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历史学习方法的几点思考与探索

2021-09-13 19:48叶雪萍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1年10期
关键词:课后复习心态考试

叶雪萍

【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中考制度的不断改革,相对于语数外科目而言,政史地科目在升学考试中所占的比重也不容忽视。而历史学科中考的范围涉及中国史跟世界史两大范畴,时间跨度、空间跨度都极大,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极大困扰,为此,如何教会学生灵活运用学习方法,快速有效地提高历史科目的成绩,结合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根据各学科特点,谈几点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心态 教材 习惯 课后复习 考试

一、帮助学生摆正心态,提高认识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本来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无论学习哪一科目,作为学生都要做好吃大苦,耐大劳的思想准备。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让学生知道以后想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立志成为什么样的人。学生只有真正明白了自己想要什么,将来想怎样去生活,并且知道,只有通过不断努力学习,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这样才能主动去学习,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告诉学生,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天赋异禀,优秀的人总是在翻山越岭,最终使人脱颖而出的是持之以恒,是真正坚持做一件事,而时间会看得见这一切。曾国藩曾说“凡人做事,便需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只有自觉地、坚持不懈的学习,才能在学习中充实自己、发展自己、提高自己。再次,要让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有计划地学习每门课程。教会学生每天每门课程,都给自己制定一个小的学习目标,逐个认真完成,不会的问题,或者自己想不透彻的问题,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及时请教老师、同学,为自己每完成一个小目标而开心。学生只有真正融入學习中,把学习当作一件很享受的事情,在学习中感受快乐,才能事半功倍,收到良好的效果。最后,要让学生真正从内心改变对历史学科偏差认识,知道历史学科,是我们中华文明的根,记录着我们伟大祖先给我们创造的巨大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我们学习它,不仅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更加能丰富我们的内心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在当今科技日趋发达,各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教育学生要通过学习这条途径改变自己的出身,寻找出路,要在学习这条路上跋山涉水,付出百般千般努力,任何企图在学习中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举动都是痴心妄想。

二、指导学生吃透教材,融会贯通

当前,书店的教辅资料五花八门,很多教辅资料编排精美,线索清晰,很多学生为了学习轻松,大量购买,依赖教辅,从而对教材的运用变得越来越少,甚至很多同学认为教辅资料归纳详细,教师讲的资料上全有,因此,上课三心二意,思想抛锚,觉得就算不听教师讲解,有教辅资料在手,他课后再看也来得及,这种学习方法害了一大批学生。根据笔者在学生时代的学习和当教师后的从教经验发现,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由教育部组织专家评审编订,知识点全面,文字精练,配图形象生动,课本含金量很高,以历史课为例,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多看教材的习惯,通过多看,把握历史框架的整体脉络和熟悉每章节的知识点,尤其要特别注意课本中的小字部分(课堂延伸、课堂提示)等,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了解本课学习的主旨和相关知识面的拓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时要做到事无巨细,细中有细的习惯,告诉他们考试无外乎课本上的知识,扔掉课本一味地迷信教辅资料,这是舍本逐末的做法。只有真正吃透教材,才能够提高学习成绩,历史课如此,其他科目亦如此。

三、引导学生抓住课堂,培养习惯

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因为年龄和知识层次的影响,自制力较差,知识面较窄,没有形成自己固定的学习方法体系。在日常学习中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一方面务必要求他们在课堂中抓住每一分钟,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充分明白教师讲课的重点并强化记忆。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原本就不多,需要记忆的重点、考点更是少之又少,指导学生要听清楚教师说的课程重点,当堂记忆,不要把学习任务全部压在课后。历史科目属于文科范畴,要求记忆的知识点琐碎庞杂,教师在课堂讲解过程中,应该及时指导学生在书本上做批注,并做好课堂笔记,课堂笔记就做在课本上,便于随时翻阅。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有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熟能生巧,才能快速掌握一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会让学生受益终身,不妨让他们试试。

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大胆参与课堂,积极与教师互动。一节课的成败,主要在学生,课堂效果的检测,也在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但是现实中的课堂,很多学生坐在下面一动不动,不做笔记,不回答问题,不思考,只是单纯地听教师说,即使教师提出的问题,他知道答案,依然是不愿回答,这部分同学,有的是因为懒惰,有的则是因为内心的自卑,害怕回答错误,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就得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无论对错,大胆回答问题,大胆向教师提出问题,教会他们以一种“质疑”的态度去对待课堂,积极跟教师,跟同学互动,一开始可以刻意表扬课堂上积极参与的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大胆参与课堂的习惯。大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学生才能真正融入课堂,深化对课本内容的理解。

