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高校管理育人实效的思考

2021-09-13 15:17肖汉银
管理学家 2021年15期
关键词:理论内涵历史演进

肖汉银

[摘 要]立德树人是高校的历史使命,管理育人在高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三育人”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是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文章在全面把握管理育人的基本内涵、特点和地位,梳理管理育人工作目标的历史演进的基础上,以健全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为目标,针对实际,从管育并重、提升站位、增强本领、积极探索等方面,对新时期增强高校管理育人实效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高校管理育人;理论内涵;历史演进;实效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1)15-0061-03

管理育人是高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三大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实现立德树人、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抓手。为了实现这一历史使命,高校必须把管理育人作为工作重点,以“三全育人”为要求:“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1],强调了学校管理对于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作用。不久前,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提出,要进一步贯通包括管理、学科、教学、教材四大体系,紧跟时代步伐,全面提升新时期高等学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工作质量和效能。把握管理育人的理论内涵、充分认识管理育人的特点和地位、进一步增强管理育人实效,是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

一、管理育人的理论内涵

增强高校管理育人实效,首先要从管理育人的基本内涵、管理育人的特点及其在育人体系中的地位等方面把握其理论内涵。

(一)管理育人的基本内涵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育人是教育的生命和灵魂,管理育人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和有效途径。“管理育人是指学校的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通过管理者的角色行为,对被管理者、管理者自身以及其他人员在政治素质、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方面施加影响,使之趋向于学校德育目标的过程”[2]。从辩证关系和逻辑体系上来说,管理育人是高校教书、教育和管理育人体系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实现立德树人历史使命的重要抓手。管理育人的主体是包括学生工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内的学校整个党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亦包括学校领导层。管理育人的客体从广义上讲包括学生、教职工以及管理者本身,从狭义上讲主要指学生。管理育人强调在管理和服务过程中充分引入教育因素,通过管理、服务与教育的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育人目的,达到育人效果。比如,广泛鼓励、动员和吸纳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在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的同时,也能够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管理工作的复杂性,从而增进学生对高校治理乃至国家治理的认同感。通过管理育人,可以把高校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角落转化为教育学生的场所。

(二)管理育人的特点

教书育人主要是通过知识的传授来实现育人的目标,服务育人主要是通过提供完善的后勤服务保障来实现育人的目的,全员育人强调的是育人主体的广泛性,全过程育人要求的是育人环节的有机统一性,全方位育人倡导的是育人内容的广泛多样性。那么,管理育人不仅仅是简单地对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进行管理和约束,而是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以服务师生为中心的态度,实施管理行为、优化管理程序、完善管理方式方法、取得管理成效,并注重与其他育人体系和环节的有机衔接,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积极向上、严格又有温度的育人氛围,润物无声,让每个师生都能浸润在关心、爱护、帮助、教育、引导的正能量大环境中,从而起到育人的作用。

(三)管理育人的地位

育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一般由三支队伍完成,其中,教师队伍承担教书育人的工作,管理队伍通过实施管理育人,后勤服务队伍则通过提供服务保障育人,它们共同组成了高校三大育人体系,共同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虽然三者互為依托,但相较于教师队伍的教书育人和后勤服务队伍的服务保障育人,管理育人面对全校师生,其对象辐射面更广泛。并且管理育人具有隐形的教育功能,在管理过程中形成的管理规则和管理活动,会对全校师生形成潜在影响。良好的管理能够对学生的人格和品行进行熏陶。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管理育人是高校育人体系的基础,也决定着其他育人体系作用的发挥,具有示范和引领性的作用。其在育人目标上与高校立德树人的工作目标具有一致性,要想提升高校开展立德树人工作的能力、水平和质量,必须把立德树人工作融于高校管理的全过程之中。

二、管理育人工作目标的历史演进

我国正在努力推进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转变,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在把握管理育人理论内涵的同时,从党和国家政策层面梳理高校管理育人工作目标的历史演进,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做好管理育人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有利于紧跟新时代的步伐,进一步增强管理育人工作的实效。

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一直以来都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1994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提出要从政策制定和制度实施上保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落实;要从数量和质量等方面全面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同时,要求包括管理人员在内的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进一步强调了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突出了立德树人在高校工作中的根本地位。在制定和实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双一流”重大战略的同时,围绕管理育人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一系列的明确要求被提出。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并做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3]。2017年2月,教育部印发了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明确要求“要坚持依法治校,科学管理,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将管理与育人相结合,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4]。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5]。在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目标,贯穿到教学与科研、学科建设与发展、教材规划与编著、管理服务与后勤保障等体系的各个环节,高校要坚持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着手构建“十大育人”体系,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着手努力构建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2020年4月,教育部、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政法委、中央网信办、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青团中央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提出要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加快构建目标明确、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进一步建立健全立德树人体制机制。

