降低教学难度.
一、利用多媒体巧妙结合新旧知识
古语有云,“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每日多次反省自身的三件事情中有一件便是反省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已经进行复习.复习并不是在学习新知识的途中专门安排课程进行复习而是教师在每堂课的前几分钟带领学生回顾一下所学知识,完成新旧知识的巧妙结合.多媒体的一大优点是其能够取代教师的板书并且缩短教师准备复习内容的时间从而达到新旧知识的完美结合.正所谓“温故而知新”,利用多媒体进行几分钟时间的复习能最大程度的唤醒学生的记忆并引发学生对旧知识新的思考.
例如,在教学《函数》这一章节时可以在利用课堂开头几分钟的时间对《集合》这一章节的基本内容进行较为简单的复习.但是在课程时间安排以及教师教学进度安排的影响下,教师很难在课堂上抽出时间专门在黑板上书写《集合》的基本知识再引导学生进行复习从而导致新旧知识的脱节.而且《集合》这一章节的知识更加侧重于记忆性,因此教师需要书写的内容较为繁琐.此时运用多媒体便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利用多媒体在课件的开头放入《集合》的基本内容,让学生对子集(任意a∈A均有a∈B,则AB或BA)和非空真子集等集合内的概念进行基本的回顾.再放一到两道基础的应用举例,让学生能快速回想起子集、真子集、非空真子集、全集和空集是如何应用于解题的,进行基本的回顾后再进行《函数》内新知识的学习从而使得新旧知识巧妙地结合.由于知识的连贯性不大以至于在学习《函数》的过程中对《集合》产生一定的遗忘.此时教师在课堂上对《集合》进行快速的复习总结从而将《函数》的新知识和《集合》的旧知识巧妙结合起来的教学的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利用多媒体合理规划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用于辅助教学的工具往往只有黑板、粉笔、三角尺、圆规等.对于一些抽象化的、会随起始数据改变而发生改变的知识点教师更是难以仅仅依靠板书将其写出或画出從而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教师难以教学.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出现的教学手段,能够使一些知识生动化、形象化的能力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辅助作用.通过多媒体教师可以对知识进行合理分类并选择适合教学该知识的工具从而合理规划教学内容的具体教学工具和方式,借此达到提升课堂效率的目的.
例如,在教师教学《圆锥曲线与方程》以及《基本初等函数(Ⅱ)》时便需要利用多媒体分别进行教学规划.在《圆锥曲线与方程》这一章节中,图像的不断变化是学生学习时的一大阻碍.依靠传统教学工具,教师需要在黑板上画出椭圆、双曲线、抛物线是如何从圆锥上截下来的.仅仅依靠板书和教师的讲述,学生很难发挥想象力进行理解从而无法完整地接受教师表达的意思.显而易见这类知识不适合使用板书教学.此时利用多媒体的教学便显得至关重要.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图片、动画等载体向学生多方位的展示椭圆、双曲线、抛物线是如何在圆锥上截取的.比如,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2a2+y2b2=1(a>b>0).在学习这一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在投屏向学生展现出直角坐标系中椭圆图形的长和宽是如何随着a或b的改变而变化的.这种更为直观和生动的教学方式更适合于这类复杂多变的知识点.而教学《基本初等函数(Ⅱ)》时,由于此类知识点需要大量的练习方能掌握,因此采用板书进行教学,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从而掌握计算方法的教学方式更为合适.利用多媒体对课堂内容的教学方式进行合理的规划能使教师的教学事半功倍. 三、利用多媒体适当使用趣味教学
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强的学科很容易让学生觉得学习起来很困难,因此适当的使用趣味教学能够降低学生心目中数学学习的难度.单从数学里的数字、符号上看,教师很难利用这些材料增添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但教师无法忽视的是数学是一门与实际联系密切的学科.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数学与生活相联系同时发现数学的生活性从而提升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同时趣味化教学能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能力以及提升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相关知识的敏感力.
例如,在教师教学《等差数列》时,学生很容易因为数字的过于繁琐而丧失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其适当的与生活相结合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等差数列》的乐趣.在找出等差数列规律这一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把题目中的数字转变成与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数量作为替代.比如,某一道题中的数列为“3,5,7,9,11”,教师需要学生找出这组等差数列的规律及其通项公式.单看这组数据很容易让人觉得烦恼.教师可以将这组数字转变成这样后用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苹果的价格在不断的上涨,小明的妈妈仍去购买苹果,第一天的苹果价格为3元一斤,第二天为5元一斤,第三天为7元一斤,第四天为9元一斤,以此类推,第10天苹果的价格是多少?在动画中放上人物、对话等将这组数据展现出来.通过更加生活化的方式去展现这道题目会让学生觉得数学的学习并不是那么死板反而是充满生活气息和乐趣.依据这样的方式,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在很大程度上缓解面对数学的紧张感与压迫感并且获得解答的乐趣.利用多媒体适当地增加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利用多媒体综合开展复习任务
数学作为高考中占比最重的学科之一,其考试的内容更多是综合性的而不是局限于某些知识点的.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也需要采取综合复习的方式才能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完整掌握所有知识点的基础上发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教师传统的复习工具往往是讲义,这种复习工具往往缺乏灵活性.往往只准备一套复习资料供给所有学生.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出一套完整且可以贯通各个知识点的复习课件,借此实现综合性复习的目标.
例如,教师在制作复习课件时可以先按照课本的顺序制作下来.复习资料的顺序一般是按照课本的章节顺序从上到下,仅仅根据该顺序制作出的复习资料并不符合综合性复习的要求.因此教师可以在课件中根据各个知识点的特点适当的选取其他知识作为拓展了解.比如,在制作《三角恒等变换》的复习内容时,可以在课件中放入这一章节的基本内容,让学生对和角公式、差角公式sin(A+B)=sinAcosB+sinBcosA、sinA-B=sinAcosB-sinBcosA等有最基本的回顾.再放上超链接方便教师在讲述这一章节内容时拓展到《解三角形》这一章节去.在复习《三角恒等变换》的过程中让学生对《解三角形》的基本内容——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进行最基本的回顾.将这两个联系较为密切、经常在考题中一起出现的章节放在一起复习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起关于高中数学整体的框架,这对于学生的解题大有裨益.教师利用多媒体制作出综合复习的课件可以辅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构建起完整的知识网络,这对于知识的综合性掌握具有很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作为辅助工具既能协助教師简化教学的难度又能协助学生深入掌握数学的知识.在新内容的教学中适当结合旧知识、分类教学内容后规划教学方式、提升数学课堂的趣味性、辅助教师开展综合性复习四个方面多媒体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任树文.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下),2014:49.
[2]石建春.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J].语数外学习:高中数学教学(中),2014(2):31-31.
[3]杨晓娟.高中数学多媒体技术的应用[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120.
[责任编辑: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