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良
摘 要:地理学科是一门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人类所在的地理环境及人地关系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科。作为高中课程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学科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是获得更优质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取得更好学习效果的有效力量,我们必须加以重视,并将其落到实处。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质量提高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深化课堂改革、落实以人为本的重大任务,必须将“制定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作为学科改革的中心。由此可见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对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以及努力培养、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一、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概述
概括来讲,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包括区域认知素养、地理综合思维、地理实践能力、人地协调观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区域认知素养
区域是高中地理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是指某个特定的地域空间,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本单元和要素之一,是连接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的重要桥梁。而区域认知素养就是对区域位置、区域特征、区域差异、区域联系、区域发展等内容分析、研究、解释、研读的能力,是学会地理、学好地理必备的一项基本功,也是一项最基本的素养。
(二)地理综合思维
地理综合思维这一素养是指学生能够运用综合的思维去认知、分析、探究地理事物和现象,综合思维涵盖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为的就是让学生能够以更专业的视角去学习地理、分析地理、掌握地理、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内化吸收,获得更好的地理学习效果,实现综合发展。
二、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的策略
区域认知素养作为一项学好地理的基本素养,我们必须加以重视,而这一素养的培养,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教师多措并举,唤起学生对区域认知的内在需求。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学生只有发自内心地想要认识地理区域,各种方法的落实才更有价值。所以说,唤起意识和需求是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创设情境、展示不同区域和地域的独特地理风貌、自然景观等吸引学生的兴趣,通过新颖的区域现象来激发学生一探究竟的欲望,从而让学生以更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区域的学习和探索。第二,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激发学生新的区域认知。调查研究显示,男生与女生对区域的学习、掌握程度是不同的,有着不同学习基础的同学对区域的认知也大不一样,我们在实际进行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时,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肯定学生的内在能力,并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地理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第三,加强对区域事件的重视程度,结合区域事件来帮助学生建构区域认知观念。而这一方面需要教师将所教学的地理知识置于特定的区域内让学生去认知、思考、研究和分析,另一方面要将一个小区域内容的学习放在一个大的区域环境中来进行教学和引导,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某一区域有更全面、合理的认知,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也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有效的提高。第四,注重多样化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以此来提高学生解决区域问题的能力。比如模拟与演示,还有地理实验室或户外的社会实践等,让学生真正地实现学以致用,提高区域认知素养。
(二)发展学生地理综合思维的策略
地理综合思维的培养,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运用多种教学工具来提高学生的地理时空要素思维。例如,在教学中可以加强对地图这一简单、有效教学工具的应用程度。在高中世界地理的课堂上,如在教学“西北荒漠化的形成和发展”这一内容时,就可以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世界上所有存在荒漠化的国家和地区,从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的角度做对比进行差异性的分析。此外,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展开填图、绘制地图的练习来培养学生的空间素养,如让学生识记一些重要地理事物的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加深对读图知识的认识,从而使得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很好的培养。第二,创设多样化的地理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等多重感官,让学生以更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到地理知识内容的学习中来,使得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得到有效的培养。第三,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在地理综合思维的培养上要注重针对性的点拨,让学生在既有思维的基础上能够有所提高。
(三)增强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策略
地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仅靠简单理论知识的记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看到地理对学习、生活、生产的促进作用,实现知识的内化吸收,拓展地理学习视野,达到更优质的地理学习效果。因此,我们教师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时,要加强对地理实践活动的重视,并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有意识地为学生组织多样化的地理实践活动,如在校园内给学生提供模拟地理园、地理活动教室、地理气象观测站、模拟天文台、地理橱窗等场所,让学生在场所里展开具体的地理实践活动。又如,展开地理微活动,充分利用常见的自然地理现象、相关的国内外重大事件和地理主题节日或纪念日,开展主题微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发现问题,探索原因,解决问题,进而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使自身的沟通交流、地理实践、问题解决等多项能力也得到有效地提高。此外,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能力,能够根据不同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不同表现给出专业的指导和点拨,做学生的引路人、促进者,使得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到有效的提高。
(四)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的策略
人地协调观的有效培养和提高也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一观念的有效培养,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深入研读新课程标准,加强对教材资源的研究和掌握,从中发现蕴含的人地协调观念,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有效的渗透,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地理知识明确什么是人地协调观。第二,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野外实践课,在野外实践课中让学生近距离地与大自然接触。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加以引导,让学生逐渐形成爱护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人地协调观念。第三,重视评价方式的全面性,贯彻人地协调观。也就是说不仅仅要重视学生的地理考试成绩,还要注重学生的观念的养成,用过程性评价方式去评价学生的地理学习情况,在此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引导,让学生逐渐形成人地协调观,实现综合发展。
总的来说,立足高中地理教学现状,从多方面着手,探究出更多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来培养、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是时代赋予我们教育者艰巨而神圣的使命,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其落到实处。但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地培養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几个简单的策略和方法就能够实现的,本文所做的分析不够完善,给出的策略也不够细致和具体,在日后展开高中地理教学实践活动时,笔者还会关注、探究、分析此问题,继续为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有效提高贡献一己之力。当然,也希望更多的教师能够参与进来,建言献策,使得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得到有效的提高,收获更优质的学习效果,实现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琛.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31):149-150.
[2]贺瑶,张明礼,王延华.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背景,特征及培养策略[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1(12):58-61.