三、增强高校管理育人实效的思考

长期以来,管理育人在高校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力推动了高校育人工作的全面开展,引领着立德树人工作的向前发展。新形势下,在充分把握管理育人理论内涵、进一步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升高校管理育人的实际效果,助力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一)管育并重

在高校党政管理部门中一般都设有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等专门负责学生服务管理的部门,还有一支专职的学生辅导员工作队伍,同时,团委、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等部门也与学生工作密切相关。这一方面体现了高校对育人工作的重视,为开展和加强育人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另一方面,组织、人事、教务、科研、党政办等其他管理部门在承担繁杂的日常事务的同时,往往会认为育人工作是学生工作部门的职责,是任课教师和辅导员的任务,不知不觉中将自己置身于育人体系的边缘。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为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提供服务保障。管理育人是學校育人体系的有机组成,育人工作不仅是学生工作部门的职责,也是任课教师和辅导员的任务,还需要通过日常管理来实现。说到底,管理是为了育人,管理是服务育人,需要我们在日常管理中增强育人方面的主动性、连续性和长效性,做到管育并重。

(二)提升站位

管理育人工作事关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以及各项决策部署的落地执行,也事关高校各项育人改革举措的落实。因此,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提升政治站位高度,坚持管理和育人并重,追求一流的高校管理,取得一流的育人成效;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将管理育人的工作目标融会贯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落实到每一件细小的琐事、每一项具体的工作之中,积极主动参与到“三全育人”中来;要坚持创新工作方式,采用师生能够接受的叙事逻辑和表述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师生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上充分认识和把握管理与人的重要性,更好地肩负起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要通过富含育人、科学高效的管理工作培养更多能够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新时代人才。

(三)增强本领

目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竞争性态势更加显著,我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注定不会一帆风顺,而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也会面临不少的困难和挑战,身处其中的青年学子的心态和思想也在变化之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高校管理工作者在承担繁杂琐碎的日常事务性工作的同时,要进一步增强管理育人的本领,不断加强对有关领域的学习并融会贯通到实际工作中,与时俱进,全面提升管理育人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还要积极同思想政治课教师以及学生工作队伍进行交流。高校也要努力建立机制、搭建平台,促进常态化的交流对话,凝聚育人合力,形成一支政治站位高、业务本领强的管理育人队伍。此外,高校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成人”教育为核心,在此基础上开展“成才”教育,建立健全课程思政示范体系、评价机制,以专家讲座、教学工作坊等多种形式,扎实推进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人员双向交流、内容双向供给”,形成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良好工作态势。

(四)积极探索

管理育人是高校管理工作的根本任务,其内涵和外延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我国高等教育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拓展,因此,需要我们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总结规律、不断创新。一是健全制度,制度育人是管理育人的重要抓手,高校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应当从理论入手、积极探索高校育人管理的内涵和规律,把一般性的经验及时上升为制度性规定,通过建立科学完善的制度育人体制机制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高校育人工作,通过制度协调调动各类育人资源,为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提供更加全面充分的保障。二是加强联动,管理育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不同部门协调配合、多方互动,要把管理育人工作作为提升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内容,通过建立完善管理育人工作的考核和评价体系,将其与教书育人和服务育人工作有机衔接起来,不断完善育人体系,合力构建大思想政治育人格局,形成更为强大的育人合力。三是创新举措,坚持和完善高校管理工作者担任学生辅导员、班主任、社团导师等制度和做法,深入学生群体中,了解学生、关心和引导学生。同时为学校有关决策提供更客观的参考;进一步创新助管、助教、助研“三助工作”,增强管理育人工作的互动性、实效性;在推进校务公开的同时,注重扩大学生“参政议政”的渠道和途径;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和学校服务管理工作需要,尝试开展“学院+项目”实习实践,促进管理工作与学生实习实践相结合,开辟管理育人新方向。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年5月28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2] 程斯辉,刘宇佳.论管理育人在学校育人体系中的主导地位[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2):66-68.

[3]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学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4]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Z].2017-02-04.

[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Z].2017-02-27.

猜你喜欢
理论内涵历史演进
高校思政工作中的“以文化人”
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欧美国家媒体自律制度的发展和革新
论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中国化的历史演进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内涵及实践方式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误区与改革重点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演进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践困境与对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