四、警醒学生课后用功,举一反三

历史科目涉及记忆的内容很多,仅仅依靠在课堂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第一、时刻警醒学生,要求他们课后认真复习,勤翻书,勤动手,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和背诵任务。第二、引导他们在背诵中要善于总结规律,探索方法。以历史课为例,可以引导他们,按时间为主轴,将不同时期但同一类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对比学习,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外交”为例,20世纪五十年代的外交政策便可放在一起记忆,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20世纪70年代的放在一起,如: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中日建交,这样联系起来就便于掌握;也可以将历史发展性质较相近的史实放在一起类比记忆。如:“一战”“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相同,但性质却截然不同,两次世界大战都引起了国际格局的演变,而新的国际格局的产生,一方面暂时维持了世界和平,但另一方面,新的国际格局又可能引起新的战争,又如:学习“夏商周的更替”,三个朝代灭亡的相似之处在哪里?夏桀、商纣、周厉王三个人有什么共同特点?一目了然。如果学生学会这样去归纳整理,学习自然会轻松很多;当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编排历史顺口溜来巧记历史时间和历史事件,如“1898,戊戌变法”“1860,火烧圆明”等,告诉学生学历史其实是不一定要死记硬背的,用心去看课本,整理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和意义,理清历史线索,背诵就简单多了。通过学习方法的延伸,其他科目也可以运用,比如:政治科目的学习大多数都是对概念的理解,我们就需要引导学生,在掌握这些概念的时候,一定要进行适当的联系,要求学生在平时多看时事新闻,多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来拓展知识面。指导学生地理科目的学习可以通过观看地球仪模型来学习地理经纬度交替,季节温度更换,大洋大洲成因,地形特点等相关知识。也可以通过准备小卡片随身携带等方式来强化记忆。总之,告诉他们学习的方法很多,要善于总结,因人而异,善于创新。

五、要求学生对待考试,心存敬畏

自从教以来,试卷分析我一直在做,每次考完试,我都会翻看学生的每一份试卷,试图从中找出问题,总结经验,我发现,很多同学不会做题,答非所问,其实该记忆的内容他们几乎全部掌握,可一看见试卷,便不知道如何作答,材料解析题,完全不看材料,自顾自地去作答,选择题更是盲目;还有一部分同学,对待考试,敷衍了事,在试卷上乱写乱画,胡做一气,要么就是整张试卷空白,一字不写。

每一次考试,都是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的检测,每份试卷,都凝聚着教师的心血。教师应该要求学生们在做题时,务必仔细认真,学会掌握一些做题技巧。比如在做选择题的时候,指导他们不会做的题可以采用排除法;在做材料解析题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审题,抓住题目或者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联系课本内容去解答问题,如果课本内容遗忘或者不熟悉,一定紧扣材料,从材料之间总结答案,材料解析题切记空白或者自由发挥,乱写一通。教师需要给学生着重强调的是,考试后的更正试卷错题应该心存敬畏,很多同类题型在考试中重复出现,而我们一些学生总是在同一地方跌倒无数次而不长记性。所以,对待试卷的敬畏心不仅体现在做题上,还体现在纠错上,更正错题的时候,指导学生们一定不能懒惰,要养成勤翻书的习惯,对于概念模糊甚至不会的题,一定要翻书找到答案。必要的时候准备一个错题记录本,将每次考试的错题摘抄在上面,时常拿出来翻翻加深记忆。最后,就是对待考试的态度问题了,作为教师,应该告诉学生,试卷上的每一分,都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得来,不能投机取巧,不是期待教师的四舍五入。请他们靠自己的努力!

六、教会学生,从历史中学会担当作为

21世纪的今天,很多的孩子被幸福包围,责任担当意识缺失,教会学生从历史书中,体会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学会责任担当尤为重要。总书记曾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学习历史,不仅可以知荣辱,明得失,懂进退,更能讲正气,有担当,促作为。中华民族的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割地赔款,丧权辱国,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畏艰险,前赴后继,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全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当家做主,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经过几代领导人的努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举世瞩目,大国地位已不容撼动,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教会学生善于通过学习历史知识,不断培养唯物主义史观,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家国情怀,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在新时代敢于担当,奋发有为。

結语

总之,学习的方法很多,因人而异,但态度决定一切,学生年龄的特点,限制了他们思考问题的深度,因此,更多地学习方法,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去不断探索,教会学生会学习,帮助他们学习,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这种良好的习惯,会让他们受益终身。

(作者单位: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王村镇中学)

猜你喜欢
课后复习心态考试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做谦逊的人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微课视角下高师院校公共课教学改革探究
七步教学法教学效果研究
还是“看掐架”心态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
“关注48个生活细节”活动之课后复习要及时
论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