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音乐学的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文献英译中的传意性与可接受性

2021-09-13 20:59王鹤鸣肖俊一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14期
关键词:主体性

王鹤鸣 肖俊一

【摘要】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文献英译是信息传递,也是文化外译。本文依据翻译学、音乐学、词源学的基本理论,结合了新疆少数民族音乐英语词汇、句法的语体特点,结合实例,探讨发挥译者的主体作用及实现译文的传意性和可接受性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文献翻译;主体性;传意性;可接受性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4-076-03

【本文著录格式】王鹤鸣,肖俊一.基于音乐学的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文献英译中的传意性与可接受性[J].中国民族博览,2021,07(14):76-7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文献汉英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批准号:15YJA740050)》最终成果之一。

在新疆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上,由于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历史上留下了丰富多彩的音乐资源。经过历代新疆人的努力,这些音乐资源被传承、保留到了今天。新疆古代的少数民族音乐文献可散见于一些历史记载中,如《隋唐·音乐志》中记载“今曲项琵琶,竖箜篌,并出自西域,非华夏旧器”,而大部分新疆少数民族音乐艺术主要依靠的是“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历史上并未留下过多的文献资料,如木卡姆、民歌的传承就是如此。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组织专家对新疆少数民族音乐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专著、曲谱等文献。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文献承载着丰富的艺术内涵和文化内涵,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组成部分之一,翻译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据笔者了解,全国范围内有关中医、古文、古诗、中国典籍等的英译等都有人涉猎,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文献汉英翻译急需系统的理论来指导和系统的研究。

一、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文献的文本特征

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文献文本属于专门用途语言,具有明显的专业化特征,其汉英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实践活动。德国翻译学家卡特琳娜·菜斯曾指出:信息型文本主要是传递事物的信息、知识、观点等,其语言特点是逻辑性强,翻译时应传递与原文相同的概念与信息。文本理论表明: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文献属于信息型文本:(一)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文献涉及了民族音乐学、文化学等多个领域,陈述了新疆少数民族音乐的生态、形态、历史渊源及演变等,内涵丰富,具有学术性、知识性等特点。(二)含有极丰富的专业词汇。这些专业词汇来源多元,既有当代本土的音乐术语,又有本土古老的语言,同时又借用了现代西方音乐理论的术语。例如:“西域乐舞”“板式变化体”“小半音”“增二度”“五音音列”“自然七声音阶”“一音多级”等。(三)在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文献中,主要是用汉语和民族语言表达的音乐术语,如柯尔克孜族的“库修克”(习俗礼仪性歌谣 )、“额尔”(民歌)、“库姆孜其”(庫姆孜演奏者)。(四)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文献文本专业性、地域性特征鲜明,同一音乐现象有多种描述和表达法。如在诸多学者的著作中还被称为“萨塔尔”“塞他尔”和 “萨他尔”等。(五)文献中音乐理论术语和音乐符号相交织。如“五声、六声、七声、八声、九声调式及含四分中立音的特殊调式同在,2 /4、 3 /4等常规节拍,5 /8、 6 /8等复合节拍,3 /4+ 2 /4等混合节拍在文献中都能见到。”

二、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文献英译必须遵守的原则

首先要强调的是,译者要选择有代表性、经典、优秀、有传播价值、学术性强、专业性强的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文献进行翻译,这是对外文化传播的首要原则。

我国翻译界学者历来强调“忠实”“传意”和“可接受”的翻译原则。许渊冲先生是我国资深教授、著名的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他的翻译理论影响了一代代中国的翻译人员。他认为:“忠诚原则是中国翻译界应始终坚持的原则”,必须遵守。尤金·A·奈达(Eugene· A·Nida)是美国语言学家、翻译理论学者。他的翻译理论受到世界语言学界和翻译学界的普遍认可。他的翻译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功能对等”。他强调“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原文的信息”。他提倡“三性原则”,也就是可懂性、可读性和可接受性并重的原则。就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文献英译而言,“译文要传递准确真实的信息”,“译文能被读者所接受”,其核心意义在于“翻译过程就是信息传递过程”。

三、发挥译者的主体性是翻译的前提和基础

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文献英译中难免遇到困境。选择可行的处理方法,突破翻译的难点是需要勇气、智慧和技巧的。从专业的角度讲,译者要熟悉并掌握基本的翻译理论和方法,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素养。对此,译者要有责任担当。

(一)译者的主体性概念的界定

关于何为译者的主体性,可谓见仁见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翻译界开始更多地关注“译者”。从21世纪初,我国翻译学界对“译者的主体性”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译者主体性”开始成为翻译学研究的热点和关注的重点。一般说来,译者主体性是指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翻译的实践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

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担任英国萨里大学的教授,教学领域主要是翻译理论教学与翻译实践教学。根据文本的功能理论,彼得·纽马克将文本的类型分为三类,这三类分别是信息型(informative)、表达型(impressive)以及召唤型(vocative)。信息型(informative)文本实现语言的信息功能(informative function)、表达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文本类型与翻译目的的确定,与翻译策略的选择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文献的文本属于信息型文本,这是译者必须明确的。

发挥译者的主体性应贯穿于翻译活动的全过程,这是因为译者是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之间的媒介与桥梁,译文的质量关乎信息传递与获取的实效,关乎文化交流的实效。

(二)阅读文献的过程需要发挥译者的主体性

理解和表达是翻译活动中的基本过程。理解就是要明白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内涵。1.翻译是一项实践性很强,极为艰辛的工作,需要很强的敬业精神。译者要肯吃苦,肯钻研,有韧劲,耐力要好。2.提高专业水平,提升研读原文的能力和准确表达的能力。译者要具有用宏观的视角解决英译中微观问题的能力。译者通过对原文的理解,经过加工处理,尽可能精准地将源语文本的信息转化为目的语文本的信息并向读者传达原文的深层含义。3.思辨能力是一切能力的基础,思辨能力也是翻译能力的基础。正确地理解专业术语,提高甄别术语含义的能力极为重要。例如: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文献中的游移音,维吾尔语称为“puraq” (普拉克),原意是韵味、味道。就音樂学理论而言,游移音通常是指在固定音高的基础上,演唱者等音乐人在某一音级上即兴的添加“活音”的音乐形态的表现方式,只不过在新疆各专业人士对此乐音形态称谓不一,目前笔者了解到有游移音、微分音、活音、润音、钢琴缝里的音和栓不住的音等。这就给译者一个启示,译者要在阅读音乐文献的过程中需要甄别能力,而这种甄别能力的获得和拥有是需要译者具有扎实而宽泛的专业知识的。

(三)表达的过程需要发挥译者的主体性

发挥译者的主体性还体现在翻译的过程中。翻译的过程中,涉及词的选择、句子的调整、语句间的连贯和衔接、语篇的布局等,特别是语义空缺的翻译策略选择,都需要发挥译者的主体性,发挥译者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如在哈萨克族民间乐曲中,最简单的乐曲称作“ kyibasa”依巴斯(即调试曲),亦称前奏曲或曲头,相当于器乐曲的引子,随后才引出正曲,可译为kyibasa(音译)或preludio(意译)。

四、实现传意性的策略

现代翻译理论表明:翻译的目的就是将原文的意思用译语重新表达出来,使看不懂原文的读者能够通过译文获得原文的信息。传意性是翻译的重要原则。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文献英译属于语际交流,语际交流是指操不同语言的人通过翻译进行的思想交流,信息传播和思想的交流是传意性的主要任务。

(一)译者要担当起媒介或桥梁的责任

要实现语义翻译,译者就要解释原文的含义,帮助目的语读者理解原文的语篇意义,强调要保持原文的信息传递。翻译要尽量实现意义对等。例如:维吾尔族大型古典套曲十二木卡姆(Twelve Muqams)具有融歌、舞、乐于一体的特点,每一部完整的十二木卡姆都是由“琼乃额曼”(naghma)、“达斯坦”(dastan)、“麦西热甫”(mashrap)三部分构成,而流传在伊犁地区的十二木卡姆的每一部只包含“木凯迪曼”(Mugedime)、 “达斯坦”(dastan),“麦西热甫”(mashrap)、“琼乃额曼”部分遗失。“木凯迪曼”意为“散板序唱”,“木凯迪曼”可译为:Mugedime -slow prelude with free meters(音译+意译)。

(二)依据多学科理论

依据多学科理论,例如词源学。词源学是研究词汇的历史、来源,以及词汇的意义和形式怎样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学科。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文献专业性很强,蕴含丰富的专属术语。词源学的运用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之一。译者更有必要掌握专属术语的起源和历史演变,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例如音译或意译。所以,词源学是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文献翻译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例如,呼麦是一种借着由喉咙紧缩而唱出“双声”的泛音咏唱技法。可采用音译+意译+解释的翻译方法,可译为“Hoomii” A type of a unique throat-vocalizing way;阿肯阿依特斯比赛可译为Aken Aytes contests等。

(三)灵活应用各种翻译方法和策略

译者应努力通过各种翻译手段与策略以使译文具有较高的传意性,从而更好地实现翻译在文化传播中的桥梁作用。实现译文的传意性需要译者合理地、恰如其分地使用各种翻译技巧。如增词法、减词法、词类转换法、合译法、拆分等。例如“提”是弹琴指法术语。右手大指与中指同时向手心方向拨奏双弦,发出八度或五度等双音。可译为:Ti is a fingering technique term for playing instrument,in which the thumb and middle finger of the right hand simultaneously pluck the strings inward,playing an octave or a fifth。译文使用了一个非限定性的定语从句。又如在新疆,哈萨克族人将冬不拉、斯布孜额、库姆孜等乐器演奏出来的曲子统称为 “葵依”,分别称为“冬不拉葵依”“斯布孜额葵依”“库姆孜葵依”等。 “葵依”意为器乐曲。翻译中,译者可采用音译+意译+解释的方法,如“冬不拉葵依”可译为Dombra Kayy 或者Dombra instrumental music 或者instrumental music played by Dombra 。

五、增加译文可接受性的策略

译文的可接受性是指译文不仅指向原文,还要关注读者对译文的需求,即读者对译文的理解程度,译文所产生的效果。因而可接受性也是翻译最重要的原则之一。译者要研究增加译文可接受性的策略。

(一)使用专业学术型语言

新疆少数民族音乐英语具有专业性、规范性和精准性,其句式严谨、结构复杂、逻辑性强。新疆少数民族音乐英译的读者大多为音乐界的专业人士。在翻译实践中,术语的理解和表达非常重要。如大调音阶(The Major Scale)、三连音(Triplets)、切分(Syncopation)、大调音阶与五度循环(Major Scales and the Circle of Fifths )等。再如库木孜乐曲旋律中各种装饰音、连音、泛音使库木孜乐曲的旋律丰富多彩,变化无穷。演奏库木孜的演奏家都能充分利用这一重要表现手法。可译为The melody of komuz s music is more colorful and changeable because of various decorative tones,lasting tones,and overtones.

(二)多种翻译技巧并用

在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文献的英译过程中,音译、意译和解释性翻译是常用的方式。如蒙古长调蒙古语发音为“乌尔汀哆”,可译为Mongolian Urtiin Duu—A kind of Mongolian Traditional Folk Song”。维吾尔族乐器 “萨它尔”中“萨”是“三”的意思,“它尔”是“弦”的意思,可译为Satar(音译)或three- stringed instrument(意译)。

(三)采用归化法

归化法指的是译文向目的语归化,向读者靠近。例如“板腔体”是戏曲、曲艺音乐中的一种结构体式,也称“板式变化体”,可译为“Metrical Change Form。再如五声性调式和声中有多种不同的和弦结构方式,运用不同的结构方式构成的和弦会有不同的和声效果,可译为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kinds of chord structures in Pentatonic Mode Harmony. The chord with different structures will definitely have different harmony effects.

(四)表達准确,易懂,明了

译者要关注译文读者的知识水平、年龄特点和心理状态。例如回族民间歌曲大致可分为“花儿”、宴席曲和小调三类。“花儿”是一种以呼唤音调为特点的山歌,曲调高亢优美,以爱情为其主要内容。多以徽、商、羽为结音,多用五声音阶。节拍较为自由,其演唱场合多在田间山野,一般无乐器伴奏。译文:Hui folk songs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Huaer,banquet songs and minor songs."Huaer" is a kind of folk song characterized by calling tones. The tune is high-pitched and beautiful,with love as its main content. Hui,Shang and Yu are the final tones,and pentatonic scales are used. The rhythm is relatively free,its singing occasions are mostly in the fields and mountains,generally without musical instrument accompaniment.

六、结语

翻译的本质是释义,是意义的转换。作为翻译领域中专门用途语言翻译的一个分支,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文献翻译具有极其明显的专业化特征。翻译实践中,要尽量做到译文内容忠实,语言通顺,意义上对等。

作者简介:王鹤鸣(1993-),男,辽宁沈阳,研究方向为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肖俊一(1959-),女,辽宁沈阳,教授,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和大学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主体性
浅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教学创新研究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陶行知“六大解放”之快乐游戏
劳动公有制是经济矛盾发展的必然趋势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